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鱼台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三字经写到: “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西周时期采用的政治制度主要是分封制和宗法制。故选 B。 是在原始社会实行的制度; 是在秦朝建立的制度。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宗法制与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为了确保分封制的秩序,实行了宗法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
2、面。 “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矶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庭), 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 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里克利时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从材料 “设立新的司法矶关一民众法庭(陪审法庭), ” 可以看出这是指的梭伦改革,梭伦改革时期设立了司法机关 民众法庭。故选 B。A项错误,城邦之初是实行君主制; CD项是在梭伦改革之后,与材料要求的“最早出现 ”不符。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在政
3、治上把公民大会作为最高的国家权力机关,设立了四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在经济上如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 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罗马法的理解和认识。要是用来协调贵族和平民矛盾的,适用范围为罗马公民,故称公民法。因此 A错误 C正确,故选 C。随着罗马的对外扩张,处理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发展为万民法,因此 B错误; D项说法错误,是迷惑项。据
4、上述适用范围的叙述, A、 B、 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 :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在共和制时期创立,主要调节公民内部的法律。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对图所示法律文献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这部法律文献是由梭伦颁布的 B它适用于罗马帝国境内的所有人 C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D它促使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 “黄金时代 ” 答案: C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理
5、解能力。 A 选项错在 “是梭伦颁布的 ”,梭伦是雅典人;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只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所以 B选项错误; D选项应该是伯里克利改革的影响。因此 ABD错误。 C项正确,该法律是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 考点:十二铜表法 点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的开端,在共和制时期创立,主要调节公民内部的法律。以民法为主要的内容,主要是维护贵族的利益,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也体现了平民的要求,是罗马的第一部成文法。与此相关的知识如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的完备阶段。此外,罗马法的影响如罗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对现在影响深远,也要准确的记忆。 下列对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评述不正确的
6、是 A使工业资产阶级直接参与政权管理 B新兴工业城市可以选代表进入议会 C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不再受到限制 D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 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修改了中世纪沿袭下来的各地的议员的比例,增加了新兴工业城市的议员的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议会,工业资产阶级可以直接的从事国家的管理,这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因此 ABD均正确。 C项错误,工人、贫民的政治权利依然受到限制, 1832年议会改革后,英国依然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民主。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
7、动下进行的,工业资产阶级大量的进入到议会,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 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某高中学生的论文把英国 “光荣革命 ”、美国 1787年宪法、法国 1875年宪法、设计德国政治管理模式的俾斯麦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资产阶级革命在欧洲的扩展 B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D走向世界的英国政治发展模式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的光荣革命实现了国家主权的转移,国王主权逐渐的变成了议会主权,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共和制政体,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法国 1875年宪法是法国共和制确立的标志,法 国建立了议会制共
8、和制;德国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但是却保留了大量的专制主义传统。总的来看,这四国都确立了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故选 B。 A项错误,德国是通过王朝战争的方式实现了统一走向了资本主义的; 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问题; D项错误,美国和法国确立的是共和制。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主要是由两大类,一类是共和制,一类是君主立宪制。实行共和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和法国,君主立宪制的国家主要是德国和英国。不管什么样的近代政体,都是以代议制为核心的,只是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相同的政体 类型表现形式也不一样。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两位同学对此发表不同
9、意见:同学甲: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表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某些近代民主政治色彩。同学乙:全国普选的帝国议会对于刚刚摆脱分裂的德意志来说具有国家统一的象征。对上述两位同学的意见,你认为 A甲对,乙不对 B乙对,甲不对 C甲乙说的都对 D甲和乙都不对 答案: C 试题分析:甲乙说的都对,是从不同的方面对 1871年宪法中的帝国国会的意义做了分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性,同时选举的范围是全国,体现了国家统一内涵。故选 C。根据分析,其他各项均不正确。 考点: 1871年宪法 点评:德国通过 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
10、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帝国国会有普选产生,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构来行使国家权力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构就 是议会。下列有关近代西方议会的表述正确的是 A英国 “光荣革命 ”开创了议会制 B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C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对议会负责 D德意志帝国议会掌握完整的立法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在 13世纪大宪章在明文规定限制国王的权力,议会制逐渐确立起来,故 A项不正确, C项中美国总统应该对选民负责,不对议会负责,D 项中德国议会没有掌握完整的立
11、法权,因此 ACD 均错误。 B项说法符合史实,根据 1875年宪法,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众议院同意。 考点:近代西方政体 点评:近代西方政体均是 通过立法的方式确立近代的民主政体,以代议制为核心,反映了由专制走向民主、由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各国由于自身的国情的不同,代议制的特点也不相同。英国法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议会,美国的国家权力中心在总统;德国的在皇帝。 19 世纪,工业革命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下列各项中,体现了这一进步趋势的是 A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B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C美国联邦共和体制的建立 D法德两国君主立宪整体的确立 答案: B 试题分析: A 项时间是
12、 1721 年, C项是 1787 年,都在 18 世纪,因此都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 D项是 1871 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开始,排除。答案:为B, 1832年议会改革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进行的。 考点: 1832年议会改革 点评: 1832年议会改革标志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发展到了成熟阶段。这次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进行的,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进一步发展,从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进入到稳定运行的阶段 下列对义和团 “扶清灭洋 ”口号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 B带有笼统排外色彩 C导致对清政府放松警惕 D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答 案: D 试题分析:本是考查学生
13、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结合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背景进行分析、评价。用排除法来解决。 D项的迷惑性最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确实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但 “扶清 ”却不能反映当时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的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这一组主要矛盾。因此 D 项错误,故选 D。这一口号具有明显的反对外国帝国主义侵略的意义,具有朴素的爱国意识,但是却又带有盲目排外的色彩,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扶清 ”容易对清政府放松警惕。因此 ABC均正确。 考点:义和团运动 点评: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救亡图存的 运动,义和团运动常考的知识点就两个:一个是失败的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外国侵略者
14、的认识和充满着迷信色彩,在反帝运动中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另一个是对义和团运动 “扶清灭洋 ”口号的的理解,体现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第一位的矛盾。 孙中山指出: “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 ,故现今之主义,总以互相联络为要 ”。为此他采取的行动是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发动辛亥革命 C建立中华民国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的解题关键是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的 “起事 ”“以互相联络为要 ”意指革命必须有革命组织领导,所以选 A。 1905年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成立了同盟会。 BC 项体现不出相互联络的内容; D 项是在 1924
15、 年开始建立,因此 BCD均与材料要求不符。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命是在中国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资产阶级领导发动的一场革命运动,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我们说 “辛亥革命失 败了 ”。其主要依据是 A没有建立新的政权 B临时政府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C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D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答案: D 试题分析:判断一场革命运动失败或成功主要看其任务和目标是否达到了。辛亥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并使中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后来辛亥革命的
16、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没有完成。故选 D。 A项错误,辛亥革命建立了新政权,即中华民国; B项错误,不是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C项是失败的直接表现。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辛亥革 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但是辛亥革命并未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创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到民主政治的转变 答案:
17、 D 试题分析: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所起的最主要的作用就是推翻了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创立了中华民国政权,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大大的向前推进了一步。故选 D。 AC 项只是说了一个方面, B项是从经济方面说的,不是其最主要的意义。 考点:辛亥革命 点评: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同盟会作为领导力量进行的。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约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这是辛亥革命的最主要的影响,除此之外,在经济上也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五四爱国运动成为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 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因为 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彻底胜利 无产阶级开
18、始登上政治舞台 中国共产党对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项明显错误,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社会的社会性质,反帝反封的任务并未完成; 项正确,在运动中,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历政治舞台,成为了运动的主力军; 项错误,当时中国共产党尚未建立; 项正确,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故选 D。 考点:五四运动 点评:此题考查的五四运动的基本内容。五四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的群众运动,说其彻底,并非说已经完成了反帝反封的任务,而是其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爱国精神是贯穿运动的始终。此外,还有民主与科学的精神、追求
19、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等。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五四运动的背景等也需要掌握。 古希腊的雅典首席将军伯利克里指出,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 ”。当时雅典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是 A公民大会 B五百人会议 C陪审法庭 D元老院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 伯利克里时期雅典的民主制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故选 A。B项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C项是审判机构,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由陪审法庭审议; D项是罗马的贵族议事机构。 考点:雅典民主制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雅典民主制的基本内容。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和民众法庭是雅典民主
20、制特点的主要体现。雅典民主制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些民主的原则到现在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下列改革动摇了旧氏族贵族世袭特权,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的是 A梭伦改革 B克里斯提尼改革 C伯利克里改革 D亚历山大改革 答案: A 试题分析:梭伦改革中按财产的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可以承担不同的官职,这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特权,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故选A。 B项时期是确立了民主制; C项时期是雅典民主制的鼎盛时期; D项是马其顿国的国王。 考点:梭伦改革 点评:梭伦改革是雅典走上了民主制的道路,推动了雅典的进步,也为人类创造了政治文明遗产,其改革中有很多是倾向于平民的措施,如
21、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制,公民不会再因为债务问题而沦为奴隶,发展工商业等这些措施也为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 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 “礼崩乐坏 ”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答案: D 试题分析:内阁的设置实质上并不是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
22、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因此D项说法错误,故选 D。 A、 B、 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都是真实历史的反映。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把握我国古代各朝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创立;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隋唐实行科举制度,此外还有一些制度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宋朝的 “二府三司 ”制、元代的一省制、明代废丞相设内阁也需要掌握。 史记 齐太公世家: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 ” 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在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 “封师尚父
23、(即姜尚)于齐营丘 ”,即可知道是分封制。故选 B; A项错误, “宗法制 ”是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护宗族的团结,十分强调尊祖敬宗。 C项错误,“郡县制 ”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D项错误, “郡国并行制 ”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制度 考点:分封制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也形成了天子 诸侯 卿大夫 士不同的等级序列。但是,西周的分封制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易于形成诸侯混战的局面。 在中国古代 “家国一体 ”的社会中,忠孝观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济宁市 鱼台 中高 学期 期中考试 历史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