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12月质检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12月质检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12月质检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13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2-2013学年山东省济宁市汶上一中高二 12月质检政治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单选题 2009年 1月 24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一名瑞典姑娘跳起欢快的中国灯笼舞,庆祝中国农历牛年的到来。春节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和重视, 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 ( ) 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 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 有利于消除世界文化的差异 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具有多样性,这样世界文化才丰富多彩。所以世界文化的差异不会消除。故 项错误。春节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可以展现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体现。能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2、本题选B项。 考点: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点评:本题注意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再者三项组合排除一项即可。本题难度适中。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的作品,文学界称浮生六记为 “小红楼梦 ”。其中海国记 “册封琉球国记略 ”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 沟为中国(清廷 )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 (岛 )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可见 ( ) A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B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D史书典籍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3、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优秀传统文化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故 AD 项错误。题中 “海国记“册封琉球国记略 ”中的文字清晰地记载了黑水沟为中国 (清廷 )与琉球国的分界线,钓鱼台 (岛 )明显在中国领域内的事实。 “说明了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本题选 B项。 C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字知识点。 点评:此类考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把握和理解,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书本知识来反思所学的内容,以此来加深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类型经常出现在高考题型中,应引起重视。 中国人以谦虚为美德,而美国人
4、对中国人 “水平不高,能力有限 ”的自谦并不以为然,相反地会认为你缺乏自信,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 “谦虚 ”而丢掉了饭碗。这表明( ) A特定 的文化环境是由特定的经济环境决定的 B文化环境不同,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 C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 D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完全不同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环境不同,并不意味着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完全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反映的文化内涵也并不是完全不同的。故 BD项错误。不知有多少留学生在美国因为 “谦虚 ”而丢掉了饭碗。说明中美两国的文化环境不同,不同的文化环境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活动。本题选
5、C项。 A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 响。 点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是高考考核目标与要求之一,我们应学会从试题中提取有效信息和核心信息,对其进行分析整合,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这是基于( )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阅读文化地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优秀的文化典籍也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实质是一种精神力量。故 项错误。整理
6、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阅读文化地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本题选B项。 考点:文化典籍 点评:本题是一道综合性很强的题目,涉及到了多个知识点,需要考生有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考生要利用逻辑思维,一点一点的进行分析判断,需要对知识的进行整合。这样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本题难度适中。 格萨尔王传是藏民族大型口头说唱英雄史诗,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 理。这说明 ( ) 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 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保护民族文化 自治区文化管理自治权受法律保护 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坚持国家
7、的统一。故 项错误。西藏自治区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其进行全面的抢救和整理说明藏民族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和传承。自治区政府履行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本题选 A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民族文化 点评:对于不能一下确定正确答案:的选择题,最好使用排除法 来做,最经常使用的排除原则有:本身说法错误;和题意无关;说法过于绝对;主体不一致,本题中的 就是和材料不一致应排除。 儒学在 17和 18世纪的法国导致了 “精神的革命 ”, “使得整个西方世界逐渐地再次朝向、了东方,走向了民主 ”,伏尔泰竟将耶稣画像改易为孔子像,晨夕礼拜,更做诗赞美: “孔子,真理的解释者,他使世人不惑,开发了人心,他
8、说圣人之道 ” 材料表明( ) 儒家文化曾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 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巨大影响 文化既 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儒家文化也未在世界文化中占主导地位。整个材料表明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对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有巨大影响。儒家文化在国外受到尊重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故 项错误。本题选 B项。 考点:文化的作用。 点评:由于文化的作用这一知识点愈来愈明显,所以是高考经常考查的内容,要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分析此类此类时
9、要联系文化的其他知识。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就是 “和 ”。 而在齐鲁文化思想中,“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民贵君轻、厚德仁民 ”的民本精神、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人道精神等,至今仍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我们党的执政理念中体现对上述传统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的是 ( )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的社会理想、 “民贵君轻、厚德仁民 ”的民本精神体现了对传统文化思想继承与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的人道精神体现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些思想至今仍对我国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故本题选 C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传统文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点评:本题以孔子的理念为背景,学生调动和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分析问题。题目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 比尔 -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 与这段话说明的观点不符合的是 ( ) A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 B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
11、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C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D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是逆向思维。选错误的。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并不是文化传播的唯一途径。故 A项错误。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本题选 A项。 BCD项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科技知识点。 点评:本题需注意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
12、经济、文化的发展;当代信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的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发展。 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它是在 18 世纪下半 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京剧的形成体现了( ) A各具特色的文化艺术异彩缤纷 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和一脉相承 C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 D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 答案: C 试题分析:京剧是在 18世纪下半叶经徽戏、秦腔、汉调的交融,并借鉴吸收昆曲、京腔之长而形成的说明了中华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兼容性。并不是不同文化都能够实现融会贯通。故 D项错误。本题选 C项。 AB项本身正确
13、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 点评:积累并熟练掌握大量的基础知识,提高从材料中解读信息的能力是做好本题的关键。本题就是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才能做好本题。本题难度适中。 第 11届奥运会首次通过电视实况转播,共有 16 2万观众观看了转播;第14届奥运会,英国广播公司以 3 000美元获得电视转播权,伦敦周围 80千米内约有 50万人观看了转播;第 18届奥运会首次通过卫星向全球进行实况直播,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比赛进程,如同身临其境;北京届奥运会电视实况转播覆盖了 214个国家和地区,累计观众达 196亿人次。以上事实说明( ) 大众传媒已日益 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
14、段 大众传播已取代旧的传媒 大众传媒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 大众传媒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新的传媒的出现不会代替旧的传媒。故 项错误。电视这种大众传媒已日益成为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显示了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特大功能。克服了旧的传媒的局限性。本题选 D项。 考点:大众传媒。 点评:本题需注意新的传媒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本题难度适中。 就文化而言,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
15、的正确观点是 ( ) 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 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 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所以并不是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我们弘扬的是优秀文化。故 项错误。 “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说明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的多样性、文化交流知识点。 点评: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16、是发展本民族文化和繁荣世界文化的客观要求。本题难度适中。 80年前,当孙中山先生的灵柩离开北京奔赴南京时,两地数十万民众为他送迎, 2009年 6月 1日,在孙中山奉安南京的那一刻,坐落于紫金山的中山陵也成了中华民族新的文化标识。 6月 1日,作为此次大陆之行的最后一站,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国民党大陆访问团登陵拜谒。两岸共同缅怀这位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先行者。这说明( ) 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传统文化是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 共同的文化是两岸统一的决定力量 A B C D 答 案: C 试题分析:共同的文化是两岸统一的影响力量而不是
17、决定力量。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故 项错误。本题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传统文化是联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本题选 C项。 考点:中华文化的凝聚力。 点评:本题是说明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马来西亚的一位华侨曾对我国当代著名的作曲家陈钢 说,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你认为下列观点,最贴近这句话寓意的是( ) A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持久 B中华传
18、统文化魅力无限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D中华文化能兼容并蓄 答案: A 试题分析: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时间久远。凡是有太阳的地方就有华人,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梁祝说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深远持久。故本题选 BCD项。 BCD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点评:本题注意理解深远持久强调时间的影响,经年累月所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侧重于影响的效果,如乡音难改。潜移默化强调空间的影响,文化在无形中不知不觉的影响着人们的而思想和行为。侧重于影响的过程,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等。 一种生产方式能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关系到一种文明的前途
19、和命运,关系到它能否可持续发展。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A B C D 答案: D 试题 分析:一种生产方式能否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文化模式,关系到一种文明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它能否可持续发展。说明文化是经济的反映。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故本题选 D项。 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考点:经济与文化的关系。 点评:本题属于判断型选择题。做判断型选择题首先要认真审查题干,准确把握题干提供的信息;其次要全面审视题肢,了解题肢的具体含义,把握题肢概念之间的细微差别,这是作对此类题目的关键;最后把题肢和题
20、干结合起来进行考查,决定选项的取舍。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天下成其礼俗, 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其意是说,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这表明(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文化源自于古代圣人的 “先知先觉 ” 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文化源自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故 项错误。题中 “圣人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的各种现象,可以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 ”说明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人们在实践中
21、创造和发展文化。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本题选 C项。 考点:文化的产生。 点评:本题是说明类选择题。解答这类选择题明确提供的材料,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隐藏在各个选项中,要求学生充分理解材料和各选项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要求学生对各选项中的解释是否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相一致。本题难度适中。 为了整体打捞 “南海一号 ”,财政部审定 9000万元专项资金,财政部拨款3000万元,剩余由地方财政补足。为了建造保存 “南海一号 ”的 “水晶宫 ”,有关部门已投入了 1 5亿元。 “南海一号 ”进 “宫 ”后,预计博物馆每年的运营费用需要 2000万元。这说明( ) A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 B文化与
22、政治相互交融 C文化决定经济 D经济发展了,文化也就发展了 答案: A 试题分析: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文化的基础。但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二者发展不同步。故 C D项错误。题中为了建造保存 “南海一号 ”的 “水晶宫 ”,有关 部门已投入了 1 5亿元。说明经济发展是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不是文化与政治的关系。 B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本题选A项。 考点: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点评:本题是设问中带 “这 ”的选择题。这种题型在高考中经常考查,故需重视。解题的关键在于一定要搞清设问中的 “这 ”在材料中的 “指代性 ”,否则极有可能误选。本题难度适中。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1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2 2013 学年 山东省 济宁市 汶上 中高 12 质检 政治 试卷 答案 解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