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六盘水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
《贵州省六盘水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六盘水七中2019届高三历史9月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贵州省六盘水七中 2019 届高三历史 9 月月考试题考试满分:100 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上填写姓名和考号等相关信息并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选择题)本卷共 24 道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
2、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 。这说明A.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C.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成为发展趋势2.秦有六尚,即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是帮助皇帝掌管私人的衣服饮食起居的官员;汉朝后尚书渐为执政要员,余五尚之职分由他官所掌。六尚的变化反映了A.制度嬗变,走向成熟 B.制度沿袭,三省确立C.风尚变迁,削弱皇权 D.体制突破,宰相形成3.东汉豪强地主占有大量的土地和人口,以田庄的方式实行综合经营,以宗族为生产组织形式,修建坞壁营堡,用部曲家兵护卫田庄。这反映出田庄A.存在分裂割据的隐患 B.管理方
3、式较为落后C.能够与朝廷分庭抗礼 D.是王国问题的延续4.魏晋南北朝时期,官方意识形态不再有向心力,一些士人崇尚一种被后人称为“魏晋风流”的人生范式,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 ,一味放任性情,自由自在。这说明当时A.儒学丧失正统地位 B.文化观念的多元化C.道家思想占据主流 D.儒释道三教已合一5.唐代有关物价的史料记载,粮价记载较多,手工业品价格记载较少;荒年的粮价记载较多,- 2 -平年的粮价记载较少;米、粟和绢帛的价格记载较多,其他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价格很少见。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因素是A.生活资料的余缺调剂 B.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C.水旱灾害的连续发生 D.家家户户的自给自足6.宋朝规定
4、未曾担任过两任县令者,不得任监察御史之职,明代御史的人选,一般都必须是进士、举人出身才能应选。这说明中国古代A.通过司法介入维护纲纪 B.明确监察机构相关职责C.加强监察官员权力制约 D.重视监察官员选拔资历7.雍正年间官方记载:江苏查出隐漏田亩十六万亩,官方追回六万亩;广东“田亩之欺隐颇多,富户之悭吝更甚” , “种百亩之地,不过报数亩之田” 。这些记载反映了官方A.鼓励农业生产 B.关心粮食供应C.重视政府税收 D.促进边地开垦8.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 “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 。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
5、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9.1935 年 12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7 年 2 月,中国共产党又提出将“工农民主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 。这些改动的前提是A.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B.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利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10.在中国近代史上,为了推动中国政治文明,民族资产阶级进行了长期的努力,但最终还是不能如愿。这主要是因为A.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纲领 B.没有建立真正的革命武装C.没有充分发动农民参加革命 D.中
6、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小11.据 1927 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 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 175 家电影公司,其中有 141 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 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C.观看电影成为市民的主要娱乐方式 D.上海已成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汇中心- 3 -12.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实业部电令各省从速设立实业司,以为各省实业管理机关。并指出,实业为将来民国生存命脉, “已成者当竭力保护,未成者当事先筹划” 。这反映出A.“实业救国”思潮深入人心 B.实业有利近代经济转型C.民族工业将成为主流经济 D.当时政府积极发展实业13.陈旭麓在近代
7、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80 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 ,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这表明,先进的中国人A.借助西方文明应对工业文明的冲击 B.学习西方“器物”维护封建制度C.吸收西方启蒙思想以革新政治体制 D.引进民主和科学来改造传统文化14.毛泽东曾说,大革命失败以后, “共产党被逼上梁山 ,那个时期我们不大讲孙中山,不把孙中山丢开自己就站不起来,如同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一样。 ”这主要反映了A.三民主义的内容存在局限性 B.三民主义与中共的革命目标不符C.国共两党的革命领导权之争 D.中共更加重视独立探索革命道路15.最初,罗马法中“公共犯罪行为”
8、主要包括谋杀、烧毁庄稼、搬运界石、叛逆等有限的几种,到了 4 世纪则增加了拐卖人口,选举舞弊、贪污、囤积居奇粮食等新内容。这表明罗马法A.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B.法律体系逐渐完备C.法条的应用具有灵活性 D.注重维护社会稳定16.古希腊雅典城邦的十将军之一修昔底德曾如此评论雅典公民:“你们是悦耳言辞的俘虏,就像是坐在演说家脚下的听众,而不像一个讨论国事的议会。 ”这表明当时雅典A.民主政治由演说家主宰 B.公民大会不具有议会性质C.政治野心家放纵不受控制 D.民主政治带有非理性一面17.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讲述的是,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而遭到主神宙斯严厉惩罚的故事,剧中借普罗米修斯
9、之口说:“说句老实话,我憎恨所有的神。 ”该剧深受雅典人的喜爱。这反映出当时雅典人A.宗教意识淡薄 B.反对神灵崇拜C.注重物质生活 D.强调人的价值18.公元 12 世纪时,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型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熄,史称“罗马法复兴” 。由于当时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重新复兴。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4 -A.维护奴隶主统治阶级利益的需要 B.巩固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求C.调整商品经济下的纠纷和矛盾 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的要求19.全球通史指出, “控制奴隶贸易 16 世纪时是葡萄牙,17 世纪的大部分时间中是荷兰,18 世纪时则是英国” 。这反映了欧洲殖民
10、活动A.以综合国力作为基础 B.与工业革命发展同步C.拥有稳定的殖民秩序 D.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20.“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纪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个时期所特有。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 ”这个时代A.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蓝图 B.坚持世俗权力高于宗教权力C.人文主义精神成为时代潮流 D.大力倡导“人是万物的尺度”21.1851 年 5 月 1 日,万国博览会在伦敦开幕,英国女王维多利亚怀着从未有过的骄傲和自信前往水晶宫为万国博览会剪彩,女
11、王当时反复使用了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兴奋之情:荣光、荣光、无尽的荣光。女王的自信和骄傲主要来自A.“日不落”帝国建立 B.“光荣革命”成功C.工业革命的巨大成就 D.君主立宪制完善22.1789 年,美国设立国务卿之职。根据美国宪法规定:一、国务卿是政府排名第一的部长,即首席部长。二、执掌国玺,总统辞职要向国务卿提交辞呈。三、一些联邦事务公告文件由总统和国务卿联署。这一职务体现的宪法原则是A.共和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 D.权利制衡23.1871 年 8 月,法国国民议会获得了制定宪法的权力,但保皇派内部分化严重,结果“1875 年宪法”获得通过。 “这部宪法并不是在建立一种理想的美满的
12、政治制度,它只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 。这说明法国政体的最终确立A.是保皇派对资产阶级的妥协 B.遵从了卢梭的民主思想C.受益于政治现实和妥协精神 D.受巴黎公社的影响巨大24.西方神学认为上帝创造了人、古代中国女娲抟土造人、古埃及黑泥塑人、古芬兰怪鸟蛋孵化成人、古希腊有哲学家认为人是由鱼变成的,上述众多说法A.是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不能对人类起源作合理解释的反映- 5 -B.从世界各地对人类起源相同话题的关注看,体现了对“人文”本身的重视C.在达尔文进化论出现后,退出了历史舞台D.是统治阶级为愚昧统治人民的需要,主观想象和臆断的结果第 II 卷(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贵州省 六盘水 2019 届高三 历史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