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人大附中2018_2019学年度中考语文语文模拟练习.doc
《北京市人大附中2018_2019学年度中考语文语文模拟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人大附中2018_2019学年度中考语文语文模拟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北京市人大附中 2018-2019 学年度中考语文语文模拟练习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一)木结构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类型和重要特征。建造在地面上的各类木建筑,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木结构体系。假期里同学们开展了“中国传统木建筑”专题的研学活动。请阅读文段,完成 13 题。小张同学查阅资料, 提交了一份关于中国传统木建筑的文字资料, 请认真阅读以下文字,完成 13 题。(6 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有一种特殊结构 A 斗拱。它玲珑奇巧、独具匠心,是木构架中最精密、最繁琐、最能给人艺术美感的部分。宋代有一本官方修订的总结式、理论式的建筑专著 B 营造法式 B,标志着中国古典建筑学的彻底成熟,
2、其中就有关于斗拱的介绍。斗,方形木块也;拱,弓形木块也;斜置长木则叫昂,总称斗拱。斗、拱及昂上皆有榫和卯。层叠交错、越抱越紧的斗拱中,斗、拱与昂又有各种大小形状、不同规格,更让人眼花缭乱。斗拱位于柱上檐下,它承载梁重。挑出屋檐,坚固而极其美观 C 层层叠加,秩序井然,内敛而绝不张扬,往往是一座建筑中最耀眼夺目之所在。不可否认,中国古建筑中,至美的元素,就是斗拱。当你在北京故宫看到许多 构思缜密、精妙华丽的重昂七彩斗拱,那夺人心魄的形式美与装饰美,怎能不令人深深震 hn( )而叹为观止 D 斗拱是美轮美 hun( ) 的 中 国 古 典 建 筑 的 独 特 符 号 与 重 要 特 征 , 作 为
3、 建 筑艺术和建筑技术结合的范例,斗拱无可替代地成为了中国建筑学会的会徽。 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内应填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 )(2 分)A. 挑 出屋檐(tio) 秩 序井然(ch) 震撼 美轮美焕B. 挑 出屋檐(tio) 秩 序井然(ch) 震憾 美轮美奂 C. 挑 出屋檐(tio) 秩 序井然(zh) 震憾 美轮美焕 D. 挑 出屋檐(tio) 秩 序井然(zh) 震撼 美轮美奂2. 对文中画“ ”字的笔顺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卯”的第二笔是竖提,“张”的第四笔是横。B. “卯”的第二笔是撇, “张”的第五笔是横。C. “卯”的第二笔是竖提,“张”
4、的第四笔是撇。 D. “卯”的第二笔是撇, “张”的第五笔是撇。3. 文中横线上 A.B.C.D 四处应该填入的标点符号依次为( )(2 分)A. 破折号 书名号 分号 叹号 B. 冒号 书名号 逗号 叹号 C. 破折号 双引号 逗号 句号 D. 冒号 双引号 分号 句号(二)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木结构,小王同学假期去山西时专程参观了应县木塔。请阅读文段,完成第 4-5 题。(4 分)4. 应 县 木 塔 是 中 国 现 存 最 高 最 古 老 的 一 座 木 构 塔 式 建 筑 , 是 世 界 木 建 筑 的 典 范。 塔内有珍贵丰富的匾额, 下列对木塔上的匾额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5、 )(2 分)A. “天 下 奇 观 ”为 楷 书 , 端 庄 严 谨 , 浑 厚 有 力 , 写 出 了 天 下 少 见 的 应 县 木 塔 雄 伟奇特的特点。2B. “天 宫 高 耸 ”为 魏 碑 体 , 仓 井 高 古 , 强 劲 峻 拔 , 既 写 木 塔 高 俊 异 常 又 颂 扬 木 塔像天宫一般。C. “浮 图 宝 刹 ”为 行 楷 , 刚 柔 相 济 , 圆 融 婉 通 , 四 字 如 点 晴 之 笔 与 奇 观 宝 塔 相 得益彰。D. “天 华 云 锦 ”为 草 书 , 流 畅 洒 脱 , 丰 艳 遒 逸 , 极 写 美 景 与 穆 塔 相 互 映 衬 的 奇 妙。5. 小
6、王同学有搜集对联并归类的好习惯。 现在他将下列有关应县木塔的对联整理在了一起,但是其中有一副不属此类,请你帮他找出来。( )(2 分)A.拔地擎天四面云山拱一柱,乘风步月万家烟火接云霄。B.点检透云霞西望雁门丹岫小,玲珑侵碧汉南瞻龙首翠峰低。C.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腔存汉鼎三分。D.俯瞻桑干滚滚波涛萦似带,遥临恒岳苍苍峦嶂屹如屏。(三) 假期回学校之后, 各班组织同学为学校公众号积极投稿, 小李同学上交了稿件。请阅读下列文段,完成第 6 题和第 7 题(4 分)我国广袤大地上仍然矗立着一座座精美的木结构历史建筑,它们像一串串足迹, 见证着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 从遥远时代的洞穴
7、式民居, 到规模庞大的夏商周宫殿遗址, 再到明清时期的高台大殿,这些木建筑奠定了几千年里中国古典建筑。 a 它们现在已经湮灭在历史长河中, b 巍峨磅礴的建筑仍然能折射出当时的豪迈气概。现存的传统木建筑大多数还是元明清时期建造的。 c 什么时代、 什么样式, d 引发着人们对自然和人生的无限感悟 。 通过本次专题研学活动 ,使我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建筑!6. 横线上字母 A.B.C.d 处依次填写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 )(2 分) A. 因为 所以 不管 都 B.虽然 但是 不管 都C. 因为 所以 不论 也 D.虽然 但是 无论 也7.文段中前两句和后两句里各有一个句子表达欠妥,请找出并修改
8、。(2 分) 第 句,修改为: 第 句,修改为: 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一)默写。(共 3 分)8. 乡书何处达, 。(次北固山下)9. 桃花源记 中渔人偶遇无杂树的桃花林, 行至 “芳草鲜美, ” 的桃林尽头我们得见了理想社会桃花源; 岳阳楼记 里迁客骚人观一碧万顷的洞庭水,晴日登楼见“ , 郁 郁青 青 ”, 我 们 感 知 到 了 异 于 古 仁 人 的 览物之情。10. 蒹 葭 诗 中 的 “在 水 一 方 ”与 “ ”“ ”, 描 绘 了 伊 人 行 踪 飘 忽不定,增加了追寻之难,也表现出执着之意。(二)阅读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完成 11-12 题。(共 6 分)水调歌
9、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1. 词 的 上 片 诗 人 从 幻 想 上 天 写 起 , 最 后 又 回 到 热 爱 人 间 的 感 情 上 来 , 这 中 间 显 示是人感情起伏的三个词语是什么?(3 分)答: 12. “但 愿 人 长 久 , 千 里 共 婵 娟 ”中 的 “婵 娟 ”指 什 么 , 此 举 表 达 了 诗 人 怎 样 的情感?(3 分)答: (三)阅读醉翁亭记,完成
10、第 13-16 题。(共 9 分)醉 翁 亭 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3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
11、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 然 而 前 陈 者 , 太 守 宴 也 。 宴 酣 之 乐 , 非 丝 非 竹 ,射 者 中 , 弈 者 胜 , 觥 筹 交 错 , 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13. 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 觥筹 交错/一筹 莫展 野芳
12、发而幽香/流芳 百世 B. 山间之朝 暮也/朝 令夕改 峰回 路转/妙手回 春C. 饮少辄 醉/浅尝辄 止 负者歌于途 /道听途 说D. 名 之者谁/莫名 其妙 有亭翼 然临于泉上/如虎添翼 14. 翻 译 文 中 三 处 画 线 语 句 , 并 依 据 上 下 文 对 其 作 出 进 一 步 理 解 , 全 部 正 确 的 一 项是( )(2 分)A.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翻译:醉翁的意图不在于喝酒,而在秀丽于山水之间。 理解:欧阳修遭贬谪后,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翻译: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了,云气聚拢来,
13、山谷昏暗了,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 理解: 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琅琊山变幻无穷的美丽景色, 赏山乐水的欢畅与惬意跃然纸上。C.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翻译:喝醉了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用文字记述这件事的人,是太守。 理解:太守只能在醉中寻求欢乐,醒后就用文字来书写被贬谪的郁闷 15.醉翁亭记的第二段和【链接材料一】,分别描绘了山中的景物,请比较两处景物描写的不同点。(2 分)答: 16.山水游记往往能体现作者与山、水等自然景物的融合,借助山水表达自己的情感。 请你根据上文和下面的两则 【 链接材料 】 , 分别说说三位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链接材料一
14、】山 川 之 美 , 古 来 共 谈 。 高 峰 入 云 , 清 流 见 底 。 两 岸 石 壁 , 五 色 交 辉 。 青 林 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陶弘景与谢中书书)【链接材料二】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 石 , 泠 泠 作 响 。 好 鸟 相 鸣 ,嘤 嘤 成 韵 。 蝉 则 千 转 不 穷 , 猿 则 百 叫 无 绝 。 鸢 飞 戾 天 者 , 望 峰 息 心 ; 经 纶 世 务 者 , 窥 谷 忘 反 。 横柯 上 蔽 , 在 昼 犹 昏 ; 疏 条 交 映,
15、有时见日。(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注: 鸢飞戾天: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戾,至。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答: 三、名著阅读(5 分)17.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内容与理解,表述有误的两 项 是( )( )(2 分)A. 西 游 记 中 唐 僧 师 徒 四 人 西 天 取 经 , 唐 僧 在 何 处 收 谁 为 徒 , 排 序 如 下 : 五 行山收孙悟空云栈洞手白龙马鹰愁涧收猪八戒流沙河收沙悟净。B.乔 纳 森 斯 威 夫 特 的 小 说 格 列 佛 游 记 以 清 新 的 文 字 讲 述 了 英 国 船 医 格
16、 列 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及马(慧骃)国等地的经历。C.祥 子 是 老 舍 作 品 骆 驼 祥 子 的 主 人 公 , 他 作 为 人 力 车 夫 , 最 大 的 梦 想 是 拥 有自己的车。 他经历了4三起三落, 其希望一次次破灭, 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死告终。D. 诗 经 在 先 秦 时 称 诗 , 或 诗 三 百 。 西 汉 时 被 尊 为 儒 家 经 典 , 史 称 诗经,沿用至今。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关雎蒹葭都出自风。18. 阅 读 下 面 论 语 五 则 , 请 从 “修 养 ”的 角 度 选 择 一 则 , 联 系 生 活 实 际 , 写 出你的理
17、解。(共 3 分)( 1) 子 曰 :“学 而 时 习 之 ,不 亦 说 乎 有 朋 自 远 方 来 ,不 亦 乐 乎 人 不 知 而 不 愠 ,不 亦 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 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 谓好学也已。”学而(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答: 四、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921 题【材料一】中国是茶的故乡,是最早发现、利用和种
18、植茶叶的国家。在神农氏时代, 人们就采茶树叶做菜羹;到了商周时期, 这种食茶习惯得到继 承 和 发 展 , 同 时 还 给 茶 叶 取 个 名 字 叫 做 “荼 ”。 秦 汉 时 期 , 四 川一 带 产 茶 已 初 具规模, 随后 , 茶树的栽培、 茶的制作及饮用习俗, 逐步向西北和长江中下游传播。魏晋南北朝时期,茶叶已成为日常饮料,宴会、待客、祭祀都用它。到了唐代, 茶叶生产的格局已初步形成, 饮茶风气不仅遍及全国 , 还向国外传播 ,特别是对朝鲜和日本的影响很大。 宋元时期, 我国茶叶产区不断扩大, 制茶技术进一步提高,品饮方式也日益完善。清代后期,我国茶叶生产开始由盛而衰,到了 20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人大 附中 2018 _2019 学年度 中考 语文 模拟 练习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