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2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doc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2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22种群和群落(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种群和群落小题狂练 小题是基础 练小题 提分快22 1.2019湖北黄冈模拟下列关于种群的表述,正确的有( )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 动物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种群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 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一定大于衰退型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 种内斗争有可能导致种群空间特征上呈均匀分布 样方法只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A一项 B两项C三项 D四项答案:B解析: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种群密度,错误;对捕捉器具有条件反射的动物种群,重捕到的个体减少,所测数值会变大,故不能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正确;年龄组成为增长型的种群,幼年的个体数多于老年的个体数
2、,衰退型种群中老年个体数多于幼年个体数,无法比较二者处于繁殖期个体数的多少,错误;种内斗争可能会使每个生物都平均占有一块地方,所以能导致种群在空间上呈均匀分布,正确;样方法既能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也能用于个体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错误,所以选 B。22019玉溪一中质量检测如图是有关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表示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种群数量特征B春节期间,北京的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答案:B解析:表示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 正确;表示出生率、表示死亡率,春节期
3、间,北京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是流动人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迁入率和迁出率,而不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 错误;表示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C 正确;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2性别比例即,D 正确。3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联考下列有关种群及其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B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C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所有动物种群D同种生物的不同种群可以存在地理隔离答案:C解析:种群具有多种数量特征,如种群密度、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A 正确;种群是物种在自然界中的具体存在单位,B 正确;
4、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C 错误;相同物种的不同生物之间可以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隔离,D 正确。42019河北衡水联考如图为银鱼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Q 时,银鱼的种群增长倍数 为 0BQ 时是捕获银鱼的较为适宜时期C在 LM 时段,该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增长速率大于 0时,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答案:D解析:Q 时,银鱼的种群数量达到 K值,此时种群的增长倍数 为 1,A 错误;捕获银鱼较为适宜的时期是 O时,B 错误;图示种群增长速率曲线对应“S”型数量增长曲线,C错误;增长速率大于 0时,说明种群数量
5、在增加,所以银鱼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正确。52019南安模拟现阶段我国出现了大量“421 型”家庭(4 个老人1 对夫妇1个孩子),近期政府出台了“二孩政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不必再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B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同样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C随着“421 型”家庭增多,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D “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和降低死亡率,从而提高自然增长率答案:C3解析:“二孩政策”仍然要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A 错误;人具有社会性,动物种群密度减少的方法不适用于人口数量的减少,B 错误;随着“421 型”家庭增多,幼年人口减少,人口年龄金字塔底部
6、面积所占的比例减小,C 正确;“二孩政策”的出台旨在提高出生率,并没有降低死亡率,D 错误。62019河北保定摸底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和种群数量增长的叙述,合理的是( )A调查种群密度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若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高C由于环境阻力小,种群“J”型增长曲线达到 K值所用时间较短D自然状态下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答案:D解析: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因此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A 错误;调查鱼的种群密度时所用的渔网网眼较大,调查结果会偏低,B 错误;种群“J”型增长曲线没有 K值,
7、C 错误;自然状态下,受空间和资源的制约,生物种群数量不可能无限增长,D 正确。72019大庆模拟图 1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图,图 2是某地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 1中的 c是种群密度,指的是某种群的总数量B图 1中的 a和 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C图 2所示种群的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成增长型D并非全部的生物种群都具有图 1中的 a特征答案:A解析:图 1中的 c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指的是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某种群的总数量,A错误;性别比例只影响出生率,而年龄组成会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故图 1中的 a和 b分别是性别比例和年龄组成,B 正确;图 2所示出生率
8、和死亡率的差值由 0变得越来越大,则年龄组成由稳定型变为了增长型,C 正确;雌雄同体的生物,如豌豆,其种群没有性别比例这一特征,D 正确。482019河南八市联考图中甲、乙、丙表示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三种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三种情况中,只有乙所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为“S”型增长B甲中 b点后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经受到了破坏C丙中 b点后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该种群迁入大量同种个体D乙中 ab段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波动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答案:D解析:甲、乙、丙三个种群数量的增长方式均为“S”型增长,A 错误;甲中 b点后数量下降,说明环境条件已不适合甲种群生存,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
9、一定受到破坏,B 错误;丙中 b点后数量增加可能是生存环境有利于丙的生存,C 错误;乙中 ab段的种群数量在一定范围波动是负反馈调节的结果,D 正确。9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模拟如图表示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和有环境阻力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B图乙为“S”型增长,G 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F点时进行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 E点左右答案:D解析:图甲为“J”型增长曲线,其增长率为一定值,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的比例不变,但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会发生变化,A 错误;图乙为“S”型增长曲
10、线,G 点时的增长速率为 0,B 错误;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 D点时进行,C 错误;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E点左右,以保持最大增长速率,D 正确。102019河北沧州联考如图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一定呈现“J”型增长5B呈现“S”型增长的种群,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增长速率越来越小C在自然界中,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D种群 K值只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不受环境影响答案:C解析:迁入新环境中的种群不一定呈现“J”型增长,A 错误;“S”型增长的种群,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B 错误;在自然界中,由于受环境条件限制,种群数
11、量增长曲线一般是“S”型曲线,C 正确;种群的 K值既受生物的生存能力等遗传因素影响,也受环境影响,D 错误。112019广东江门调研为了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同学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其中 1号试管第 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第 6天实验结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试管编号 培养液/mL 无菌水/mL 酵母菌母液/mL 温度/1 10 0.1 282 10 0.1 53 10 0.1 28A.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BpH、取样时间都属于无关变量,对实验没有影响C第 5天时,1 号试管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D实验中 1、2、3 号试管种群都呈
12、现“S”型增长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和营养物质,因此该同学研究的课题是温度和营养物质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A 错误;pH、取样时间等都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B 错误;1 号试管第 5天时数量达到最大,此时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C正确;实验中 1、2 号试管内加入的是培养液,能为酵母菌的生长繁殖提供营养物质,因此 1、2 号试管中的种群都会经历“S”型增长,3 号试管内加入的是无菌水,不能为酵母菌提供营养,酵母菌会因营养物质缺乏而死亡,不会经历“S”型增长,D 错误。122019河北衡水调研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具有群落水平结构
13、而森林生态系统没有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C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水平结构D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群落水平结构答案:B解析:草原和森林生态系统都具有水平结构,A 错误;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B 正确;湖泊各个水层中分布着不同种动物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6C错误;种群中的个体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构成种群的空间特征,D 错误。132019河北张家口调研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落的初生演替在陆地可发生,在海洋则不可B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快C群落的自然演替是一个种群替代另一个种群的过程D在被毁灭群落
14、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答案:D解析:初生演替既可发生在陆地上,也可发生在海洋中,A 错误;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慢,B 错误;群落的自然演替是指演替过程中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C错误;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得以保留,所进行的演替为次生演替,D正确。142019辽宁葫芦岛六校协作体联考右图表示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第 N年时,甲、乙群落的群落结构相同B甲群落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C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D乙群落的演替类型可能属于初生演替答案:C解析:甲、乙是两个不同的群落,第 N年时,两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同,但群落结构不一
15、定相同,A 错误;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 0开始,表示的是初生演替,B 错误;若时间允许,甲也能演替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C 正确;乙群落的演替中,物种丰富度不断减少,属于次生演替,D 错误。152019河南漯河模拟如图是研究人员为净化水质在湖边建立的人工湿地,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的各种植物体现了湿地群落的垂直结构7B人类的活动改变了湿地的群落演替方向和速度C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直接价值D各种植物分布区域不同不存在竞争关系答案:B解析:图中各种植物分布在湿地中的不同区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A 错误;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 正确;人工湿地能调节气候属于间接价值,C
16、错误;各种植物都消耗水中的无机盐等营养物质,它们之间存在竞争关系,D 错误。162019湖南长沙模拟食蚊鱼是一种外来入侵生物。为研究食蚊鱼对本地物种唐鱼的捕食作用,研究者分别观察雌、雄食蚊鱼对不同日龄唐鱼的仔鱼(8 d、20 d)和幼鱼(55 d)的捕食作用,结果见图。据此无法判断出( )A唐鱼的日龄和食蚊鱼性别是本研究的自变量B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C食蚊鱼雌鱼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都强于雄鱼D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可知,自变量为唐鱼的日龄、食蚊鱼性别,A 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对唐鱼的仔鱼具有更强的捕食压力,B 正确;根据图示可知,食蚊鱼雌鱼
17、对各日龄唐鱼的捕食不是都强于雄鱼,C 错误;由于食蚊鱼会捕食唐鱼,故食蚊鱼入侵可能会影响唐鱼的种群数量,D 正确。8172019广东广雅学校模拟右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图中 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会超过甲种群C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 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淘汰答案:C解析:据图分析,C 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甲种群在 C点属于增长型,A错误;据图分析可知,甲乙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属于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
18、乙为捕食者,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的数量不会超过捕食者,B 错误;甲曲线中 A点相当于该生态系统中甲生物的最大容纳量 K值,D 相当于 点,故 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甲、乙为捕食关系,如果乙种群大量繁K2殖,则会使甲种群数量大量减少,随之乙种群数量也会下降,但不会导致甲种群被淘汰,D错误。182019山东济南模拟生长于四川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冷箭竹是大熊猫最主要的食用竹,此种竹子可成片生长为竹林。竹笋位于竹林最下层,幼竹位于中层,成年竹子位于最高层。竹林中不同地段上生长有不同密度的冷箭竹,冷箭竹稀疏的地方生有较多的其他植物。从群落的空间结构的角度来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竹笋
19、、幼竹、成年竹在垂直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B成片的竹林中不存在水平结构特征C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群落D竹林既具有垂直结构,也具有水平结构答案:D解析:竹笋、幼竹、成年竹属于同一种群,而垂直结构属于群落的特征,A 错误;成片的竹林中存在水平结构;B 错误;竹笋、幼竹、成年竹等所有大大小小的冷箭竹构成了一个种群,C 错误;竹林不同高度生物类型不同,说明具有垂直结构,不同地段植被不同,说明具有水平结构,D 正确。192019山西太原五中调研有关土壤动物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较稀薄的土壤,动物群落不存在分层现象B土壤动物活动能力强,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丰富度C土
20、壤盐碱度不同,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差异D随机扫取表层土取样,可以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9答案:C解析:不同的土壤层面为不同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所以较稀薄的土壤群落也存在垂直分层现象,A 错误;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群落的丰富度,B 错误;土壤盐碱度会影响土壤中生物的分布,进而影响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C 正确;土壤表层只有一部分小动物分布,应该选择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小动物的丰富度,D 错误。202019北京清华大学附中诊断下表表示某地甲、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关系。据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时间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第六年 第七年甲种群数量/乙种群数量1.3 1.35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生物 一轮 复习 全程 训练 计划 22 种群 群落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