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八单元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八单元 近代中国经济与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洋务军用企业 VS 洋务民用企业1.1880 年,李鸿章委派龚寿图、郑观应等在上海设局招商,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成立。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经李鸿章奏准, “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办,不准另行设局” 。这表明,该企业特性为( )A封建主义官僚企业 B垄断性的封建企业 C官督商办民用企业 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解析:选 C 题干中“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 ,可知其含有商股,故 A项错误;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民用企业,并非垄断性的封建企业,故 B 项错误;据“该局拟招集商股四十万两,织造洋布十年之内只准华商附股搭
2、办,不准另行设局 ”可知上海机器织布局属于官督商办民用企业,故 C 项正确;上海机器织布局是洋务派的民用企业,故 D 项错误。219 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都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A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B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C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D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解析:选 C 根据材料信息“19 世纪后” “近代中国并未真正认识” “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 “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
3、的状态”可知,清政府发展海军是对西方列强侵略的本能反应,是被动的和短视的,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与材料所述不符。深化提能对洋务企业的认识洋务派主要创办了军用和民用两类工业。在性质上,两者都为封建主义性质,但后者与前者相比带有一定的资本主义因素。它们在特点上的最大区别:前者主要由官府出资,不以盈利为目的,产品不在市场上流通;后者主要采取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形式,未能突破封建体制的束缚,其生产是为了解决军用工业的资金问题,产品在市场上流通。在管理上,洋务企业采用封建官僚制度,洋务派大官僚在企业中安插亲信,结党营私,贪污中饱的现象十分严重。2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下
4、表为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增长情况。它反映了( )农产品出口值及其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年份 出口各类货物的总值(千元)出口值(千元) 占出口总值的百分比(%)1873 108 449 2 866 2.61893 181 713 28 423 15.61903 333 961 89 496 26.81910 593 337 231 957 39.11920 843 860 307 047 36.4A.农产品在外贸中处于顺差B农业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C农产品的世界竞争力上升D资本主义经济已渗入农村解析:选 B 表格没有反映农产品的进口情况,无法判断其在外贸中是顺差还是逆差,排除 A 项;从表格中可以
5、看出,中国农产品出口总值逐渐增长,说明中国农产品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反映了中国农业半殖民地化程度在加深,B 项正确;表格未涉及中国农产品的竞争力问题,也没有显示资本主义经济在农村的发展情况,排除C、D 两项。419 世纪中后期,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如江苏华亭县农民“改禾种花” “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兼植棉花” 。这表明在这些地区( )A农业格局发生根本改变B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C传统土地制度受到冲击D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解析:选 D “受棉花出口的刺激,一些过去很少种植棉花的地区今皆兼植棉花”说明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中国的自然经
6、济逐步解体,D 项正确;A 项中“根本”说法绝对,排除;材料只是反映种植棉花的地区增多了,无法体现“棉纺织业成为支柱产业” ,排除 B项;材料与传统土地制度无关,排除 C 项。深化提能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31近代中国的自然经济是在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逐渐解体的。2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同时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市场;同时又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
7、发展的主要障碍。我国的经济建设 苏联的经济建设5.20 世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及改善人民生活。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还通过独资和与私人合办等方式发展工矿业。由此可知,国民政府推行苏联模式的根本原因是( )A时局需要 B以应对世界性的经济危机C改善民生 D苏联经济成就的示范作用解析:选 A 材料中“抗战爆发后,又对汽油、煤炭等物资实行管制”表明是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不是根本原因,排除。61936 年东方杂志发表评论:“我们今日的建设,应当具有适合战争的性质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
8、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在强有力的指挥之下,在齐整的步骤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这说明当时(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形成B苏联经济思想影响了中国C中国深受经济大萧条影响D国民党集中力量围剿红军解析:选 B 材料强调的“强有力的经济参谋本部” “计划” “齐整” “一致” ,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突出表现,不同于西方的自由经济体制。结合“1936 年”这一时间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故 B 项正确;A、C 两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材料涉及的是“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而 D 项是政治军事事件,不符合题意。深化提
9、能苏联的经济建设思想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借鉴在学习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措施时,应关联同一时期苏联斯大林体制下的两个五年计划、美国的经济大危机与罗斯福新政等相关知识,感悟其内在联系,这也是高考的隐性命题点所在。苏联的经济建设思想不仅影响了民国时期的南京国民政府,还影响了新中国的经济建4设。如中国共产党在 20 世纪 50 年代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时,就运用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思想,实现了对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和平赎买;列宁关于在一定范围内发展和利用资本主义、向资产阶级学习企业管理经验的思想,对我们搞好改革开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斯大林时期苏联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工业建设具有积极影
10、响。唯物史观角度 近代交通发展的影响7.下表为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单位:人次)。该表数据的变化说明( )年份 人力车 马车 轿子 马 脚踏车机器脚踏车汽车公共汽车有轨电车1889 6 894 544 9 11 0 0 0 0 0 1926 14 600 0 0 0 3 459 194 3 764 172 922 A.等级观念的根本变化 B生活方式普遍西化C交通工具的进步显著 D民众消费水平悬殊解析:选 C “通行交通工具变化情况统计表”没有涉及社会等级关系,故 A 项错误;“人力车”的普遍存在说明生活方式并未“普遍西化” ,故 B 项错误;“汽车” “公共汽车”“有轨电车”
11、等体现了交通工具的近代化,故 C 项正确;表格中各种交通工具不能说明消费水平悬殊,故 D 项错误。8民国后, “婚礼铁路”作为时髦的象征,成为青年男女热衷的蜜月旅游交通工具。当时,京沪铁路公司瞄准了这一市场,为凸显“人情味和生意经” ,效仿西方推广“蜜月旅行” 。这一现象反映了( )A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B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C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和效仿D近代中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解析:选 B 抓材料主语“婚礼铁路” ,这种现象反映了新式交通改变了人们的观念,B 项符合题意;A 项与题干无关,可排除;从题干中能看出对西方文化效仿,但看不出对西方文化盲目肯定,C 项可排除;题干并未反映近代中
12、国交通的殖民地特征,D 项可排除。深化提能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了全国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生活的节奏,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但是,近代中国交通事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也为列强侵华提供了便利条件。5考法(一) 纵向贯通视角考“中国的海洋利用”为何考新史观:近十年来,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表明“现代化”作为历史研究的范式或主题,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所接受。同时在唯物史观下审视中国近代史发生的重大事件,正在成为高考主要的命题方式;时政热点:南海问题、 “一带一路” 、民间投资、招商引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3、人民币汇率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重视这些热点问题在历史高考中的隐性考查。考什么唯物史观下西方经济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双重影响;中国经济结构变动与政治、文化之间的关系;现代化史观和反现代化史观下的洋务运动。必备知识洋务运动,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礼仪习俗的变迁;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和萧条;清末新政、民国政府经济政策、南京国民政府的政策;洋务运动、收回利权运动、群众性的抵制洋货运动。典例 (2013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利用海洋的国家之一。殷墟即发现了来自南海乃至阿曼湾的海贝。齐国借助“边海”的地理条件,发展“鱼盐之利” ,成
14、为春秋战国时最为富庶的国家。汉代“海上丝绸之路”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附商舶”西行“求法” ,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 星槎胜览 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海防”的主张:“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而明、清政府常常采用“海禁”的办法。到鸦片战争前, “各省水师战船,均为捕盗缉奸而设”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
15、入世界市场体系,通商口岸不断增加。魏源认为海运“优于河运者有四利:利国、利民、利官、利商” 。18421846 年,茶出口增长一倍,丝的出口增长将近五倍;18461856 年,茶出口又增长 55%,丝的出口增长三倍多。海关税收从 1861 年的 490 余万两增加到 1902 年的 3 000 余万两。 1866 年,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附设福州船政学堂。1868 年,江南制造总局制造的第一艘近代海轮“惠吉”号下水。1872 年轮船招商局成立, “使我内江外海之利,不致为洋人占尽” 。1885 年,海军衙门设立。6随着西方商品与资本输出的扩大,部分国人提出与列强进行“商战” 。1904 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八 单元 近代 中国经济 现代 社会生活 变迁 末查漏 补缺 提能增分 讲义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