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
《(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省份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五单元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末—查漏补缺提能增分讲义(含解析).doc(2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五单元 二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单元末 查漏补缺提能增分冷战 中国的内政外交1.1952 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D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解析:选 C 依据所学知识 1952 年新中国仍然在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在新中国初期,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而应该采取灵活的外交策略,摆脱意识形
2、态的束缚,开展灵活的外交,没有强调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故B 项错误,C 项正确;依据所学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是新时期外交的成就,故 D 项错误。2近段时间,央视新闻持续报道“三线建设” ,再次引发大众对“三线建设”的关注。“三线建设”指的是自 1964 年开始,在我国中西部地区开展的一场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400 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来到祖国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 1 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据此判断“三线建设”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
3、局势日趋紧张 B城市粮食供应不足C “八字方针”的实施 D研制原子弹的需要解析:选 A 据材料“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和“三线建设”可知主要涉及国防和基本交通建设,结合 1964 年中国面临美苏的威胁可得出国际局势紧张,促进了中国进行三线建设,故 A 项正确;据材料“建起了 1 100 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可知不是发展农业解决粮食问题,故 B 项错误;1960 年第一次正式提出了“八字方针” ,与材料时间“1964 年”不符,故 C 项错误;1964 年第一颗原子弹已经爆炸成功,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冷战对中国的影响(1)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
4、人民共和国成立。美国不甘心在中国的失败,拒不承认新中国,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封锁中国、在军事上威胁中国。面对这种情况,中国2采取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方针。1950 年 2 月 14 日,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确立了中苏之间的同盟关系。(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来,苏联逐渐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把中国纳入与美国争霸的轨道,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中苏关系恶化,给中国经济建设造成巨大损失,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3)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在同苏联的争霸中转入战略防御。为了扭转同苏联争霸的不利局面,美国转而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为了抵抗苏联的压力,也需改善同美国的关系。19
5、72 年 2 月,尼克松访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元旦,中美建交。(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中苏关系走向缓和,中美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美国外交政策 二战后的国际关系3.1946 年 2 月 22 日,美国驻苏联代办乔治凯南向美国国务院发了一封电文,指出:“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 ”这一文件( )A标志着美苏
6、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B主张美国用战争手段与苏联全面对抗C为美国的“冷战”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D形成了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解析:选 C 美苏争霸的局面完全形成,表述绝对,且时间不符,故 A 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史实,美国采取的是除战争外的一切对抗手段,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1946年”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 “美国必须把苏联当作对手,而不是伙伴”可知,这一电文为“冷战”提供了理论支持,故 C 项正确;根据所学,1955 年华约建立,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故 D 项错误。4岳建勇在全球时代的美国与中国一文中认为:“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重点并不是对苏联的全面遏制,而是精心构建资本主
7、义的全球体系。 ”下列能反映二战后初期美国为“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采取的措施是( )A实施“马歇尔计划” B发动朝鲜战争C建立世界贸易组织 D加强与加拿大合作解析:选 A 根据史实不难得知,马歇尔计划是美国精心构建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故 A 项正确;发动朝鲜战争属于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全面遏制而非构建资本主义全球体系,故 B 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 年,故 C 项错误;美国与加拿大的合作属于 20 世纪 90 年代的史实,并非是战后初期,3故 D 项错误。深化提能美国外交政策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1)杜鲁门时期的“遏制共产主义”战略。这
8、是美国对外战略的重大转变,美苏走向对抗,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包围圈。(2)尼克松时期的“尼克松主义” 。在美国实力相对削弱的背景下,为维护美国霸权地位提出的外交战略。主要有以下几点内容:与同盟国建立“伙伴关系” ,要求盟国协调一致对付苏联;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均势;改善中美关系,联合中国制衡苏联。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3)里根政府制定了“星球大战”计划,谋求对苏战略优势,通过军备竞赛拖垮苏联,努力恢复对西方的领导。这标志着美国全球战略跨越了对苏联单纯遏制的范畴,进入主动进攻的新阶段。(4)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为巩固“领导地位” ,重点遏制中俄等有潜力成为全球大国
9、的国家。冷战的起源冷战起源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史学界和相关领域研究者关注和争论的重要问题。美国史学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政府对威胁人类自由的“共产主义侵略”所作出的“勇敢反应” ,苏联是挑起“冷战”的罪魁祸首。第二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国最先挑起的,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必然产物。第三种观点认为“冷战”是美苏两国相互作用的结果。中国史学界的观点:美国必须对“冷战”承担主要责任,而苏联则是被动应战者。对于苏联对外政策在“冷战”起源上的作用,一种观点认为“冷战”完全是美国发起的,苏联没有任何责任;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冷战”是战后美苏共同采取强硬政策的结果,认为苏联存在霸权主义的因素。典
10、题印证5一位美国学者这样描写“二战”后期的美苏关系:“每一方都像镜子里面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即把对方看成是世界上的恶霸。每一方都指责对方表现出希特勒式咄咄逼人的姿态。 ”该学者认为“冷战”源于( )A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C美苏两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对立D美苏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解析:选 D 题目中显示了二战后期,法西斯的失败已成定局,美苏两国由于各自力量的强大,关系开始发生变化,互相指责对方。战后双方失去了结盟的基础,故 A 项错误;4B、C 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排除;作者认为双方误把对方视为主要敌人,因为都是像从镜子里看人一样,看到的是反像,以
11、至于战后出现了“冷战” ,故 D 项正确。6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 ”由此可知(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B “冷战”的实质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竞争C “冷战”下的各国始终处于敌对状态之中D “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解析:选 A 材料“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说明“冷战”实际上是苏联和美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争,反映了美苏意识形态的分歧是“冷战”的重要因素。深化提能“冷战”是多种因素作用
12、的结果,美苏意识形态对立和国家利益相悖,对抗不可避免;两国决策者对对方的认识与外交方式加速了“冷战”的到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夺,是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的主要原因,也是二战后世界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的主要原因。考法(一) 纵向贯通视角考“和平治理与共享安全”为何考时政热点,如冷战思维和新霸权主义、中东问题、英国脱欧和反全球化、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史学研究新成果:比如冷战的起源及其影响、新时期的国际关系等。考什么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大国兴衰;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及逆全球化现象;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及贸易自由化问题;世界多极化趋势所体现的政治多元化、民主化的理念和影响等。必备知识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3、、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及英、美、法、日等大国的兴衰史;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两次工业革命、区域集团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典例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对世界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美国的霸权与冷战紧密相关。历史上成功的霸权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目标组5织起经济空间,以维护自由经济体制的霸主所组织起来的开放的市场经济空间。同时,这种霸权对于维护冷战期间西方集团的政治稳定有直接的作用。美国通过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美日安保条约等多边和双边军事同盟条约而建立起以自己为首的西方安全机制。在全球化环境中美国的霸权有减有增。在全
14、球化的推动下,随着冷战的发展,美国在其西方盟国中的霸权地位相对衰落了。但从全球层面看,美国能对世界体系中的生产结构、金融结构产生比任何其他国家或地区大得多的影响,比如制定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因此美国的霸权在全球化的推动下反而相对地增强了。摘编自叶江冷战、美国霸权与全球化材料二 冷战后美国霸权的膨胀强化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使得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有了新的发展。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冷战后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市场经济制度、美国的价值观念,积极地向全世界扩展美国的势力和影响。同时, “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 “新干涉主义”是指在当前的国际环
15、境下出现的一种以人道主义和捍卫西方共同价值观为借口,用政治施压、军事打击和经济制裁等手段干涉别国内政。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制度霸权是指通过西方国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绝对主导地位体现出来的一种霸权形态。只要霸权国能够保持霸权地位,它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观念、社会价值观念就有了基本的保障。摘编自刘丽云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的新发展(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冷战中推行霸权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上的意图及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美国霸权“有减有增”的含义?(15 分)(2)据材料二,概括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发展呈现的新特点,并说明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目的。(
16、10 分)析题要全面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如美国冷战相关政策)和经济体系的变化(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等)及军事上的变化(北约的建立)概括;第二小问,结合美国在全球政治干涉、贸易保护等方面并结合材料一最后两句话综合概括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冷战后的美国霸权主义是一种更加肆无忌惮的霸权主义” “新干涉主义使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披上一层仁慈的外衣” “此外,冷战后美国霸权主义体现为一种制度性霸权”得出更加肆无忌惮,新干涉主义,制度性霸权;第二小问,直接从材料二最后一句话中概括即可。答题要规范(1)意图及表现:维护自由经济体系,如推行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
17、总协定等;(4 分)维护西方政治稳定,如杜鲁门主义;(4 分)建立西方安全机制,如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 分)6含义:减:受到日本、西欧、不结盟运动的冲击,霸权受到挑战。增:对世界生产结构、金融结构影响增强。(5 分)(2)新特点:更加肆无忌;新干涉主义;制度性霸权。(6 分)目的:维护美国的国家安全,经济财富,意识形态,社会价值。(4 分)考法(二) 横向关联视角考“两极格局下的国际关系与中国的外交”为何考伴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人类相互依存的日益加强,全球治理的重要性愈来愈为人们所认同,它既是当代国际关系的主题,也成为一个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内容。中国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
18、机制变革”和“坚持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作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指导原则与任务提出,表明了对全球治理的高度重视。考什么世界经济危机对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的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秩序的影响;二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趋势;与时俱进的新中国外交。必备知识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特点及其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结束;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联合国的建立;建国以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成就。典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 ”“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
19、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 。因此, “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 。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一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材料二 由于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与印度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身体力行,中国从未用军事力量干预别国内政,几十年来恪守“革命不能输出”的原理,并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明确论证国家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异同划线,而以是否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区别亲疏好恶。这些都赢得国际上广泛的同情和支持。这在客观上使
20、别国认识到,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材料三 当然,由于历史经验的累积,其策略手段也比过去更为圆滑。可以举个例子,如何理解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如果不了解近几十年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史,也就难以认识这种政策的形成过程,难以理解其可贵。半殖民地的旧中国执7行的是屈辱卖国的外交政策,跪着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执行联苏反美方针。当时“一边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是因为估计到美国可能对中国进行封锁和干涉,美国逼迫我们“一边倒” 。但当时毛主席就强调要用自己的腿走路,用自己的头脑思考,对苏联有团结有批评。以上材料均选自现
21、代国际关系史(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这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12 分)(2)结合新中国的外交史分析,是什么使别国认识到“只要它们按和平共处思想办事,中国就是一个最易于捉摸,也最易于打交道的社会主义国家”?依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外交原则,并说明其合理性。(13 分)析题要全面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实力的变化、西欧的衰落、苏联的壮大等内容并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综合分析其原因。第二小问,根据“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新中
22、国实行了“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可知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使参加会议的亚非国家认识到中国和平共处的思想,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第二小问,外交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主要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和国家利益高于意识形态等方面来说明其合理性。答题要规范(1)原因:一战后,美国的总体实力不断上升,尤其是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的衰落,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想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东欧与苏联团结一起,虽然没有直接交火的“热战”爆发,但这些变化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形成了巨
23、大的威胁。(8 分)影响:中国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作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4 分)(2)分析: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3 分)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原则。(2 分)合理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我们不能再把意识形态作为我们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原则。由于意识形态利益只是国家整体利益的一部分,因此在国家对外政策中,意识形态利益要服从国家整体利益。(8 分)考法(三) 开放探究视角考“多极化下的世界格局”热点聚焦 近年来,国外对世界多极化和世界格局问题的研究呈现出新特点,肯定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和主张多极世界格局的观点
24、渐趋增多,很多研究者指出和论述了美国8霸权的衰落和世界的多极化是大势所趋。但是,在如何界定当前的世界格局和预测未来的多极世界格局时,观点纷繁杂陈。各国综合实力的变化造成国家之间权力此消彼长是国际关系研究长盛不衰的话题。在主导国和崛起国权力转移之际,国际秩序为何发生变迁以及变迁机制始终是国际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在权力转移的不同阶段,主导国维护现有国际秩序的国家意志与崛起国重建国际秩序的国家意志的互动决定了国际秩序变迁的机制。随着新兴大国的崛起, “权力转移”问题再次引起人们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典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纳德威尔逊里根,第 40 任(第 49 届、第 50 届)美国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课 省份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五 单元 二战 以来 世界 政治 格局 演变 末查漏 补缺 提能增分 讲义 解析 DOC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21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