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1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1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化学黄金押题13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含解析).doc(4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黄金押题13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高考考纲】1.试题特点:化学反应原理综合应用题常常把热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三大平衡、电化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多以图像或图表的形式呈现。题目围绕一个主题,由多个小题组成,各小题的考查有一定的独立性,覆盖面较广,灵活性较强。2.命题考查:(1)热化学方程式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离子浓度的大小比较;(3)反应速率、平衡常数及转化率的计算;(4)电化学装置的原理分析及平衡曲线的识别与绘制等。【真题感悟】 例1、(2017高考全国卷)砷(As)是第四周期A族元素,可以形成As 2S3、As 2O5、H 3AsO3、H 3AsO4等化合物,有着广泛的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2、(1)画出砷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2)已知:As(s) H2(g)2O 2(g)=H3AsO4(s) H132H2(g) O2(g)=H2O(l) H2122As(s) O2(g)=As2O5(s) H352则反应As 2O5(s) 3H 2O(l)=2H3AsO4(s)的 H_。(3)298 K时,将20 mL 3x molL1 Na3AsO3、20 mL 3x molL1 I2和20 mL NaOH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 (aq)I 2(aq)2OH (aq) 33 AsO (aq)2I (aq) H2O(l)。溶液中 c(AsO )与反应时间( t)的关系如图所示。34 34下列可
3、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填标号)。a溶液的pH不再变化b v(I )2 v(AsO )33c c(AsO )/c(AsO )不再变化34 332d c(I ) y molL1 tm时, v正 _v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tm时 v逆 _tn时 v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理由是_。若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为_。解析:(1)从内向外磷的各层电子数依次是2、8、5,砷与磷位于同主族且相邻,砷原子比磷原子多一个电子层,所以从内向外砷的各层电子数分别为2、8、18、5,据此可画出其原子结构示意图。(2)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根据盖斯定律,由2
4、3可得:As 2O5(s)3H 2O(l)=2H3AsO4(s) H2 H13 H2 H3。(3)溶液的pH不再变化,即OH 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当 v正 (I )2 v逆 (AsO )或 v逆 (I )2 v正 (AsO )时33 33反应达到平衡状态,选项中的速率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b项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前, c(AsO )逐渐减小而 c(AsO )逐渐增大,故 c(AsO )/c(AsO )逐渐增大,当 c(AsO )/c(AsO )不33 34 34 33 34 33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项正确;根据离
5、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体系中恒有 c(I )2 c(AsO ),观察图像可34知反应达到平衡时 c(AsO ) y molL1 ,此时 c(I )2 y 34molL1 ,d项错误。 tm时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所以 v正 大于 v逆 。从 tm到 tn,反应逐渐趋于平衡状态,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而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所以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故 tm时 v逆小于 tn时 v逆 。根据题意,起始时 c(AsO ) c(I2) x molL1 。根据图像可知平衡时 c(AsO ) y 33 34molL1 ,则此时 c(I )2 y molL1 , c(AsO ) c(I2)( x y)
6、 33molL1 ,平衡时溶液的pH14,则 c(OH )1 molL 1 ,故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4y3( x y) 2答案:(1) (2)2 H13 H2 H3(3)ac 大于 小于 tm时生成物浓度较低4y3( x y) 2【变式探究】 (2017高考江苏卷)砷(As)是一些工厂和矿山废水中的污染元素,使用吸附剂是去除水中砷的有效措施之一。(1)将硫酸锰、硝酸钇与氢氧化钠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可获得一种砷的高效吸3附剂X,吸附剂X中含有CO ,其原因是_。23(2)H3AsO3和H 3AsO4水溶液中含砷的各物种的分布分数(平衡时某物种的浓度占各物种浓度之和的分数)与
7、pH的关系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以酚酞为指示剂(变色范围pH 8.010.0),将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H 3AsO3溶液中,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时停止滴加。该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 H 3AsO4第一步电离方程式H 3AsO4 H2AsO H 的电离常数为 Ka1,则p Ka1_(p Ka1lg 4Ka1)。(3)溶液的pH对吸附剂X表面所带电荷有影响。pH 7.1时, 吸附剂X表面不带电荷;pH7.1时带负电荷,pH越高,表面所带负电荷越多;pH v(第二步反应)B反应的中间产物只有NO 3C第二步中NO 2与NO 3的碰撞仅部分有效D第三步反应活化能较高解析:(1)氯气与硝酸
8、银反应生成N 2O5,氯气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氯化银,又硝酸银中氮元素、银元素已经是最高化合价,则只能是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气体氧化产物为O 2。(2)将已知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a、b,根据盖斯定律,由 ab得N 2O5(g)=2NO2(g) O2(g) H 12 12 H1 2 H226kJmol1 53.1 kJmol1 。 t62 min时,体系中 pO22.9 4.4 55.322kPa,根据三段式法得2N 2O5(g)=2N2O4(g)O 2(g)起始 35.8 kPa 0 0转化 5.8 kPa 5.8 kPa 2.9 kPa62 min 30.0 kPa 5.8 kPa 2.
9、9 kPa则62 min时 pN2O530.0 kPa, v210 3 30.0 kPamin1 6.010 2 kPamin1 。刚性反应容器的体积不变,25 N2O5(g)完全分解时体系的总压强为63.1 kPa,升高温度,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方面是体积不变,升高温度,体系总压强增大;另一方面,2NO 2 N2O4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升温,平衡向生成NO 2的方向移动,体系物质的量增大,故体系总压强增大。N 2O5完全分解生成N 2O4和O 2,起始 pN2O535.8 kPa,其完全分解时 pN2O435.8 kPa, pO217.9 kPa,设25 平衡时N 2O4转化了 x,则N 2O
10、4 2NO 2平衡 35.8 kPa x 2x358 kPa x2 x17.9 kPa63.1 kPa,解得 x9.4 kPa。平衡时, pN2O426.4 kPa, pNO218.8 kPa, Kp 13.4。(3)快速平衡,说明第一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都较大,则第一步反应p2NO2pN2O4 18.8226.4的逆反应速率大于第二步反应的速率,A项正确;反应的中间产物除NO 3外还有NO,B项错误;有效碰撞才能发生反应,第二步反应慢,说明部分碰撞有效,C项正确;第三步反应快,说明反应活化能较低,D项错误。答案:(1)O 2(2)53.1 30.0 6.010 2 大于 温度提高,体积不变
11、,总压强提高;NO 2二聚为放热反应,温度提高,平衡左移,体系物质的量增加,总压强提高 13.4(3)AC【变式探究】 (2018高考天津卷)CO 2是一种廉价的碳资源,其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下列问题:(1)CO2可以被NaOH溶液捕获。若所得溶液pH13,CO 2主要转化为_(写离子符号);若所得溶液7c(HCO ) c(CO )21,溶液pH_。(室温下,H 2CO3的 Ka1410 7 ; Ka2510 11 ) 3 23(2)CO2与CH 4经催化重整,制得合成气:CH4(g)CO 2(g) 2CO(g)2H 2(g)催 化 剂 已知上述反应中相关的化学键键能数据如下:化学键 C
12、H C=O HH C O(CO)= = = 键能/(kJmol 1 ) 413 745 436 1 075则该反应的 H_。分别在 v L恒温密闭容器A(恒容)、B(恒压,容积可变)中,加入CH 4和CO 2各1 mol的混合气体。两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较多的是_(填“A”或“B”)。按一定体积比加入CH 4和CO 2,在恒压下发生反应,温度对CO和H 2产率的影响如图3所示。此反应优选温度为900 的原因是_。(3)O2辅助的AlCO 2电池工作原理如图4所示。该电池电容量大,能有效利用CO 2,电池反应产物Al 2(C2O4)3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_。电池的正
13、极反应式:6O 26e =6O26CO26O =3C2O 6O 22 24反应过程中O 2的作用是_。该电池的总反应式:_。解析:(1)若所得溶液的pH13,溶液呈强碱性,则CO 2主要转化为CO 。若所得溶液 c(HCO ) c(CO23 3)21,根据 Ka2 ,则 c(H ) Ka2 510 11 2 molL1 10 10 molL1 ,pHlg 231010 10。(2)根据 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该反应的 H(41347452) kJmol1 (1 07524362) kJmol1 120 kJmol1 。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恒容时达到的平衡相当于恒压条件下达到
14、平衡后增大8压强,加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故恒容时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的热量比恒压时反应达平衡后吸收的热量少。根据题图3知,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升高温度,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3)该电池中Al作负极,电解质为含AlCl 3的离子液体,故负极反应为Al3e =Al3 。正极为多孔碳电极,根据正极反应式,得正极总反应为6CO 26e =3C2O ,O 2不参与正极的总反应,故O 2为催化剂。将负极反24应:2Al6e =2Al3 和正极反应:6CO 26e =3C2O 相加,可得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2Al6CO 2=Al242(C2O4)3。答案:(1)CO
15、1023(2)120 kJmol 1 B900 时,合成气产率已经较高,再升高温度产率增幅不大,但能耗升高,经济效益降低(3)Al3e =Al3 (或2Al6e =2Al3 ) 催化剂 2Al6CO 2=Al2(C2O4)3【黄金押题】1硫氧化物易引起环境污染,需要悉心研究。(1)二氧化硫可用于催化氧化制硫酸。硫酸工业中,作为催化剂的V 2O5对反应的催化循环过程经历了、两个反应阶段,如图所示:下列分子中1 mol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的能量数据如下:化学键 S=O(SO2) S=O(SO3) O=O(O2)能量/kJ 535 a 496反应的 H98 kJmol1 ,则 a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6、为_。将2 mol SO2和1 mol O2充入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 2(g)O 2(g)2SO 3(g)。平衡时SO 3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如表所示:9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A be B415 、2.0 MPa时O 2的转化率为60%C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加入V 2O5作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O 3的体积分数D平衡常数 K(550 ) K(350 )(2)较纯的SO 2可用于原电池法生产硫酸。图中离子交换膜是_离子交换膜(填“阴”或“阳”)。(3)研究发现,SO 2与含碱式硫酸铝的溶液结合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与溶液中的水结合;其二是与碱式硫酸铝中的活性A
17、l 2O3结合。通过酸度计测定吸收液的pH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解释曲线如图变化的原因:_。(4)取五等份SO 3,分别加入温度不同、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SO 3(g) (SO 3)3(g) H1014 。KwKa1 KwKa1答案:(1)472 V 2O4SO3 O2=V2O5SO 3 A (2)阳 12(3)二氧化硫先与活性氧化铝结合成亚硫酸铝,水解显酸性,后与水结合生成亚硫酸,电离显酸性。电离强于水解 (4)BD (5) Ka1Ka210142201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致电祝贺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形像冰,在常
18、温常压下迅速分解释放出甲烷,被称为未来新能源。(1)“可燃冰”作为能源的优点是_(回答一条即可)。(2)甲烷自热重整是先进的制氢方法,包含甲烷氧化和蒸气重整两个过程。向反应系统同时通入甲烷、氧气和水蒸气,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反应过程 化学方程式 焓变 H/(kJmol1 )活化能E/(kJmol1 )CH4(g)2O 2(g) CO2(g)2H 2O(g) 802.6 125.6甲烷氧化 CH4(g)O 2(g) CO2(g)2H 2(g)322.0 172.5CH4(g)H 2O(g) CO(g)3H 2(g)206.2 240.1蒸气重整CH4(g)2H 2O(g) CO2(g)4H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化学 黄金 押题 13 化学反应 原理 综合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