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4日食和月食教案教科版.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4日食和月食教案教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宇宙4日食和月食教案教科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4 课日食和月食(一)背景和目标教材共两页,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日食”;第二部分是“月食”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天文现象。把这两个现象作为学生的学习主题,不仅仅对学生来说有趣、有吸引力,还在于日食和月食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运动造成的,有助于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和运行状态。同时,这两个现象都反映了一个事实一宇宙天体是运动着的,这对学生在本单元中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是必需的。这一部分内容也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素材之一。日食和月食都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日食和月食的出现,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形成的,它们同月球和地
2、球的影子有直接的关系。日食和月球的影子有关,月球影子投落到地球表面,是发生日食的原因。当月球影子扫过地表某一地方时,因太阳被月球所遮挡,这一地区的人们会看到太阳部分或全部变暗,这就是日食。日食分为三种,即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月食只有全食和偏食,而没有环食。月球不会发生环食,是由于地球比月球大得多,地球的本影长度远远大于月球本影的长度,也大大超过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在本课中,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日食发生时,月球处于太阳和地球的中间,处于月影中某一地区的人们就会看到太阳变暗,发生日食。也就是说,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教科书的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三
3、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模拟实验可以较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教科书中日食成因图,虽也画出了月球的影子,但只是让学生有所关注就可以了,不需要深人探究本影、半影等。(二)教学准备给每组学生准备:乒乓球、手电筒、玻璃球等;观察记录表。给全班学生准备:图片、录像资料。(三)教科书说明第一部分:日食1.日食的发生(1)教科书首先用一幅日食发生过程图形象地介绍日食发生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图片之后进行讨论和交流,希望学生能够总结有关日食发生的特点:太阳被物体挡住;挡光物体是球形或圆形;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挡光物体在运动。这几个特点,其实在图中用几个学生对话的形式向学生暗示了,当然希望学生是
4、能通过自己观察获得。教科书强调日食发生的特点,其实是为学生后面做日食的模拟实验做准备。(2)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用日食的录像资料代替图片。2.日食成因模拟实验(1)日食模拟实验看似简单实际复杂。日食的模拟实验需要学生从日食发生的特点出发来模拟,要达到几点要求:所用的挡光物体要比被挡光物体小,挡光物体是运动的,挡光物体是球形或圆形的。也就是说,做模拟实验尽可能与要模拟的对象接近,这将有助于发展学生填密严谨的科学思维。(2)模拟实验的方案希望由学生亲自设计。学生推测月球是挡光物体难度并不大,困难在于如何证实这种推测。在设计时,希望学生关注以下问题:用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这些材料模拟的对象是什么?如
5、何操作?(3)教科书中暗示了实验的材料和实验的方法,但并不详尽。如学生用玻璃球代2表月球,乒乓球代表地球,电筒代表太阳,在电筒光照射下让玻璃球围绕乒乓球转动一周。在这一过程中,并不一定就会发生日食。只有玻璃球转到电筒光与乒乓球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并且三者之间的距离合适时,保证玻璃球的影子落在乒乓球上时,才会发生“日食”现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询问学生:你观察到什么现象可以说明发生了日食?发生日食时三种物体处于何种状态?这些都要学生在模拟实验时注意。3.日食成因(1)教科书 45 页上有关学生的对话是十分有意义的,一学生说:“我看到了地球上有月球的影子” 。另一学生说:“我还看到月球上有地球
6、的影子。 ”它其实指明了日食和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状态,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进一步进行探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如何?处于月影中的人为什么会看到日食?这将有利于学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2)示意图其实就是一种解释模型,它在本单元中多次用到,对学生学习来说十分重要。日食成因示意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做好模拟实验,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有关日食成因的模型。(3)教科书中用了一段文字来说明日食的成因,在教学中应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日食的成因。交流后,再让他们来读读这段文字,对他们的语言表达、思维组织、科学概念的发展帮助更大一些。第二部分:月食1.有了日食的学习基础,让学生来推测和证实月
7、食的成因就相对较为容易。所以教科书也只用了一小部分的篇幅来介绍这样的活动。当然,如果日食的教学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可将此部分内容作为课后研究的内容,也可简单地让学生说说做月食模拟实验的方法和月食的成因。2.需要提示的是,教科书中有一句话,希望学生能“画出月食成因的示意图” 。尽管学生有了前面日食成因示意图的基础,但如果让他们真正动手画,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日、月、地三者的大小、位置如何画,光线如何画,影子如何等。因此,关于月食的教学活动是对日食教学的扩展和深化。(四)教学建议1.引人。教师讲故事:古代战争与日食的故事。教师播放有关日食的录像资料。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一种什么天文现象吗?你认为是什
8、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呢?2.认识日食发生过程、特点。组织学生讨论:.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教师反复播放录像资料。.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整理记录。3.日食模拟实验。.在小组讨论中,有人认为一定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如果用模拟实验来证明,如何证明呢?.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设计时注意: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这样一个模拟实验?如何做实验?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象?3观察到哪些现象才能证明日食发生了?.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交流:模拟实验是如何做的?观察到哪些现象可以认为发生了旧食”?这时三个物体处于何种位置?在什么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日食的?4.日食成因。.
9、请学生再说说:日食的形成原因是怎样的?和你前面的推测相同吗?.教师出示日食成因示意图或多媒体课件,请学生再来讲解日食成因。.从图中还有何发现?5.月食。.相对来说,月食发生的机会比日食要多一些。.问:月食发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是怎样的?你能画图来解释月食的成因吗?6.总结。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比如你对模拟实验有何认识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姓名:崔朝阳 单位: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实验小学邮编:318000 联系电话:13586092315 邮箱: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
10、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自然及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等)的帮助指导,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综合上述观点,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是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不断对原有认知结构重新建构的过程。基于这一理念指导,本课将采取“探索建构”的教学模式,改革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传授灌输为特征的课堂教学方式。依据小学科学知识的发展规律与小学生学习科学的认知结构发展规律,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将科学探究真正作为科学知
11、识建构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途径,使学生的认识过程按照知识建4构的科学模式发展,并以此指导学生的思维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梳理1教学内容蚯蚓的选择是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第四课。在本课中,教材作出了这样的安排,首先提出问题:植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接着引导学生猜想蚯蚓喜欢生存的环境。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指导学生做探究实验,记录观察结果,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合理解释,形成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及生存环境的图片,讨论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并列举其他事例。2教学方法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向学
12、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本课特点,采取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查阅资料法等教学方法。给全体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在观察、提问、猜想、设计、实验、表达、交流的探究活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收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在探究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形成合理的实验计划,再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实验操作,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科学协作精神。搜集科学资料是学生学
13、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方式,也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本课布置学生课前有针对性的查阅资料,既为“动物生存需要一定的环境”这一概念的导出做了知识上的准备,又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三、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 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 4 课。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
14、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5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五、教学重难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六年级 科学 下册 第三 单元 宇宙 日食 月食 教案 教科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