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doc
《2019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生物第三次模拟考试题(二).doc(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 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卷生 物 (二)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2、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一、选择题(共 6 小题,每题 6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发展史的描述,错误的是A达尔文通过对大量化石和标本的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温特从尿液中提取出吲哚乙酸,并命名为生长素D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2下图表示细胞内某酶的合成过程,表示
3、生理过程,AE 表示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中的和过程中碱基互补配对不完全相同B图示中 A 表示解旋酶,D 表示 tRNAC图示中、过程中都有 ADP 生成D图示中 B 中含有磷酸二酯键,C 中含有肽键32018 年 12 月 1 日是第 31 个“世界艾滋病日” ,我国的主题为“主动检测,知艾防艾,共享健康” 。明确检测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而明确感染状况又是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列有关 HIV 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 只侵入 T 细胞,所以不能通过检测 HIV 抗体判断是否感染 HIVB人体初感染 HIV 后,T 细胞和 B 细胞均可被激活而增殖分化,这两类细胞被激活的机
4、理相同CHIV 侵入人体后,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但不影响监控和清除功能D效应 T 细胞和浆细胞均可特异性地识别 HIV,但只有前者能发挥免疫效应4医学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 R-loop 结构有关。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 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 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讲 R-loop 结构中含有 5 种核苷酸BR-loop 结构中 mRNA 和 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同CR-loop 结构中的 DNA 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DR-l
5、oop 结构只影响 DNA 复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5红树林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红树林生态系统的结构是指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B负反馈调节是红树林生态系统维持稳定的基础C红树林生态系统净化污水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红树林生态系统内进行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6对下列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表达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化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提高了机体生理功能的效率B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C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有利于生命活动进行得更加有条不紊和精确D细胞凋亡使细胞自主有序死亡,有利于生物体内部环境的稳定二、非选择题(共 4 题,除特别说明
6、外每空 2 分,共 39 分)29 (10 分)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图中“CR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ACTH”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信息分子,除由_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外,还有_ , 当淋巴因子作用于_部位可引起体温适当升高,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2)为验证糖皮质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将同种、健康、性别、生理状态相同的大鼠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注射一定量的用 X 溶液配制的糖皮质激素,B 组注射_,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_,结果为_,由此证明糖皮质激素的调节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30 (10 分)下图表示三
7、种植物叶片 CO2的吸收量的日变化。回答下列问题: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1)如果白天的 CO2吸收量较长时间与 1900 时相同,从全天看,a 植物叶片的有机物的含量_(填“增加” “减少” “不变” ) ,原因是_。(2)在夜间 20:00-4:00 时,a、b、c 植物细胞都能合成 ATP 和H,原因是_;在此时段,c 植物虽能吸收 CO2,却不能合成(CH 2O),原因是_。根据 CO2吸收特点推测,c 植物最可能生活在_的环境。31 (8 分)人工潜流湿地是将污水有控制地分配到生长着植物的土地上,利用土壤、植物和微生物等的作用处理污水的一种污水自然处
8、理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人工潜流湿地中不同的植物对水体中磷酸盐的吸收能力并不相同,根本原因是 ;植物吸收的磷可用于合成自身细胞所需要的许多化合物,请写出其中的一种有机物并概述它的功能: (2)请简要概述一下人工潜流湿地对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机制: (3)除上述的净化功能外,人工潜流湿地的其它功能有(写出两种即可): 32 (11 分)某 XY 型性别决定的昆虫种群中,有正常翅灰体和正常翅黄体两种类型。偶尔发现了 1 只卷翅、灰体雌性个体,利用该个体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已知该卷翅与正常翅受 A、a基因的控制,灰体与黄体受 B、b 基因的控制,请分析回答:(1)从变异角度分析,最初那只卷
9、翅雌性个体的出现是_的结果,子一代中卷翅、黄体个体的出现是_的结果。(2)从杂交后代的比例看,控制翅型与体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_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_(性状)的基因纯合致死。(3)为确定卷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 X 染色体上,可通过统计_(填“组合一”或“组合二”)杂交子代的性状表现来确定,若_,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则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三、选做题(从给出的两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除特别说明外每空 2 分,共 15 分)37 【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我省是农业大省,向土壤中添加农作物秸秆,通过微生物作用加以分解,可有效改良土壤。安徽农业大学某研究
10、小组欲筛选农作物秸秆纤维素分解菌及自生固氮菌(能够独立进行固氮的细菌),组成复合微生物添加剂用以改善我省土质。下表为本实验两种相关培养基配方,请回答:(1)两种培养基中,能用于筛选自生固氮菌的是_,理由是_。另一种培养基中需加入_,筛选纤维素分解菌。(2)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命名为 X)后,需进行农作物秸秆降解能力测定,农作物秸秆主要为 X 提供_。(3)分离纯化得到自生固氮菌(命名为 N)并对其进行发酵培养,要测定发酵液中该菌的数目,可在显微镜下用_直接计数,该方法的测量值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4)无菌操作下在相关培养基上均匀涂布 N(或 X),晾干后在其表面接种 X(或 N),适宜条件下培
11、养一段时间后,若 X(或 N)周围_(填“有”或“无”)抑菌圈(细菌生长受到抑制形成的透明圈)出现,则两种微生物适合联合施用,原因是_。38 【生物选修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下图是制备抗埃博拉病毒 VP40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1)若要体外获得大量的 VP40 基因,可采用_技术进行扩增,若该目的基因循环扩增3 次,理论上需要消耗_个引物。(2)过程中除选用 EcoR和 Xho两种限制酶外,还要用到_酶。(3)过程中 VP40 基因进入大肠杆菌后维持稳定并表达的过程称为_,大肠杆菌等原核生物常作为受体细胞的原因 _(写出两点) 。(4)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相比 , 过程特有的诱导融合的方
12、法是用_处理。通常在选择培养基中需加入_,目的是防止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对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最终获得单克隆抗体。2019 届 高 三 第 三 次 模 拟 考 试 卷生 物 答 案1. 【答案】C【解析】达尔文在 5 年的航海旅行中,仔细观察了世界各地的动植物和化石,通过对大量化石和标本的研究,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A 正确;摩尔根利用果蝇做实验材料,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B 正确;温特只发现了胚芽鞘尖端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下部生长,并将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但他并没有从尿液中提取出生长素,C 错误;卡尔文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明了 CO2的固定过程中碳元素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生物 第三次 模拟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