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突破练训练3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doc
《(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突破练训练3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突破练训练3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训练 3 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12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1.“儒”最初是指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士,由古代神职人员演化而来,负责祭祀祖先,主持丧葬之礼,亦称为“相礼之儒” 。春秋时期,孔子赋予“儒”新的含义。其目的是( )A.巩固专制统治 B.和谐人际关系C.维护社会秩序 D.确立儒学独尊答案 C解析 春秋时期没有形成专制制度,故孔子赋予“儒”新含义的目的不是巩固专制统治,故A项错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故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不是孔子的主要目的,故 B项错误;春秋时期分封宗法制度遭到破坏,新的政治制度没有形成,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学,目的是维
2、护社会秩序,故 C项正确;确立儒学独尊地位是董仲舒的主张,不是孔子的目的,故 D项错误。2.老子的“无为”思想强调“少私寡欲” ,要求统治者减损欲望,放下贪欲。孔子也把“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作为对君子的要求。这种现象( )A.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B.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C.体现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D.导致了贵族社会逐步瓦解答案 C解析 材料中老子“少私寡欲”与孔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能反映春秋战国时期个人私欲膨胀的现象,故 A项错误;要求控制欲望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故 B项错误;老子与孔子的思想均要求控制欲望,说明先秦儒道思想存在一定联系,故 C项正确;老子与孔子要求2控制欲
3、望不会直接导致贵族社会的瓦解,故 D项错误。3.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 ,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该书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界( )A.缺乏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B.儒家与墨家的思想大行其道C.寻求新的治世之道成为共识D.出现了各家学说融合的趋势答案 D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缺少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思想,与材料中“兼儒墨,合名法而编撰成吕氏春秋 ”不符,故 A项错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盛行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不符,故 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都是为寻求新的治国之道,但与材料“兼儒墨,合名法” “想以此作为大一统
4、后的意识形态”不符,故 C项错误;从“吕不韦想以此作为大一统后的意识形态” ,可知在思想界出现了融合统一各派学说的趋势,故 D项正确。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 “善皆归于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A.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B.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D.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答案 D解析 “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这一点仅根据材料无从获得相关信息,故 A项错误;很明显,董仲舒的理论是对孔子君臣论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而非有本质区别,故
5、B项错误;根据材料也不难看出,董仲舒的理论明显是对孟子君臣论的一种颠覆而非继承,故 C项错误;一方面,董仲舒的“君权神授”理论是对孔子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另一方面,其理论又是对孟子思想的否定与颠覆,故 D项正确。5.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朱熹等人是以孟子为宗主,视佛、老为同道, “依于神以夸其表,耀于文以逞其流” ,殊不知佛学与中国之学, “皎然殊异,岂可同哉” 。其主张是( )A.继承孟子的“仁政”思想B.回归儒学本原C.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D.宣传“三教合一”答案 B3解析 叶适讲的仅是自身对程朱理学的看法, “朱熹等人是以孟子为宗主” ,这仅是一种主观的陈述,认为其“继承孟子的仁政思想”是一种
6、脱离材料的主观臆断,故 A项错误;叶适的主要观点就是主张将佛学从程朱理学中驱除,回归儒学本原,故 B项正确;吸收佛学的观点显然与材料中叶适的观点背道而驰,故 C项错误;同样,既然叶适反对佛学与传统儒学的融合, “三教合一”也必然是其所反对的学术主张,故 D项错误。6.王守仁认为, “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王守仁的话( )A.强调了“知行合一”的重要性B.反映了因果报应源于良知C.体现了“格物致知”的实践论D.体现了天理良知自在人心答案 D解析 材料未体现“行”的一面,故 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因果报应,故 B项错误;“格物致知”属于程朱理学,故
7、 C项错误;根据材料“故良知即天理” “心自然会知”可知天理良知是人内心本来具有的,故 D项正确。7.黄宗羲提出:“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顾炎武认为:“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这些言论( )A.体现出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B.反映了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C.说明了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D.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思想答案 D解析 材料思想是政治主张,故 A项错误;材料信息未反映两人对明清易代的认可,故 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清初思想控制的松弛,故 C项错误;据材料“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和“易姓改号,谓之亡
8、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可知秉承了战国以来民贵君轻的思想,故 D项正确。8.“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版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 ”据此记载可知,当时( )A.雕版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答案 D解析 材料内容为宰相冯道、李愚请令要求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制雕版印制出售,朝廷4听从建议,使得书籍流传广泛,故 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雕版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故 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出现于五代之后的北宋,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根据材料,文献的广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用版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优选 习题 知识 专题 突破 训练 古代 中国 传统 思想 文化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