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doc(3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双鸭山一中 2018-2019 年(上)高二学年月考试题生物学科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红蛋白、O 2和葡萄糖 葡萄糖、CO 2、K + 载体蛋白和氨基酸A. B. C. D. 【答案】A【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正确;细胞外液含有水、无机盐(K +等) 、血液运送的物质(葡萄糖、氨基酸、O 2、CO 2等) ,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因此 O2、CO 2、K +、葡萄糖和氨基酸均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2、成分,而血红蛋白与载体蛋白则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错误,正确。综上所述,供选答案组合,A 正确,B、C、D 均错误。【点睛】熟记内环境的概念和血浆的化学组成并与物质跨膜运输、蛋白质的功能建立联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m 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PM 2.5 己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推测不合理的是( )A. PM 2.5 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B. PM 2.5 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可导致组织水肿C. 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一定会导致血浆呈酸性D. 颗粒物进入呼吸
3、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答案】C【解析】- 2 -【分析】本题以“PM 2.5”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内环境的内涵、过敏反应、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反射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肺泡等与外界环境相通,属于人体外部环境,因此 PM 2.5 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A 正确;过敏原具有异物性,因此 PM 2.5 可能成为过敏原,诱发机体产生过敏反应,进而导致组织水肿,B 正确;因血液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后,血浆的 pH 会保持相对稳定,不会使血浆呈酸性,C 错误;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的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神经中枢
4、在大脑皮层,D 正确。【点睛】疑难辨析体内液体内环境:一切与外界相通的管腔、囊腔(如呼吸道、消化道、膀胱、子宫等)及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如尿液、泪液、汗液、消化液等),均不属于内环境。3. 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A. 神经冲动 B. 反射C. 动作电位 D. 负电波【答案】B【解析】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B 项正确,A、C、D 项错误。【考点定位】神经调节基本方式4. 某人因其大脑皮层某一区域受到损伤而不能说话,该区域是( )A. W 区 B. S 区 C. V 区 D. H 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 W 区受损,不能写字,A 错误;S 区受损不能说话,B 正确;
5、V 区受损不能看懂文字,C 错误;H 区受损不能听懂话,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5.刘璇在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展现了出色的身体平衡能力,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A. 脊髓 B. 下丘脑 C. 脑干 D. 小脑【答案】D【解析】- 3 -小脑中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具有维持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故参加平衡木项目比赛时,维持身体平衡的神经中枢位于小脑,D 项正确,A、B、C 项错误。6.图示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其中代表整个大圆,包含。下列各项与图示不符的是A.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组织液B. 突触 突触后膜 突触前膜 突触小泡
6、C. 核酸 核糖核酸 脱氧核糖核酸 信使 RNAD. 神经递质 兴奋性神经递质 抑制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某些生物学概念间的关系图”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体液及其组成成分、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核酸的种类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体液包括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A 正确;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为突触小体膜的一部分,突触小泡存在于突触小体内,B 错误;核酸分为核糖核酸与脱氧核糖核酸两大类,核糖核酸包括信使RNA、转运 RNA、核糖体 RNA,C 正确;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和抑制性神经递质,乙酰
7、胆碱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以题意和图示信息(包含和,包含)为切入点,据此围绕“体液及其组成成分、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核酸的种类”的知识分析各选项。7.下图甲、乙分别表示反射弧组成和神经纤维局部放大的示意图, 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4 -A. 若处受损,电刺激处肌肉不收缩B. 根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的瞬间膜内外电荷的分布情况,判断乙图中的 a、c 为兴奋部位C. 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 b 流向 a、cD.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反射与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
8、的传递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并分析图示可知:为传入神经,为传出神经,若处受损,电刺激处产生的兴奋能够传到肌肉,肌肉收缩,A 错误;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膜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而当其受到刺激时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据此可知图乙中的 b 为兴奋部位,a、c 为未兴奋部位,B 错误;局部电流是由正电位流向负电位,因此乙图中在神经元细胞膜内局部电流方向是由 b 流向 a、c,C 正确;因反射弧中存在突触,而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也是单向的,D 错误。【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在于:不能准确判断反射弧的各部分组成。以
9、题图中的神经节(图中的“ ”)为切入点,神经节所在的为传入神经,传入神经的一端与感受器相连,另一端与神经中枢相连,至此反射弧的其它部分组成即能辨别清楚。8. 当一个人突然遇见很危险的情境时,血液中肾上腺素的含量立即上升,产生多种生理反应,这一生理调节过程属于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神经一体液调节 D. 激素调节【答案】C【解析】遇到危险时,通过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产生多种生理反应,大脑皮层产生的兴奋作用于肾上腺,属于神经调节,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所以该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5 -【考点定位】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名
10、师点睛】神经-体液调节:有些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是神经调节的一个传出环节,是反射传出道路的延伸9.下图是反射弧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 c 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若检测到 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 图中有两个完整的突触结构C. 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 电表不偏转,电表偏转两次【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为情境,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依题意并结合图示
11、分析可知:b、c、d 点均在同一个神经元上,刺激 c 点,若检测到 b、d 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A 正确;突触是指两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据此可知:图中有两个完整的突触结构,B 正确;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刺激 c 点,a 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产生的兴奋不能通过图中左侧的突触传递到 a 点,C 错误;刺激 c 点产生的兴奋会先后到达电表的两接线端,因此电表偏转两次,但不能通过图中左侧的突触传递到电表的右接线端,所以电表不偏转,D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
12、:兴奋在一个神经元内是双向传导,在两个神经元之间是单向传递(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分析图示,即能作出准确的判断。10.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 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6 -C.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 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A 错误;组织液中 Na+浓度增大,膜内外电位差加大,则神经元的静息
13、电位加大,B 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通过突触结构,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C 错误。神经纤维上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D 正确;考点:神经调节【名师点睛】学生易混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11. 你幸福吗?最近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 hypocretin 的神经递质显著增加;而当人感到悲伤时该多肽水平减少。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A. hypocretin 在突触后膜中形成B. hypocretin 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C. 人开心时,较多 hypocretin 进入组织液D. h
14、ypocretin 在神经元间双向传递【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hypocretin 是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中形成,A 错误;神经递质属于细胞分泌物,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相关,B 错误;“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 hypocretin 的神经递质显- 7 -著增加” , 进入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C 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D 错误。【考点定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名师点睛】注意:神经递质的产生是神经细胞内合成并分泌的分泌物,而分泌物的形成通常与细胞内的高尔基体相关。12.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
15、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如图表示的是检测时的三种连接方法与刺激前的电位状态,图中的刺激点与两电极的距离相等。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B. 图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 图中的微电流计指针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D. 图与图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而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
16、外负内正。据此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未刺激前的微电流计的左电极所处的神经纤维膜内为负电位,右电极所在的神经纤维膜外为正电位,当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产生的兴奋传至微电流计的左、右电极时,左、右电极处的膜电位分别变为正电位、负电位,指针向右偏转,当兴奋离开左、右电极时,左、右电极处的膜电位分别恢复为负电位、正电位,指针向左偏转,A 正确;图中的微电流计的两电极均置于膜内,且静息状态时的两电极处的膜内均为负电位,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同时传至微电流计的左、右电- 8 -极,此时两电极处的膜内均变为正电位,二者之间无电位差,微电流计指针不偏转,B 错误;同理可推知:图中的微电流计的两电极均置
17、于膜外,在刺激点给予刺激后产生的兴奋先后传至左、右电极处,指针将向左偏转后,再向右偏转,即将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C 正确。综上分析,图与图中的微电流计指针两次偏转的方向不同,D 正确。【点睛】解答此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是内负外正,而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微电流计两电极间存在电位差,指针才发生偏转,且是从正电位向负电位方向偏转。在此基础上,以题意信息和图示中呈现的“微电流计的两电极置于神经纤维膜的位置”为切入点,围绕“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的知识,分析判断各选项。13. 下列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细
18、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细胞外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B. 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由 Na+和 Cl-的浓度决定C.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D. 37人的血浆渗透压小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故 A 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故 C 正确;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 Na+和 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来源于 Na+和 Cl-,故 B 正确;在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故 D 错误。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渗透压,意在
19、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4.氧气从外界吸收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穿过( )层磷脂双分子层A. 7 层 B. 9 层 C. 11 层 D. 22 层【答案】C【解析】【分析】据题文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O 2从外界吸收进入人体组织细胞被利用的途径为:外界的 O2进入呼吸道穿过肺- 9 -泡壁(跨越 2 层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跨越 2 层细胞膜)进入红细胞(跨越 1 层细胞膜)血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处毛细血管出红细胞(跨越 1 层细胞膜)穿过毛细血管壁(跨越 2 层细胞膜)到
20、达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跨越 1 层细胞膜)扩散进入线粒体(跨越 2 层线粒体膜)被组织细胞利用。可见,上述过程至少需穿过 11 层磷脂双分子层,C 正确,A、B、D 均错误。【点睛】知道肺泡壁与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前提,识记并理解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是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在于因忽略了 O2只有进入红细胞并与其中的血红蛋白结合才能随血液运输而错选 B。15.下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 表示的是结构,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A. 可以直接进入 A、CB. 0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的成分C. 构成了内环
21、境D. 当 D 结构堵塞时液体会增加【答案】A【解析】淋巴液要通过淋巴循环进入 A 内,由 A 进入组织液,然后才能进入 C,A 错误;血浆中含有 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等,它们都是的成分,B 正确;是血浆、是组织液、淋巴液共同组成内环境,C 正确;毛细淋巴管阻塞,组织液不能顺利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组织液的量增加,引起组织水肿,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内环境成分总结: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凡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物质均属内环境成分(如血浆蛋白、O 2、CO 2、葡萄糖、氨基酸、递质、激素等) ,以下两种情况不属内环境成分:(1)只
22、存在于细胞内(不分泌出细胞)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酶、膜上的载体等) - 10 -(2)只存在于与人体外界环境相通的腔中的物质不属内环境成分,如消化液、尿液、泪液、汗液等16. 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是人体内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C. 中的蛋白质可以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互交换D. 若为肝脏细胞,则处的氧气浓度高于处【答案】D【解析】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液而不是组织液,A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 错误;中的蛋白质不能通过毛细淋巴管壁相
23、互交换,的蛋白质只能进入,被淋巴液回收,C 错误;若为肝脏细胞,则处动脉端的氧气浓度高于处静脉端,D 正确【考点定位】内环境的组成【名师点睛】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通过内环境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先分析题图明确是血浆、细胞内液、淋巴、组织液、所在的端为静脉端,所在的端为动脉端,然后根据选项涉及的具体内容分析综合对选项做出判断17. 止痛药(如“杜冷丁” )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但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同时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量也不变据此推测止痛药的作用机制是( )A. 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B. 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C. 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D. 抑制突触
24、小体中递质的合成【答案】A【解析】- 11 -止痛药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阻碍了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从而达到阻断神经冲动传导的目的,A 正确;如果与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结合,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A 错误;如果抑制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C 错误;抑制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则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会改变,D 错误。【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18. 获 2013 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双鸭山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生物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