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7_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厦门外国语学校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课内戏曲阅读1. 下列对戏剧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 “满腹闲愁,数年禁受” ,仅仅八字,就把窦娥的遭遇进行了高度概括;“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运用设问、拟人的修辞手法,把这种“闲愁”写到极致。B. “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跖、颜渊?”这句唱词运用呼告手法,以盗跖和颜渊象征坏人和好人,指斥天地,鲜明表现了窦娥的反抗个性。C. “我做官胜别人,告状要来的金银。若是上司当刷卷,在家推病不出门。 ”这是桃杌的开场白,也是元代昏庸官吏的自我告白,从更深的角度看,这正是造成窦娥冤狱的社会
2、根源。D. 奥斯里克来征询哈姆莱特的意见时,拘谨守礼,套话连篇,咬文嚼字,而且反应迟钝,根本意识不到对方对他的嘲讽,哈姆莱特本来就很反感他,因此借机大大捉弄了他一番,制造出不少笑料。【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课内戏剧文本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的知识面比较广,有对剧本人物形象的的解读,有对手法运用的分析,有对主题的探究等,作答本题需要学生熟悉相关的剧本内容。B 项, “以盗跖和颜渊象征坏人和好人”错,不是象征,而是借代。课内小说阅读2. 下列各项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林黛玉进贾府是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精彩篇章,是全书的序幕之一,它以林黛玉的所见所闻,对这个封建大家族进行了介
3、绍。这一节除了进行环境描写,最主要的作用还是通过不同的描写手法刻画了贾府的主要人物。其中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动作描写生动形象,人物的出场也历来为人们所称道。B. 祝福从一个启蒙知识分子“我”的视角,以倒叙的手法,追述了底层妇女祥林嫂悲剧的一生,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祥林嫂是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残酷迫害的对象,她的悲惨遭遇鞭笞着黑暗的社会,警醒着愚昧的世人,昭示着一个“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中国劳动妇女的凄惨人生。C. 老人与海则不重在描述故事,而重在表现哲理,在艺术上更多地运用了现代派的表- 2 -现手法,故事和人物形象都充满象征意味。桑地亚哥只是一个命途多舛的渔夫,同时他也是一个永不言败
4、的硬汉子,是人类战胜自我、永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的象征。小说表现了“命运无常和人生苦难”的主题。D. 必修三第一单元所选的三篇小说,涉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既有展示中国封建大家族生活的红楼梦 ,也有表现现代社会中国妇女命运的祝福 ,还有塑造现代西方硬汉形象的老人与海 ,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给人以人生的启示与精神的陶冶。【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B 项,错在“对封建礼教的抗争和批判” ,C 项,错在“表现了命运无常和人生来苦难的主题” ,D 项,错在“中国清代大家族生活” , 红楼梦并没有具体讲明哪个朝代,应为“中国古代大家族生活”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5、。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课外小说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搭 台王春迪老街有句老话:有钱不显摆,一生算白来。要说富人显摆,无可厚非,可老街上的穷人也喜欢显摆。譬如老街人买油条,卖油条的到了自家门前,他不喊,非等人走到街那头了,才出来,罩着手吆喝。等卖油条的过来了,他们左看看右看看,用一只手捏捏,然后挑一根稍微大一点儿的。转身进屋,把油条扔给孩子。直等孩子把油条吃得还剩下拇指大了,这边稀粥也喝完了,接过来,擦擦嘴,擦得油光光的
6、,这就出门了! 海爷号称老街首富,喜欢显摆也是出了名的,经常叫乞丐在他面前排成队伍进行施舍,生怕有人没吃到。两年前他建宗祠,从初一选到十五,好不容易看上一块地儿,可惜地面不平,不过就是垫点土的事儿,海爷愣是大老远儿地让人拉了几车煤块儿填上!那年月,百姓管煤炭叫“乌金” ,金贵着呢!人家却用来填坑,虽然是煤渣儿,但比泥土不知要金贵多少。你说这人会显摆不?没想到,那年冬天冷的出奇,那些没有钱取暖的穷人则挖了这些煤渣烤火取暖,度过了这艰难的日子。- 3 -过了几年,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鲁东南地界,家家院子里都种树。究其原因,其中一点,就是等闹饥荒时,没东西吃,还能用树皮果腹。要说这一场灾真的
7、太严重了,这年冬天,还没到腊月,好几户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家里的树都没皮了,更别说普通百姓了。然而,谁能想到,就在这样一个节骨眼儿上,海爷竟然还要搭一新戏台子! 大奶奶三番五次劝海爷:“这个戏台子搭不得!外头饿死了那么多人,你这边还想着搭戏台子,老百姓要饭都没地儿要去了,你这边还想着乐和,太不地道了!你一辈子好玩好显摆,可在这节骨眼儿上,你不怕别人骂你?”大奶奶嘟囔了几次,海爷就急了,眼一瞪:“饿死人怎么了?外头死了人还不许我痛快了?这台子我还非搭不可了!”府里上上下下,对海爷搭新戏台子的事儿,议论纷纷,都觉得海爷这事做得不妥,所以,对于抬砖搬瓦拉料子之类的活儿,个个不太热情,叫谁谁
8、磨洋工。海爷生气了,吩咐管家:“从明儿起,在门口支几口大锅熬粥,凡是给我搬砖抬泥的,哪怕搬一块,我也管他一顿饭!”大奶奶一听,当时就哭了:“老爷,您这是要败家呀,这样值吗”海爷一笑:“不值,但痛快。 ”更离谱的是,新戏台子眼瞅着快搭完了,海爷又不知在哪儿听了一个风水先生的话,说戏台子方向不对,拆了重搭! 如此这般,折腾了几个月,海爷府上的人,连个年都没过安生。不想,直至第二年开春,万物复苏,莺飞草长,海爷突然又不建了,半拉子撂在那儿,几次风吹雨打过后,豁得像是被哪个豁了牙的天神啃过了似的。大奶奶偷偷把管家喊了过去,捂着心口问管家:“老爷这一回又搭台,又施粥的,总共花了多少银子?”管家皱了皱眉头
9、。大奶奶说:“你尽管告诉我,话进了我的耳朵里,就烂了。 ”管家近一步,悄声说:“近三年的生意,算是白赚了。 ”大奶奶眼泪唰地滚了下来。管家又说:“大奶奶先别急,老爷有话,没对您讲。 ”管家告诉大奶奶,年前这场灾,让老街上好多光景还不错的人家,都开始啃树皮了。在这条街上,他们本是有头有脸的人,以往出了门也都显摆得不得了,最好脸面。如今,突然要端着碗去要饭,他们可能放不下身段,拉不下面子。这寒冬腊月的,地上连根草都没有,河里也都结了冰,不饿死才怪。海爷- 4 -就是想到这一点,才想了这个法子,这样,既帮他们过了冬,又照顾到他们的面子。大奶奶听罢,眼一亮,骂了海爷一句,转脸怪管家道:“你怎么不早点告
10、诉我?”管家作揖道:“老爷不让我告诉您。 ”随后几个月,海爷屡次寻思起那个戏台子,说想把那个半拉子戏台搭完。海爷这么说,却实在抽不出时间。因为开春后,府上的生意不知怎么的,忽然比往年忙出好几倍来,每日车水马龙,宾客如流不久,一股流窜的土匪听说了老街海爷的富有,想去打劫海爷,可让他们料想不到的是,别说在海爷府上找一个内应了,偌大一条老街,无论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一听说要打海爷家的主意,无论对方许以什么好处,愣是没有一个愿意给他们当耳目的!(有删改)3.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A. 小说开头描写老街人买油条时的显摆,一是为了引出海爷的“显摆” ,二是让这些人的“显摆”
11、与海爷为他人着想的“显摆”行为形成对比。B. 海爷用煤渣块填平土地、搭新戏台解救乡亲可以让人理解,但让乞丐排队进行施舍则确实令人不可思议,虽然目的是好的,但行为失当。C. 小说中写鲁东南遇上了百年不遇的蝗灾,即使以前穿长衫、吃细粮的体面人家也要吃树皮果腹,其作用主要是突出了海爷的富有。D. 海爷对府里上上下下那些不太热情、磨洋工的让人非常不满,很痛心,认为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也辜负了自己的一片苦心。E. 小说描写人物很到位,综合运用了多种描写手法,即使是次要人物的管家,也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4. 大奶奶这个人物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试简要分析。5. 有人认为,小说最后一段完全多
12、余,可以不要,你认为呢?请结合小说具体内容,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答案】3. AE 4. 侧面表现海爷的仁义行为,凸显海爷的性格。通过大奶奶对管家的询问,来揭示充满悬念的答案。用大奶奶与海爷的对话写出了大奶奶对海爷搭台的误会,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5. 观点一:可以不要。若以海爷的生意比往年好几倍结尾,用省略号结尾意味深长,令人思考。文章最后两段都是表现海爷“显摆”后的回报,有啰嗦之嫌,删除最后一段,小说结尾更为简洁。不用最后一段的明写,而是通过倒数第二段暗暗点出人们的感恩,委婉- 5 -揭示“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更有意蕴感。观点二:完全有必要。从情节结构上看,结尾写海爷富有及老街人对海爷的
13、感恩与保护,产生顺理成章的艺术效果,同时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从主题上看,土匪想打劫海爷却无人当内应的内容直接写人们对海爷的感激与感恩,鲜明突出“好人有好报”的主题思想。从情感上看,作者通过“无人当土匪内应”的结尾设计,赞美了海爷以及老街人的人性美,人情美,使小说表现的情感更有震撼力。【解析】3. A项“突出了海爷富有”不准确,应是交代搭台子的背景,并引出搭台子的情节。B 项“但行为失当”错误,这是体现公平,让每个人都能吃到 E项“很痛心,认为他们没有一丁点儿同情心,也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错误,海爷搭台子的真正用意根本没有让大家知道,因此不存在别人辜负了他的一片苦心。4. 本题中大奶奶这个角色属
14、于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突出衬托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当然,小说中的人物对故事情节的推动作用也要考虑到。点睛:本题考查小说中的次要人物的作用。小说中的次要人物虽说不是小说的中心内容,但也是小说艺术世界、艺术构思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小说的常考点之一。一般的解答思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打开:一、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二、牵线搭桥,推动情节。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
15、。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三、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场面中的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四、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总之,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
16、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5. 解答时首先要表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阐明理由。要结合任务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来展开阐述。做到自圆其说。- 6 -点睛:这是一种主观性较强题目。学生能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主旨的主观感受、领悟或情感的体验,或谈由选文引发的思考,获得人生启迪、审美情趣等。学生理解原文的内容、思想和情感,阐述自己感受,概括出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并能陈述理由。课内文言文阅读6. 下列加点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回转)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零)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动)B. 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 所守或匪亲(
17、倘若) 他生未卜此生休(预料)C. 此情可待成追忆(难道)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摆酒) 如听仙乐耳暂明(姑且)D. 一去紫台连朔漠(离开) 画图省识春风面(曾经) 弦弦掩抑声声思(悲,伤)【答案】D7. 下列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是A. 不违农时(耽误) 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 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B.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追亡逐北(溃败的军队)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再)C. 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事) 序八州而朝同列(朝见) 奋六世之余烈(开始)D. 会盟而谋弱秦(削弱)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匹敌) 圣人无常师(固定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注意审
18、题,即“下列解释全都错误的一项” ,然后将各个加点的文言实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本题考查的都是课内文言实词,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理解与积累。A 项,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全对。B 项, “复” ,恢复。C 项, “丧” ,为办丧事;“朝” ,使朝见;“奋” ,发扬。D 项, “抗” ,抵御。所以选 C项。8.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而闻者彰(清楚)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快)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B. 数罟不入洿池(密的) 蒙古业,因遗策(沿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制止)C. 河内凶(河水泛滥)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爱惜) 余嘉其能行古道(赞许)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开仓
19、济民)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就) 隳名城(高大的城墙)- 7 -【答案】B9. 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 囊括四海 外连衡而斗诸侯 吾从而师之B. 履至尊而制六合 天下云集响应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C.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天下非小弱也 故圣益圣,愚益愚D.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A 项, “囊” , “外” ,名词作状语,像口袋一样,对外;“师” ,意动用法,以之为师。B 项, “履” ,名词作动词,登上;“云” ,名词作状语,像云彩一样;“耻” ,意动用法,以为耻。C 项, “善” ,
20、形容词作名词,善行;“小” ,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圣” ,形容词作名词,圣明的人。D 项,都是名词作动词,“衣” ,穿上;“罪”归罪;“帝王” ,成为帝王、称王称帝。 。点睛:对于判断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现象,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考生在作答时直接将相关的文言文字词带入具体的句子中,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翻译推断,看这个相关的文言字词在句子中处于什么位置,充当什么成分等,有无改变它原本的词性,如何有,就说明它的词性已经被活用了。10. 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群聚而笑之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不知老之将至C. 焚百家之言,以
21、愚黔首 斧金以时入山林 王好战,请以战喻D.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其皆出于此乎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作答时注意审题,即“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然后将各个加点的文言虚词带入具体语境中进行推断,本题考查- 8 -的都是课内文言虚词,学生要注重平时的理解与积累。A 项,第一、三个“而”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表示递进。B 项,三个“之”都是主谓之间,取消独立性。C 项,第一个“以”是连词,译为“来” 。第二个“以”译为“按时” ,第三个“以”译为“用” 。D 项,第一个“其” ,代词,译为“那些” ,第二个“其” ,表示推测的
22、语气,译为“大概” ,第三个“其” ,代词,代古之圣人。11. 下列关于文言特殊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A. / B. /C. / D.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式。文言中,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对应的句式不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判断句、被动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本题中判断句,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被动句
23、,所以选 A项。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厦门 外国语学校 2017 _2018 年高 语文 下学 期期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