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
《湖南省岳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岳阳市2017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含解析).doc(2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7 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50 分)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 “先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有秩 D代远情疏2 “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C社会发展需求 D代表的社会阶层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
2、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 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 ,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乾隆二 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 。玉米种植情况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人口增长的需求C新航路的开辟 D经济结构的变动- 2 -6下表
3、是英国对中国的贸易情况表(单位:镑) ,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年代 自华输英值 自英输华值18331835 3779385 85015918371839 4273858 91156018421846 5323388 178388818541856 9157001 1964242A中国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加快B条约体系未影响中英贸易状况C中国已深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中国对外贸易仍保持贸易顺差7有学者称“中国近代化过程并不像西方国家那样是从涓涓细流自然渐汇成滔滔江河,中国 近代化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一条人工开掘的运河” 。下列选项能够作为其依据的有( )A 尼布楚条约 B 天津条约C 资政新篇 D 天下郡
4、国利病书820 世纪初张謇创办了南通大达轮步(步即局) ,先开辟了外江航线,以后又组成了大达轮船 公司,在苏北内河开辟航线。这一做法( )A促进了洋务工业的较快发展 B标志着近代民族航运业出现C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D体现了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9民国初期,有学者曾说:“革除一个王朝的天命是可以的,为什么要革除整个中国几千年的天命呢?现在的教育革命、纪纲革命、立国思想的革命如同大火焚烧房屋,使人失去了灵魂,让人无所适从。 ”这表明该学者( )A反对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 B思想较为保守落后C希望以传统文化稳定秩序 D主张改造儒家思想10就反对帝国主义来说,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发
5、展阶段,走过曲- 3 -折 的道路。下列选项中完成了对帝国主义认识从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飞跃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111929 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 ”对此解读最准确的是( )A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 B北洋政府加强法治建设C大公报专门提供法律帮助 D西方法律开始传入中国121929 年 3 月,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强调:“一切军政军令之权,皆完全属于中央 最高军事机关掌握,务求军事绝对统一。 ”决议还规定将地方财政管理系统集中起来,
6、以防 各省挪支法律上属于中央政府的收入。材料反映了( )A国民政府实行统制经济 B官僚资本主义开始出现C北洋军阀削弱了中央权力 D国民政府力图真正统一中国13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成功了,无产阶级不过得着一些自由与权利,还是不能完 全解放。而且民主主义成功,幼稚的资产阶级便会迅速发展,与无产阶级处于对抗地位。 因此无产阶级便须对付资产阶级,实行与贫苦农民联合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二步奋斗。 ” 对上述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A提出了无产阶级应当掌握民主革命领导权B指出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有着本质的区别C论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必然性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的结合14有学者认为:建国后的中
7、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 ,即“自下而上的城市化” (自发性城市化)和“自上而下的城市化” (国家主导的城市化) 其中,与“自上而下的城市 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 )A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C “大跃进运动”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15如图为中国留学生回国人数(单位:万人)统计图。据此可以推知,出现下面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4 -A留学回国人数大量持续增长 B留学生文化归属感越来越强C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中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增长16 罗马法史载:“(皇帝)授权一个十人委员会删除重复和矛盾之处,将已被废除或不再使 用的内容删掉,对法律加以划分、编排
8、、删略、补充以及必要的修改,以便使人得到经过系 统编排并划分为章节的简单明了的成文法律” 。为此,制定的法律( )A适用范围限于罗马公民 B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C是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D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17 “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扩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国内 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还促使他们纷纷组织起实力雄厚、采用资本主义方式经营、不再具有 浓厚的行会传统和平均主义特性的新型的贸易公司。 ”材料体现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商业革命的开展C工业革命的开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18卢梭认为社会不平等经历了三个阶段:私有制使不平等牢固起来,富人通过法律强化这种不平等;
9、产生国家机关,实现强者对弱者的统治即政治不平等;出现专制暴政,然后革命暴力推翻专制君主,走向更高级的平等,对卢梭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认为出现私有制是历史的倒退B指出了历史是辩证发展过程C找到了社会发展的深层推动力D论证了人民革命权的合理性19有学者说,在美国都铎式的政治制度(都铎王朝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黄金时期)和大众参 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的先于政治参与 的扩大。该学者的言论表明了( )A美国民主程度远高于欧洲国家B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5 -C欧洲国家的代议制度更加健全D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矛盾之处20某国 19 世纪 70 年代冶金企业平均
10、投资为 10 多万元,20 世纪初则达到近 200 多万元;同一 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 100 多家。据此可知该国( )A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C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21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没有蒸汽机和珍妮走锭精纺机就不能消灭奴隶制;没有改良的农业就不能消灭农奴制,当人们还不能使自己的吃喝住穿在质与量方面得到充分供应的时候,人们就根本不能获得解放。”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以现实为基础就能实现人的真正解放B把人的解放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C蒸汽机和珍妮机消灭了奴隶制D把人的解放
11、建立在消灭农奴制基础上22斯大林说“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在群众普 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 给自己宣判了死刑” 。对此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 )A认为这种经济制度存在着致命的弊端B这种经济制度下普通民众生活水平低下C这种经济制度必然会走向灭亡D这种经济制度已无法进行自我调节231933 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 ,有 250 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 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
12、价格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24某国际组织为全世界设定了到 2030 年要实现的两大目标:一是终结极度贫困,将日均生活 费低于 1.25 美元的人口比例降低到 3%以下;二是促进共享繁荣,帮助每个国家底层- 6 -40%人 口的收入增长。该国际组织的宗旨(任务)是( )A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B为成员国发展经济提供长期货款和技术援助C对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货款D建立统一的经济货币和政治联盟251963 年,美国摇滚诗人鲍勃迪伦的一首歌开始被广为传唱:“一个男人要走过多少条路 才能被称为一个男人一只白鸽要越过多少
13、海洋才能在沙滩上长眠炮弹在天上要飞 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我的朋友在风中飘荡答案在风中飘荡”这首歌主要 唱出了当时( )A西方青年的颓废与迷茫B美国社会对种族隔离政策的批判C西方社会对现实的批判D美国人民对朝鲜战争的深刻反思二、解答题(共 3 小题,满分 50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 由和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 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 19 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
14、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 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 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 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材料二 19 世纪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 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 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 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健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一
15、种密切的信任关系, 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度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 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冯桂芬向同胞力- 7 -陈要以中国在第二 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 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 20 世纪 第一年, “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述 19 世纪西
16、欧民族主义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 19 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内涵的不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 19 世纪西欧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影响。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秘密会党发轫于十七世纪。清朝人口由康熙后期的一亿多,猛增到 1793 年三亿一千余万, 耕地和生产并不能相应增长,加上地主阶级的盘剥,大量劳动人口从农业和手工业的园地上被 抛出来,日益崇尚会党“患难与共” ,成为其最可靠的来源。会党势力固然遍及穷乡僻壤,但其 组织枢纽和最活跃的部分,多在城镇。一些会党在其开始只是明末遗臣中的志士在民间秘密 传播。秘密会党的活动十分复杂,
17、既有抢劫勒赎、走私贩毒等,又有互济互助、武装反清等。摘编自陈旭麓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材料二19 世纪晚期,两江总督刘坤一(曾国藩的主要支持者)指出, “(会党成员)以后安分守法,无 论为首为从,一律予以自新” ,否则“一经访拿得实,定行从严治罪” ,同时“力行保甲” ,还要求清 政府治理黄河,改善农业发展条件,但被清政府以实施困难为由拒绝。他认为:“屡次破获斋匪 各教,其始莫不起于烧香祈福,迨徒党既众,遂造逆谋。 ”对于违反三纲五常的文娱活动一律取 消。郑观应参与镇压会党起义,又说“(贤有司)亟宜设法扩充(善举) ”, “好善之绅商任怨任劳 经理其事” , “利己利人莫善于此(保险之法) ”。摘
18、编自郑观应盛世危言等(1)根据材料一,分析清前期秘密会党兴起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晚清各派政治力量代表人物对会党问题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简要评价。- 8 -28阅读下列材料: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曾撰文指出,血腥的 20 世纪目睹了“西方的没落”和朝向东方的“世 界重新定向” 。现实主义者进一步注意到,随着中国力量的日益强大,以及美国地位的逐渐削 弱,有两件事很可能会发生:其一,中国将充分利用其日益增长的影响力,重塑国际体系的规则 制度,以更好地满足其利益需要;其二,这个体系中的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正在走下坡路 的霸主将把中国看作一个日益严峻的威胁。现实主义者预测,事态如此发展下去
19、,将出现 紧张、不信任和冲突这类权力转移过程中的典型现象。照这种观点,中国的崛起,会导致日益 强大的中国与逐渐衰弱的美国为国际体系规则和领导地位产生声势浩大的争斗。约翰伊肯伯里中国崛起与西方世界的未来:自由体系能否继续维持?请回答:提炼材料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论。(要求: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50 字左右。 )- 9 -2017 年湖南省岳阳市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满分 50 分)1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 。 “先天弊病”是指( )A贵族执政 B层级严密 C尊卑
20、有秩 D代远情疏【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13:西周的宗法制【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先天带来的弊病”切入,结合宗法制,分封制进行思考【解答】宗法分封是指把土地和人民按血缘关系分封给家族成员,随着血缘关系的疏远,诸侯对分封者的离心势必也越强,成为分封者的威胁,这是宗法分封的先天弊病故选 D2 “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与“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源于( )A二者的文化素养 B法家与儒家对抗C社会发展需求 D代表的社会阶层【考点】2W: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需要掌握重农抑商政策和工商皆本思
21、想的原因解- 10 -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判断出思想,结合该思想出现的原因解答即可【解答】依据题干“繆力本业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可知,反映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政策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依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可知,反映的是工商皆本的思想,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思想是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由此可知,这两种思想观点的出现是源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均不符合,应排除故选 C3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这反映出当时的儒家学说(
22、 )A居于百家一言 B地位日趋稳固 C成为主流学说 D融合佛道思想【考点】38: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点,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1)周王室衰微、诸侯林立的局面形成了较大的政治空间,为士人的“百家争鸣”提供了政治环境保障 (2)诸侯在争霸中对智能的需要为士人提供了出路,促进“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3)私学的出现,为“百家争鸣”提供了人才资源 (4) “百家争鸣”是历史变革在认识上的反映(社会变革为“百家争鸣”提供社会需求和现实内容) (5)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式和学术继承上的差异,诸子百家在学派内容和风格上各具鲜明的个性和特征 (微观)【解答】A材料
23、的大意是说:(如今)圣王不出现,诸侯放纵恣肆,隐居不仕的人横发议论,杨朱、墨翟的言论充塞天下,天下的言论,不是归向杨朱一派,就是归向墨翟一派孟子的言论反映了当时当时的儒家学说处于居于百家一言的地位,A 项正确;B地位日趋稳固,不符合材料“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等信息,排除 B;C儒学成为主流学说是在汉代,C 项排除;D融合佛道思想是指唐朝以后的三教合一,D 项错误故选 A4学者阎步克认为:以九品论人,盖源于汉末士林的月旦品题之风。由于名士在汉末的重大 影响,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此材料反映( - 11 -)A民间评价影响政府对官员的选拔B品评官在官员选举中起了
24、决定性作用C士林舆论在官员选拔中起决定性作用D民间评价在官员选举中的作用大于政府价【考点】1N:九品中正制【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选官制度,主要考查九品中正制的特点关键根据材料信息“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进行判断【解答】根据材料,九品中正选拔,受到汉末对士人评价影响, “在士林舆论中得到好评者,朝廷州郡便争相辟举、唯恐不及” ,说明在民间评价影响好的人也是政府推举的对象,故 A符合;BCD 项都不是对材料的准确解读,故排除故选 A5李时珍于明万历六年写成本草纲目 ,其中有“玉蜀黍(玉米)种出西土,种者亦罕” ;乾隆二 十三年的记载有“玉蜀黍,俗名玉米此种近时楚中遍艺之” 。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岳阳市 2017 届高三 历史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