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长阳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长阳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语文试卷考 试 时 间 : 150 分 钟 试 卷 总 分 : 150 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 9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小题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王道” ,一是“民本” 。孟子崇尚“王道”政治,以“王道”为最高政治理想,而贬黜“霸道” 。他分别以尧舜禹、 “春秋五霸”为“王道”和“霸道”的代表。孟子所说的“王” ,就是“以德行仁” ,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他所说的“霸”是“以力服人” ,结果是“非心服” 。孟子要求行“仁政” ,讲“民本” ,其落脚点都在“王道”上。他
2、向往尧舜禹先王之治,实质上是希望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合一,即以尧舜禹等圣王实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 ,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通过对圣王历史与业绩的诠释,批判他所处的纷乱的战国时代,目的是引导历史的走向。孟子的政治思想体系以“民本”为基础,这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形同水火的。如朱元璋读孟子至“草芥” “寇雠”之语而大怒,于洪武三年(1370)废黜孟子祠,并于洪武十七年命大学士刘三吾删节孟子 ,就是明显的水火不相容的例子。两千多年来, 孟子成了为苦难民众伸张正义的书,它召唤着历代读书人的良心,如“诗圣”杜甫的“致君尧舜上” ,为民呐喊,忧国忧时。要讲“仁政” ,就要以民为本,这
3、就是传统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从这一理念出发,孟子阐述了自己的“仁政”学说。这一学说,简单说来,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这两方面的内容。孟子说:“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矣。 ”就是说,君主若能行仁政,那他的臣民就会拥护君王,会为长官去拼命。孟子一直以为,国君和社稷都是可以变换的,就是改朝换代,而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直接相关,这是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内容。可是,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毕竟存在着很大的落差,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之大,后世的不少帝王望孟生畏, 孟子成“经”之难可见一斑。孟子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这一思想,是对春秋
4、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的继承和发展,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对中国政治思想和文化思想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如果说孟子言心言性是侧重于哲学思想的话,那么他谈君谈民就是偏重于政治思想了,二者密切相关。因为孟子的理想是道德主体与政治主体的合一,也就是“王道”。孟子“仁政”说的哲学基础是“性善论” 。 “性善论” ,简言之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孟子以为,仁爱基于善性,这个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 ,其目的是要为他的“仁政”说找依据。他说“道性善” ,即善性人皆有之,应当不断加以扩充,达之于天下,那么“仁政”说就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深植于人的
5、本性之中。这样一来, “仁政”学说就有了一种天然的合理性、普遍的可行性。他“称尧舜” ,是称道尧舜的德治天下,不失为仁义之道。德治天下是人们的理想政治,孟子的机智之处就在于把自己的“仁政”说,托之于人们理想中的圣王,这样说服力、可信度都会增强。然而,孟子虽然为“仁政”说找到了“性善论”这个内在依据,不过在当时崇尚“霸道”的形势下,这种“性善论” “仁政”说是很难有市场的。难怪到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中就说孟子的“仁政”说“迂远而阔于事情”了。 (摘编自郑杰文等主编经学十二讲 )1下列关于“王道” “霸道”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道”是孟子的最高政治理想,孟子把尧舜禹等圣王实
6、践过的理想政治的类型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B “霸道”是孟子所贬黜的, “王道”是孟子所提倡的,他认为二者的代表分别是尧舜禹和“春秋五霸” 。C “王道”是孟子行“仁政”讲“民本”的落脚点, “王”即“ 以德行仁” ,行王道的结果是让人“中心悦而诚服” 。D历史上,孟子处于“霸道”的形势下,他认为“霸”的本质是“以力服人” , “非心服”是其自然结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孟子阐述自己的包含礼贤下士和保民爱民两方面内容的“仁政”学说的出发点是“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理念。B孟子认为朝代可以改换,但民众是不变的,民心向背与政权的稳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这是他民本思想的核心内
7、容。C 孟子很难成“经” ,因而孟子以民为本的“王道”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孟子其人其书对专制政治的冲击力大。D孟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以来“以民为本”人文主义思潮,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元璋废黜孟子祠,删节孟子 ,可见以“民本 ”为基础的孟子的政治思想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以“君本”为基础的政治传统是不相容的。B孟子提出的“王道”思想,在中国思想界是破天荒的,它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影响不可估量。C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哲学基础,其内容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其中的“善性”是人与生俱来的
8、天性。D在崇尚“霸道”的时代,孟子的“仁政” “性善论”是很难有市场的,因而司马迁称孟子的“仁政”说是“迂 远而阔于事情”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小题。创造病老舍杨家夫妇的心中长了个小疙瘩。结婚以后,心中往往长小疙瘩,非经过相当的时期不会抽叶开花。他们的小家庭里,处处是这样的花儿桌、椅、小巧的玩艺儿。长疙瘩的时期,他们的小家庭象晴美人间的唯一的小黑点,只有这里没有阳光。他们的谈话失去了音乐,他们的笑没有热力,他们的拥抱象两件衣服堆在一起。他们几乎想到离婚也不完全是坏事。过了几天,小疙瘩发了芽。这个小芽使小家庭里雷雨交加。芽儿既已长出,花是
9、非开不可了。花带来阳光与春风,小家庭又移回到晴美的人间来。那个小疙瘩,使他们的生活不至于太平凡了,使他们自信有创造的力量,使他们忘记了黑暗而喜爱他们自己所开的花。前些日子,他俩一人怀着一个小包。春天结的婚,他的薄大衣在秋天也还合适。可是冬已在风儿里拉他的袖口,他轻轻颤了一下,心里结成个小疙瘩。他有件厚大衣;生命是旧衣裳架子么?他必须做件新的大衣。没有它,生命是一片荒凉;风,寒,与颤抖。他知道在定婚与结婚时拉下不少的亏空。可是生命是创造的,人间美的总合是个个人对于美的创造与贡献;他不能不尽自己的责任。他也并非只顾自己好看;他是想象着穿上新大衣 与太太一同在街上走的光景与光荣:他是美男子,她是美女
10、人,在大家的眼中。但是他必须和太太商议一下。他也准知道太太必定不拦着他,她愿意他打扮得漂亮。可是他不能利用这个而马上去作衣裳,他有亏空,所以根本不能和太太商议。怎办呢?他心中结了个小疙瘩。他不愿意露出他的心事来,但是心管不住脸。藏着心事,脸上会闹鬼。她呢,在结婚后晓得了爱的完成并不能减少别的困难。可是他们还都年少,不应当把青春随便地抛弃。假若处处俭省,等年老的时候享受,年老了还会享受吗?她得先买个冬季用的黑皮包。她有个黄色的,春秋用着合适;还有个白的,配着个天蓝的扣子,夏天配上长白手套也还体面。冬天,还要有合适的皮包。她也不愿意告诉丈夫,而心中结了个小疙瘩。 他们都偷偷地详细地算过账,看看一月
11、的收支中间有没有个小缝儿。差不多没有!他们不能屈服,生命的价值是在创造。假如不能十全,二人都愿自己去牺牲。他愿意设法给她买上皮包,自己的大衣在热烈的英雄主义之下可以后缓;她愿意给他置买大衣,皮包只是为牺牲可以不买。他们热烈地辩驳,拥抱着推让,没有结果。及至看清了买一件东西的钱还没有着落,他们的勇气与相互的钦佩使他们决定,爽性借笔钱把两样都买了吧。他穿上了大衣,她提上了皮包,美丽快乐充满了世界。债是要还的,但那是将来的事,他们的前途是不可限量的。况且他们并非把钱花在不必要的东西上,他们所必需的没法不买。假如他们来一笔外财,他们就先买个小汽车,这是必需的。 冬天来了。大衣与皮包的欣喜已经渐渐的衰减
12、,这两样东西并不象在未买的时候所想的那么足以代替一切,那么足以结束了借款。多么长的晚上呢,不能出去看电影,不能去吃咖啡,不能去散步。坐在一块儿说什么呢?干什么呢?这回,那个小疙瘩是同时种在他们二人的心里:得买个话匣子。要买就买下得去的,不能受别人的耻笑。下得去的,得在一百五与二百之间。杨先生一月挣一百二,杨太太挣三十五!他们谁也没有首先发难 的勇气,可是他们都留神报纸上的小广告,杨太太看见了:明华公司的留声机可以按月付钱,八个月还清 。她把这段广告用红铅笔勾起来,放在丈夫的书桌上。他看见了,对她一笑:她回了一笑。在寒风雪地之中忽然开了朵花!留声机拿到了,可惜片子只买了三片,都是西洋的名乐。片子
13、是要用现钱买的,他们只好暂时听这三片。他们想象着,在一年的工夫,他们至少可以有四五十片名贵的音乐与歌唱。他们可以学着唱,可以随着跳舞,可以闭目静听那感动心灵的大乐,他们的快乐是无穷的。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那个机器发着欣喜的光辉,他们听着,看着,抚摸着,从各项感官中传进来欣悦。在一个星期里,他们把三张片子已经背下来。如若再使它们旋转,大概邻居们也会暗中耻笑。离下月还有三个多星期呢。为等到下月初买新片,而使这三个多星期成块白纸,买了话匣和没买有什么分别呢?马上去再买新片是不敢想的,这个月的下半已经很难过去了。 看着那个机器,他们有点说不出的后悔。把它送回去损失一个月的钱与那三张片子,
14、是个办法,可他们俩连讨论这个事都不敢,因为买来时的欣喜是那么高。青年是不肯认错,更不肯认自己呆蠢的。他们相对愣着,几乎不敢再瞧那个机器;那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一块心病。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A. 小说以戏谑、夸张的漫画式手法,讲述了杨家夫妇的故事,虽然简单,但情节曲折、紧张,极富戏剧性。 B. 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如“杨太太预备下绸子手绢,专去擦片子”就表现出她对留声机的珍爱。C. 杨家夫妇虽然没钱买大衣和皮包,但是他们深爱着对方,愿意放弃购置自己必需的物品,去成全爱人。D. 小说把平凡的话语调动得生动有力,同时又在俗白中追求
15、讲究精制的美,写出了简单的、有力的而且美好的文章。5.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6.小说的题目富有深意,请结合文本,分析本文以“创造病”为题的妙处。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共 3 小题,11 分)叶嘉莹:一生与诗词相恋近日,92 岁高龄的叶嘉莹在“世界因你而美丽影响世界华人盛典”颁奖礼中获颁2015-2016 年度“终身成就奖” 。此前数十年间,她身挟满腹诗书,走遍中国台湾以及美国、加拿大为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立下了汗马功劳。1924 年 7 月,叶嘉莹出生于北京的一个书香世家。三四岁时,父母便教她背诵诗词。而她的伯父叶廷又,是一位有很深古典文化修养的中医。在伯父的
16、引导下,深居大院的叶嘉莹常常把院子里的草木作为对象,吟诗作词。1941 年,叶嘉莹高中毕业,进入辅仁大学专攻古典文学专业。在辅仁大学,叶嘉莹遇见了她铭记一生的恩师顾随。顾随古典文化功底极为深厚,他对诗歌的讲授令叶嘉莹如痴如醉。师生二人常常诗词唱和,被师友传为佳话。顾随曾在给她的信中写道:“假使苦水(顾随别号)有法可传,则截至今日,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但他希望叶嘉莹不仅要继承自己的衣钵,更要“别有开发,能自建树,成为南岳下之马祖” 。如果顾随泉下有知,最高兴的肯定是叶嘉莹果然如他所期望那般做到了“别有开发”和“能自建树” 。师徒二人在诗词世界里研读的轨迹,也有相似之处。顾随是受蔡元培之命
17、学习西洋文学,得益匪浅;而叶嘉莹则在机缘巧合下,前往北美访问交流,在此期间接触到了西方文学理论。叶嘉莹发现,西方文学理论与中国的传统词学理论有不少暗合之处,便逐渐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中的诠释学、符号学、接受美学等来诠释中国的古典诗词。这种将中西理论融合的研究策略很快为叶嘉 莹的诗词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以西方文学理论解析古典小词,成为叶嘉莹治学的重要特点。南开大学原副校长、文学院院长陈洪评价叶嘉莹说:“融合中西以推进词学研究,卓有成效者,海内外自是不做第二人想。 ”在海外教书时,叶嘉莹常常感慨,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在翻译成英文后就要逊色不少。而用英文授课,也让她常常有不能阐尽其意之感。1979
18、 年,凭借一封寄给国家教育部的言真意切的信,叶嘉莹终于可以回国教书。从那年起,叶嘉莹便犹如候鸟一般,按照时令奔波于大洋两岸。她讲授古典诗词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1993 年,她受邀担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并捐献出一半退休金约 10 万美元,设立“驼庵奖学金”和“永言学术基金”奖掖后学。她自认,这一辈子,她完成了两件大事。一是在当年顾随的课堂上,她埋首苦记,犹如录音机一般一字不差地把顾随的讲课“录”了下来,并在几十年后整理出版。另一件事,就是她去海外以后,托人把台湾大学教授戴静山先生的古近体诗歌吟诵录了下来,并最终在内地推广吟诵的过程中发挥作用。这是她留给人们的两把钥匙。有了它们,
19、人们要去领略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去感受中国古典诗词传 统的吟诵之美,尽可以循迹而得。如今,她也在打造自己的钥匙。她教书 70年,留下来的讲课、讲演录音,有 2000 小时以上。学生们正在帮助她整理成书。等到出版之日,喜爱诗词的人们又将迎来一场精神盛宴。她亲自体会到了古典诗歌里面的美好、高洁的精神,而现在的年轻人,他们进不去,找不到一扇门。她希望能把这一扇门打开,把不懂诗的人牵引到里面来。 “这就是我一辈子不辞劳苦做的事情。 ”“如果到了那么一天,我愿意我的生命结束在讲台上。 ”【相关链接】我很不喜欢“才女”这两个字,有人说过我是穿裙子的“士” 。我身体是女性,但是我的品格是士大夫的“士” ,就
20、有中国儒家传统的“士”的品格和持守。(节选自叶嘉莹:我是穿裙子的中国“士” ,有删改)【注】马祖道一是禅宗洪州宗的祖师,师承南岳怀让禅师。7下列对作品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叶嘉莹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播,为讲授古典诗词奔波于大洋两岸,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B.叶嘉莹诗书满腹,离不开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幼年时期就开始吟诗作词,后又得遇名师指点。C叶嘉莹反对将古典诗词翻译成英文讲解,她认为中国古典诗词的韵味翻译成英文后会逊色不少。D叶嘉莹成为诗词研究大家,得益于她深受中国儒家传统熏陶,年轻时埋头苦读,教书时不断积淀。8下列对传主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学贯中西。她在北
21、美访问交流期间,系统学习西方文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到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中。B诗词研究自成一派。她师承名家,对诗词的研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中西,别有开发,能自建树。C注重人才培养。她出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出资设立奖学金和学术基金来鼓励年轻人。D.个性鲜明。她身为女性,饱读诗书,却不喜欢人家称呼她“才女” ,喜欢人送的雅号“穿裙子的士” 。9作为一代大家的叶嘉莹,对诗词研究有哪些贡献,请简要概括?(5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 34 分)(一)文言文阅读(共 4 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揭傒斯,字曼硕,龙兴富州人。父来成,宋乡贡进士。侯斯幼贫,读书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省长 第一 高级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上学 期期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