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
《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德庆县孔子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10月月考试题.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2018-2019 学年度高一语文 10 月考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2、请将单选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双选题和主观题填写在答题卷上。一、现代文阅读。(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西溪的晴雨郁达夫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
2、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带了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
3、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过秦亭山后,一直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 2 -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
4、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 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葫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
5、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 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
6、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下列对散文有关 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是( ) (3 分)A.作者在前半部分写雨中游西溪,以“微雨”为背景,通过自己的路上所闻,车里所见和船中所感,展现了西溪独特的野趣。B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朦胧的。C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这段描写与后文雨中游西溪的描写形成对比,引出了后文感受到的野趣。- 3 -D作者在文章
7、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像东坡夜游赤壁。二者的相似在于洞箫声的幽咽和文人墨客寄情山水的雅趣。2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哪些“野趣”。(4 分)3有人说,本文记叙的两次赏游,无论是雨中,还是晴日,都让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体会到了悠然的诗情。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由。(5 分)2、古诗文阅读(1)课内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 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
8、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
9、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 4 -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4.下列四项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举酒属(引申为劝酒)客
10、纵(任凭)一苇之所如B. 苏子愀(忧愁凄怆)然 正襟危(危险)坐C. 舞(使跳舞)幽壑之潜蛟 泣(使哭泣)孤舟之嫠妇D. 则天地曾(竟,简直)不能以一瞬 相与(交错)枕藉乎舟中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D.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11、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赋”这种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兼有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宋代的赋进一步趋向散文化,称为“文赋”,如欧阳修的秋声赋、苏洵的阿房宫赋等都是宋代有名的赋。B.唐代古文运动是我国一次文体改革运动,到了宋代继续提倡这种改革,出现了被世人称诵的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C.斗:南斗星,星宿名,泛指天空。牛:牵牛星,星宿名。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D.匏樽:亦泛指饮具。匏 :一年生
12、草本植物。果实比葫芦大,对半剖开可做水瓢。樽: 古代的盛酒器具。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5 分) - 5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5 分)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1 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
13、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返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翩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
14、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8、下列句中加横线词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A. 攀栖鹘之危巢 危:端正B.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适:刚好,恰好C. 今者薄暮 薄:接近D. 履巉岩,披蒙茸 披:分开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B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C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D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
15、江山不可复识矣/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望:月亮圆的那一天。通常指旧历每月的十五日前后。这是古代纪日的一种方法。B赤壁:赤壁是著名的古战场,东汉建安十三年,刘备与孙权联合,大破曹操于此,- 6 -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遗址。C冯夷:也称作冰夷、河伯,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的黄河水神。也泛指水神。文中指河伯。D羽衣:指以羽毛织成的衣服;或常称道士或神仙所着衣为羽衣;或指道士的代称;或指轻盈的衣衫等。文中指道士或神仙所着衣服。11.把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5 分) (2)反
16、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5 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共 11 分)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1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 分)( )( )A五、六句表面是平淡之语,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句“但使愿无违”,使“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B这首诗用语平淡自然,朴素、自然、平淡的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平淡的口语和醇美的诗意到了和谐的统一。C“种豆南山下”是幽美之句,“带月荷锄归”是平淡之语;前句虚写,后句实写。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D本诗的主题是写
17、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坚决与统治者斗争到底的决心。E本诗富于情趣。“带月荷锄归”,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这是一幅美妙的月夜归耕图,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13.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6 分)14.(四)名篇名句默写。 (10 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_,_” 。- 7 -(2) 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 。(3)苏轼赤壁赋 “_,_”用比拟手法借箫声写愁情。(4)烛之武阐明了晋对秦的利害关系
18、,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是: “_,_。 ”(5) 荆轲刺秦王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_, _。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15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的运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 19 日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中朝经贸合作时说,作为一个原则,中朝作为两个邻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是无可厚非的。山容已经不再是去年秋天的清瘦了:那白绒绒的芦花海都退潮了,相思树是墨绿的,荷叶桐是浅绿的,新生的竹子是翠绿的,刚冒尖儿的小草是黄绿的。那片层层叠叠的绿,秀色可餐。日前,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对外宣布:自 2017 年 9 月 4 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德庆县 孔子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10 月月 考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