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考点一遍过考点33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点 33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所谓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描绘的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分析其深层内涵及社会意义;所谓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就是对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进行评价,包括对作者在诗歌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综观近年来的高考语文试卷可知,高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考查,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古代诗歌内容、主旨的评价,如 2017 年高考天津卷第 14 题的第(2)小题“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二是对作者思想感情的评价,如 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第 15 题“请从戏赠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
2、度” ;三是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形式主要有:1判断式。如诗(词)中的某词(某句、某联)表达(蕴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等。2分析式。即在明确诗歌的感情特点的前提下,要求考生结合诗歌中的形象或表达技巧进行分析。3评价式。就是要求考生针对某人对某诗(词)的评价进行分析评判。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时,必须明确诗歌的表层意思与深刻含意,要立足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赏析,善于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揣摩思考,把握诗歌的主旨和思想倾向。在鉴赏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时,考生须注意理解要全面,评价要全面、准确、客观,不要犯片面性或绝对化的错误。预计 2019 年高考对该部分的考查会
3、有所加强,考生应引起重视。考向一 诗歌的思想感情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卜算子【清】吴兰修园 绿 万 重 , 月 不 下 地 , 夜 凉 独 起 , 冰 心 悄 然 。 惜 无 闲 人 同 踏 深 翠 也 。 辄 倚 横 竹 写 之 。 时 甲 戌 七 月 十三 夜绿翦一窗烟,夜漏知何许?碧月濛濛不到门,竹露听如雨。独自出篱根,树影拖鞋去。一点萤灯隔水青,蛩作秋僧语。前人评价本词蕴含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 ,请结合全词的内容简要分析。2【 答 案 】 词中通过主人公的行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令人神往的秋夜园林图:主人公夜半醒来,看到窗外绿雾如烟,皓月当空,听到露滴之声,于是披衣走到庭
4、院之中,看到斑驳的树影、闪烁的萤火虫,听到犹如秋夜孤灯下僧人诵读经文之语的蟋蟀的叫声。整个画面清新明丽,似淡而浓,虽然表现了主人公孤单的处境,但孤寂之中透露出来的是主人公恬适宁静的心境,表达的是主人公在这宁静之中得到的愉悦之情,所以说词中的情感是“孤独而不哀伤” 。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渔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 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注】玉花:喻雪花。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答 案 】 下阕表现了诗人对渔翁简朴而自在生活的倾慕之情。
5、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渲染环境的高远空旷,暗示渔翁生活的闲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渔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入轻笼”流露出渔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渔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解 析 】 本题考查考生评价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因此考生在读懂全词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下阕中的一些关键词,如“远烟” “茅舍” “欢笑”等便不难解题。另外,考生要注意联系词句进行阐述。名师点睛解答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类题目时,考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根据题材,把握思想情感。我国的古代诗歌已经形成了某些固定的题材内容。某一种诗歌题材,往往用于表达某种类似的情感。如
6、送别诗大多表达离别双方的离愁别绪、依依不舍之情;边塞诗往往描绘边塞雄奇壮美的风光,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抱负,或者描绘边塞的荒凉苦寒,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战争的厌倦;山水田园诗往往表达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向往之情,也借此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污浊官场的3厌弃;咏史怀古诗往往借凭吊古迹、思慕古人表达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感慨。2知人论世,把握思想感情。任何作品都是一定时代和社会背景下的产物,都是作者身世经历、思想抱负等的流露。因此,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熟悉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抱负等,对考生准确把握与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意义。3紧扣题目,把握思想感情。有些诗歌的题目,
7、不仅交代了诗歌的题材内容,而且直接透露了诗歌的创作缘由和思想情感。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 ,题目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更直接点明了事由“怀辛大” ,其中一个“怀”字,就已经点明了诗歌抒发的是对朋友的思念牵挂之情。因此,考生在阅读诗歌时,必须对题目保持足够的“敏感” ,从而根据题目透露的信息准确把握和评价诗歌所反映的思想情感。考向二 作者的观点态度1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中吕普天乐滕 宾柳丝柔,莎茵细。数枝红杏,闹出墙围。院宇深,秋千系。好雨初晴东郊媚。看儿孙月下扶犁。黄尘意外,青山眼里,归去来兮。有人认为这首元曲主要表达了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你同意吗?请结合这首元曲说说你的看
8、法。【 答 案 】 示例 不同意。第一,这首曲子虽有“数枝红杏,闹出墙围”的景物描写,但这只是作者在展现美丽的春景,其后的“好雨初晴东郊媚”更印证了这一点;第二, “看儿孙月下扶犁” “青山眼里,归去来兮”等句,显然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隐士生活的向往。所以结合全曲来看,此曲根本不存在“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 。悦,交代了作者追求的思想境界;“青山眼里,归去来兮”则鲜明地传达出作者热爱田园、向往归隐的思想。可以说这首元曲中没有丝毫“闺中思妇伤春的幽怨之情” 。考生在解答该题时可分两步走:第一,亮出自己的观点;第二,结合元曲内容阐明理由。2阅读下面这首清诗,然后回答问题。帐 夜 4吴兆
9、骞穹帐连山 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 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边城未著花。【注】诗人因科场案被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市)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亦即北方边庭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 答 案 】 虽然妻子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十分寒冷,不见春意, “春衣”无法穿在身上,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 名师点睛1知人论世,了解诗歌创作的特定背景。通过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倾向、创作风格等来分析诗歌,从而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是
10、现实生活的写照,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作者对社会,对生活中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的态度,总是与作者对特定的形象的感悟有关。如第1 题的下阕表现了诗人对渔翁简朴而自在的生活的倾慕之情。2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情感,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诗歌所蕴含的情感要立足于诗歌本身所描述的内容,如直抒胸臆的词语、句子及感情倾向较鲜明的意象等。3从辨析诗歌中的用典入手,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强内容的丰富性和表达的生动性、含蓄性,从而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就提到了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等历史人物及他们的故事,曲折地表明了自己对时事
11、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感叹。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5离亭燕张 昪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首思古词作,另辟蹊径,没有写乌衣巷、秦淮河,也没有写险要的江山形胜,那么该词着力刻画的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后面的题目。清平乐夜发香港 朱孝臧舷灯渐灭,沙动荒荒月。极目天低无去鹘,何处中原一发?江湖息影初程,舵楼一笛风生。不信狂涛东驶,蛟龙偶语分明。【注】光绪三十年,作者出任广东学政,次年,因与总督意
12、见不合,引疾辞官,同年借道香港,取水路北归。本词即作于离开香港之际。“极目天低无去鹘”一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3阅读下面两首元曲,完成后面的题目。南吕四块玉 闲适关汉卿意马收,心猿锁。跳出红尘恶风波,槐阴午梦谁惊破。离了利名场,钻入安乐窝,闲快活。南吕四块玉 闲适关汉卿 南亩耕,东山卧,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什么!同为“闲适” ,这两首元曲在思想情感上有何异同?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 生白居易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
13、鉴赏其表达的妙处。6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姑苏怀古姜 夔夜暗归云绕柁牙,江涵星影鹭眠沙。行人怅望苏台柳,曾与吴王扫落花。怎样理解今之柳曾扫古落花?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一、 【2018 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注】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注】问津:指孔子让子路向两位隐士长沮、桀溺问路的典故。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尽
14、管尊崇孔子,但他意识到“忧道不忧贫”难以践行,因此立志躬耕,这体现了他对孔子人生选择的否定。B诗人亲自参与田间劳作,不仅快乐地拿起农具耕种,还面带笑容鼓励农人们积极从事劳动。C“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意思是说不必斤斤计较收成如何,愉悦就在耕耘的过程中。D这首诗融说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意境清淡悠远,语言平白如话,富有表现力。2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表达了哪些情感?二、 【2017 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 ,十首秦吟近正声 。每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考点 33 评价 诗歌 思想 内容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