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
《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四川省阆中中学新区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50 分钟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1下表列举了孔子不同时期的“遭遇” 。下列观点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历史就是一家之言” B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C “历史都是思想史” D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2当代哲学泰斗冯友兰认为“在中国哲学史各时期中,哲学家派别之众,其所探讨问题之多,范围之广,及其研究兴趣之浓厚,气象之蓬勃,皆以子学时代为第一” 。子学时代哲学繁盛的原因是A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 B 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C 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 D 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变革
2、3据史料记载,康熙五十四年初春出现了一次“霾灾” ,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乾隆二十三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 ,皇帝亲自率王公大臣在太和殿前焚香祭天。这段材料说明A 清代官民通过调整种植方式和祭天敬神来治理雾霾B 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导致当时环境污染加重C 京城城市规模扩展导致雾霾发生的几率提高D 当时统治者开始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4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 ,即士人政府。 ”“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A 法家思想的盛行 B 黄老之学被推崇2C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D 程朱理学的盛
3、行5 朱子语类载:“且以饮食青之,凡饥渴而欲得饮食以充其饱且足者,皆人心也。然必有义理存焉。有可以食,有不可食”这意味着朱熹A 认为人性本质是恶 B 肯定人正当的欲求C 倡导适当放纵私欲 D 特别关注百姓生计61920 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写道:“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注:指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这里,梁启超最可能赞同黄宗羲的思想是“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下为主,君为客”“民间吉凶(礼仪) ,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公其是非于学校”A B C D 7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
4、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D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8儒家思想创立后,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下列儒家思想主张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理在先,气在后” “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A B C D 9. 据叶德辉书林清话 ,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此外中央崇文院
5、、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宋朝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由此推断 ( ) 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 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3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 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10有学者认为宋代的中国是一个平民兴起的社会。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文化现象包括印刷术的改进推进了文化的普及工作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京剧、昆曲等剧种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清明上河图等市井风俗画的出现A B C D 11杜甫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二十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材料显示出杜甫的诗A 可以在
6、历史研究中用作佐证材料 B 是对唐代历史的如实记录C 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风格 D 只是对个人经历的文学性记录12宋以来的民间戏曲小说,凡是才子佳人的题材,男主角必定是个读书人,多半是秀才。但才子若要抱得美人归,实现大团圆,必定得进京赶考,考个状元。这反映了宋代以来A 文学作品推动科举制发展 B 主流思想借助戏剧传播C 市井文化反映社会价值取向 D 读书做官成为社会风尚第 II 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13(21 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
7、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二 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4材料三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南宋)朱熹“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
8、)李贽(1)材料一反应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3)依据材料三比较李贽的思想与朱熹有何不同李贽思想形成的经济根源是什么?(4)如果要给以上三则材料设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14(12 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史学界对 17、18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有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几乎陷于停滞状态。早在 18 世纪,亚当斯密就认为中国社会似乎“停滞于静止状态”了。而早期近代化研究者认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社会状况具有双重特点,一方面它
9、标志着中国传统社会达到了繁荣昌盛的顶峰;另一方面,它将明朝中后期以来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的转型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摘编自罗文兴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评关于 17、18 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状况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5(19 分)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5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 。老子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材料二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阆中 中学 新区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