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第六章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典例点拨.doc
《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第六章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典例点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中考物理复习方法指导第六章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典例点拨.doc(2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六章 简单机械和机械效率典例点拨课时 1 杠杆知识梳理1.把在力的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棒、杆或硬件等叫做杠杆。这个固定点叫支点;把促使杠杆转动的力叫动力,符号;把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阻力,符号。 2.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动力臂,符号:;阻力臂,符号:;找力臂时,应先找到力的作用点的位置,再沿力的方向画出力的作用线,然后从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就可画出力臂。3.杠杆平衡是指静止状态和匀速转动状态;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4.杠杆的分类:省力杠杆:,;应用:略。费力杠杆:,;应用:略。等臂杠杆:,;应用:略。考点典例考点 1 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高频考点)【例 1】 (2015
2、北京中考 )图 6.1-1 是挖井时从井中提升沙土的杠杆示意图。杠杆 AB 可以在竖直平面内绕固定点 O 转动,已知 AOOB=32,悬挂在 A 端的桶与沙土所受的重力为 200 N,悬挂在 B 端的配重所受的重力为 80 N。当杠杆 AB 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加在配重下面绳端的竖直向下的拉力 F 是_N。(不计杆重和绳重)图 6.1-1【思路分析】画出杠杆受力分析示意图,明确 B 点受力情况,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即可。【答案】220考点 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高频考点)【例 2】 (2016石景山一模)小梅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进行了如下操作:(1)将杠杆悬挂在支点 O 上,如图 6
3、.1-2 甲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将杠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调节。(2)调节平衡后,在杠杆左侧 A 点挂 3 个钩码,如图 6.1-2 乙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需在杠杆右侧 B 点挂_个钩码。2甲 乙图 6.1-2(3)在(2)基础上,若撤去杠杆 B 点的钩码,在 C 点用弹簧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施加拉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拉力大小不同,根据这个现象,提出一个可探究的科学问题:_ 。【思路分析】平衡螺母向翘起方向调节;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计算;明确自变量是力臂,因变量是拉力的大小。【答案】(1)左 (2)2 (3)拉力的大小和其力臂有什么关系考点 3 杠杆平衡
4、条件的归纳结论(高频考点)【例 3】 (2014北京中考 )小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当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和动力的数据,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了与的关系图像,如图 6.1-3 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为 0.1 m 时,为_N。图 6.1-3【思路分析】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明确动力和动力臂的乘积是定值,从图像中找到定值的大小,带入杠杆平衡条件公式计算即可。【答案】6 考点 4 实验探究的设计(高频考点)【例 4】 (2016怀柔二模 )实验桌上有一个带支架的杠杆、如图 6.1-4 所示(杠杆的支点为 O,杠杆上每一刻度间距均为 5 c
5、m)一个量程满足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质量为 200 g 的钩码一个和两段细绳。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在杠杆平衡时,如果阻力和阻力臂保持不变,动力臂越大则动力越小” 。(1)在你所设计的实验中,如果用点 A 表示钩码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用点 B、C 和 D 表示弹簧测力计作用在杠杆上的位置,请在图 6.1-4 中的杠杆上标出点 A、B、C 和 D 的位置;图 6.1-4(2)写出主要实验步骤;(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思路分析】明确实验次数 3 次,明确钩码作为阻力,OA 距离作为阻力臂,实验中动力是弹簧的拉力,保证拉力竖直向上拉动到杠杆水平平衡,这样动力臂就是 OB、OC、O
6、D。【自主解答】(1)如图 6.1-5 所示图 6.1-5(2)实验步骤:在 A、B 两点分别把两段细线系好,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把质量为 200 g 的钩码挂在 A 点,3在 B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动力臂 L 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把 L 和 F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在 A、C 两点分别把两段细线系好,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把质量为 200 g 的钩码挂在 A 点,在 C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动力臂 L 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把 L 和 F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在 A、D 两点分别把两段细线系好,调节杠杆水平平衡,把质量为 200
7、g 的钩码挂在 A 点,在 D 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水平平衡时,读出动力臂 L 和弹簧测力计的拉力 F,把 L 和 F 记录在数据表格中。(3)实验数据记录表: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2016北京中考,高频考题)图 6.1-6 所示的工具中,在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天平 B.瓶盖起子 C.食品夹 D.钳子图 6.1-6答案:C2.(2016朝阳一模)如图 6.1-7 所示,绳子 OO悬吊着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杆,在杆的 a点挂着重物 G,在 O 点右侧某点 b 处挂上钩码。重物 G 的质量及 a 点到 O 点的距离不变。要使杆保持水平平衡,图 6.1-8 中能描述 b
8、 点挂的钩码(各个钩码质量相同)个数和 b 点到O 点的距离关系的图像是( )图 6.1-7A B C D图 6.1-8答案:B二、实验探究题43(2016北京中考,高频考题)如图 6.1-9 所示,OB 是以 O 点为支点的杠杆,F 是作用在杠杆 B 端的力。图中线段 AB 与力 F 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 OAAB。线段_(选填“OA” “AB”或“OB”)表示力 F 的力臂。图 6.1-9答案:OA4.(2016通州一模)关于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1)将如图 6.1-10 甲所示的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杠杆的左端高于右端,则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动
9、,直到杠杆水平平衡。(2)杠杆平衡后,若在图 6.1-10 乙中的 B 位置挂 2 个钩码,则应在 A 位置挂_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保持在水平位置平衡。(3)如图 6.1-10 丙所示,在 B 位置仍挂 2 个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 C 位置竖直向上拉,使杠杆保持水平平衡。若此时将弹簧测力计改为向右上方斜拉,要使杠杆仍然保持水平平衡,拉力 F 的大小将_(选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甲 乙 丙图 6.1-10答案:(1)左 (2)4 (3)变大5(2016顺义二模)实验台上有如下实验器材:一个带支架且有刻度的杠杆如图 6.1-11所示,一个量程为 05 N 的弹簧测力计、6 个质量
10、均为 50 g 的钩码和两段细线。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如果阻力臂和动力臂保持不变,则动力与阻力成正比” 。图 6.1-11(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应控制不变的量是_。(2)本实验改变自变量的方法是_。答案:(1)动力 阻力臂和动力臂 (2)改变钩码个数6(2016房山一模)工人用扳手拧松工件上一个紧固的螺栓,尽管他使出了浑身力气,却没能成功,如图 6.1-12 甲所示。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新点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取来一根绳子,将绳的一头拴在扳手柄的上端,再次使出浑身力气拉绳的另一头,如图 6.1-12 乙所示。可还是没能扳动螺栓,这是为什么呢?请
11、分析其中的原因。说出你认为可行的一种办法?5甲 乙图 6.1-12答案:前后两种做法力臂没有改变,所以力的作用效果没有改变,故不能扳动螺栓。可行做法是:换用长把扳手,增加力臂,可将螺栓拧松。(或给扳手套上一截较长的钢管,或增加滑轮组等设施。)拓展提高1(2016丰台一模)图 6.1-13 是抽水马桶水箱进水自动控制的结构原理图,AOB 为一可绕固定点 O 转动的轻质杠杆,已知 OAOB=12,A 端用细线挂一空心铝球,质量为 2.7 kg。 当铝球一半体积浸在水中,在 B 端施加 3.5 N 的竖直向下的拉力 F 时,杠杆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 , g 取 10 N/kg)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12、)图 6.1-13A该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B该铝球的体积为 C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 20 ND该铝球受到的浮力为 40 N答案:C2.(2016朝阳二模)为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物理老师带来了一个自制杠杆 AB。在杠杆上找一点 C 用支架支起来,在 B 点挂一个重物,如图 6.1-14 所示,小阳依次在杠杆上的、A 三点施加向下的力,当杠杆水平平衡时,发现用力越来越小。根据这一实验现象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_ 图 6.1-14答案:杠杆平衡时,用力的大小与用力的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是否有关? 3(2016西城一模)利用图 6.1-15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按要求完成下
13、列问题。(1)将杠杆安装在支架上,发现杠杆右端下沉,此时应将杠杆右侧的平衡螺母向调_(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图 6.1-15 甲所示挂钩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杠杆左右两侧各去掉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_(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3)如图 6.1-15 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 C 处竖直向上拉时,若杠杆能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悬挂在 A 处的钩码总质量为_kg。(g 取 10 N/kg) 6甲 乙图 6.1-15答案:(1)左 (2)右 (3)0.24.(2016海淀二模)图 6.1-16 是利用液压起重机提升重物的示意图,起重机工作过程中在几个支脚 M
14、 的作用下使车轮离开水平地面。在某次提升重物 A 的过程中,可绕 D 点自由转动的吊臂 BD 始终保持水平方向,柱塞 E 始终保持竖直方向且作用于吊臂的 C 点。已知起重机质量为 8 000 kg,支脚对地面的作用总面积 S=0.2 ,CD=2 m,BD=8 m,=2 000 kg,物体 A 竖直匀速上升速度 v=0.45 m/s。忽略吊臂、滑轮、钢丝绳的质量,不计摩擦,g 取 10 N/kg,求:图 6.1-16(1)起重机提升重物 A 的功率;(2)起重机提升重物 A 的过程中,起重机对地面的压强 p;(3)起重机柱塞 E 对吊臂 BD 的支持力 F;解:=2 000 kg10 N,N0.
15、45 W。=8 000 kg10 N/kg N,p= Pa。BD=FCDF= N。实战演练1(2016门头沟一模)在图 6.1-17 所示的四种用具中,正常使用时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修树剪子 B.核桃夹子 C.取碗夹子 D.羊角锤图 6.1-17答案:C2.(2016石景山一模)请在图 6.1-18 中作出力 F 的力臂,并用 L 表示。7图 6.1-18答案:略3(2016延庆一模)小华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的关系。(1)实验中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可以直接从杠杆上读出_。(2)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每一组动力臂和动力的数据,并利用
16、实验数据绘制了与的关系图像,如图 6.1-19 甲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为0.6 m 时,为_N。(3)若 A 点是动力作用点,OA 为动力臂,在图 6.1-19 乙中作出力 的示意图。甲 乙图 6.1-19答案:(1)力臂 (2)0.5 (3)如图 6.1-20 所示图 6.1-204.(2016房山二模)如图 6.1-21 所示,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大烧杯、足量的水、轻质细绳和轻质杠杆测量一石块的密度。以下是小明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完成问题。(1)将石块用细绳系好悬挂在杠杆 B 点,测力计通过绳套在 A 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 6.1-21 甲所
17、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记录在表格中。(2)在大烧杯内装入适量的水,石块的位置不变,将石块浸没在水中(石块不接触容器),测力计通过绳套在 A 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 6.1-21 乙所示。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记录在表格中。(3)已知水的密度为,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计算石块的密度 =_,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甲 乙8图 6.1-21答案:课时 2 滑轮知识梳理1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等臂杠杆,所以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能改变力的方向。2.动滑轮:动滑轮实质是动力臂是阻力臂 2 倍的杠杆,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费距离,且动滑轮不能改变力的方向。3滑轮组:滑
18、轮组是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而成的,可以达到既省力又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的目的,在忽略滑轮组与轴之间的摩擦和绳重的情况下,使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所用的力 F 与物重及的表达式为 F=;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 s 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h 的表达式为s=nh。(有 n 段绳与动滑轮接触)考点典例考点 1 定滑轮、动滑轮及滑轮组的省力关系(高频考点)【例 1】 用如图 6.2-1 所示的装置提升同一物体,在滑轮重及摩擦不计的情况下最省力的是( )A B C D图 6.2-1【思路分析】通过受力分析得出 F 与 G 的关系。【答案】C考点 2 滑轮组的距离、速度关系(高频考点)【例 2】 如图 6.2-2 所示
19、的滑轮组,不计绳子质量及滑轮转动摩擦。重物 G=130 N,每一个滑轮重 20 N。当物体匀速竖直上升时,绳自由端竖直向上拉力 F 大小为_N。若重物 G 上升 0.1 m,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的距离为_。若重物 G 能以 0.2 m/s的速度匀速上升,则绳自由端向上运动速度为_m/s。图 6.2-2【思路分析】确立研究对象为动滑轮和物体,受力分析得出,得出 F=50 N;根据 s=3h 得出 s=0.3 m;根据,得出=0.6 m/s。【答案】50 0.3 0.6考点 3 侧放滑轮的力、速度关系(高频考点)【例 3】 如图 6.2-3 所示的装置中,用 200 N 的力 F 拉着物体 A 在水
20、平面上匀速前进。若 A 与滑轮相连的绳 C 上拉力大小是 120 N,不计滑轮和绳的重力以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求:9图 6.2-3(1)A、B 各受地面的摩擦力为多大?(2)若 A 运动的速度为 0.3 m/s,则 B 运动的速度为多大?【思路分析】确立研究对象为 A,得出=80 N;确立研究对象为 B,得出=60 N;=0.6 m/s。【自主解答】(1)80 N 60 N (2)0.6 m/s考点 4 归纳滑轮组拉力与物重关系(此考点是中考高频考点)【例 4】 小钢利用滑轮组及相关器材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出拉力 F 与重力 G 的关系:F=_。【思路分析】
21、利用数学知识进行解答。【答案】0.4G+0.1 N基础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 6.2-4 所示,用三个力沿不同的方向拉绳子, 则( )图 6.2-4A最大BC最大D一样大答案:D2.使用如图 6.2-5 所示的装置来提升重物时,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力的方向的装置是( )甲 乙 丙 丁图 6.2-5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3工人们为了搬运一个笨重的机器进入厂房, 他们设计了如图 6.2-6 所示的四种方案(机器下方的小圆表示并排放置的圆形钢管的横截面)。其中最省力的方案是( )10A B C D图 6.2-6答案:C4.使用滑轮组时,拉起重物所用力的大小取决于( )A定滑轮的个数B动滑轮的个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中考 物理 复习方法 指导 第六 简单机械 机械效率 点拨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