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学年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课件新人教版必修3.ppt(4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2节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一,二,三,一、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与调节机制,一,二,三,一,二,三,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思考 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后,一定会发生代谢紊乱吗? 答案:一定,因为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一,二,三,预习反馈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稳态是机体只在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 B.稳态主要是机体内细胞通过复杂、有序的酶促反应来维持的 C.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是恒定不变的 D.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经常处于变动之中,但都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解析:稳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2、;在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稳态是酶促反应顺利进行的保证,而不是由酶促反应来维持的。 答案:D,一,二,三,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解析:人体稳态的调节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时,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失去平衡,D项错误。 答案:D,一,二,三,3.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3、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 A.寒冷时出现寒战 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 C.体内有轻微病原体感染时,白细胞数量增多 D.干渴时,尿量明显减少 解析: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A、C、D三项中的现象均为人体正常生理现象,出现肺水肿是病理表现,说明内环境中渗透压平衡被破坏,组织液水分增多,内环境稳态被破坏,故B项正确。 答案:B,一,二,三,三、实验:生物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 1.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自来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在加入酸或碱后pH的变化,推测生物体是如何维持pH稳定的。 2.实验原理 本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向自来水、缓冲
4、液、生物材料中加入酸或碱溶液引起的pH不同变化,定性说明人体内液体环境与缓冲液相似而不同于自来水,从而说明生物体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机制。,一,二,三,3.实验流程0.1 mol/L的盐酸或NaOH溶液测定并记录一次pH,直至滴入30滴以pH为纵轴、酸或碱的滴数为横轴将记录数据作图比较并得出结论。,一,二,三,4.实验结果 (1)对自来水的处理曲线分别表示用物质的量浓度都为0.1 mol/L的NaOH溶液和盐酸对自来水的处理。 结果:滴加盐酸后,自来水的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的pH逐渐增大。,一,二,三,(2)对缓冲液的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缓冲
5、液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一,二,三,(3)对生物材料的处理结果:在一定范围内无论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一,二,三,5.结论 滴加盐酸后,自来水的pH逐渐减小;滴加NaOH溶液后,自来水的pH逐渐增大。无论滴加盐酸还是NaOH溶液,缓冲液和生物材料的pH均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在一定范围内,生物材料的性质类似于缓冲液而不同于自来水,生物材料内含有缓冲物质,能够维持pH的相对稳定。,一,二,三,预习反馈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含Na2HPO4、KH2PO4的溶液,pH=7)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分别加
6、入25 mL实验材料测pH滴加5 mL 0.1 mol/L的HCl、摇匀测pH倒去烧杯中溶液后充分冲洗重复实验并记录。试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开始时都应测量三种材料的pH,其目的是 。,一,二,三,(2)该同学用如图所示曲线来预期探究结果,试回答问题。预期结果中明显不符合科学的是 组,理由是 。 实验中清水组和缓冲液组起 作用。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如果要证明血浆确实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本探究实验还应该补充 。,一,二,三,答案:(1)获得实验前数据,以便与实验后溶液pH做比较 (2)清水 清水中加HCl后,溶液pH下降 对照 血浆与缓冲液一样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
7、且血浆的这种能力比较强 (3)加入NaOH后,血浆pH仍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 问题导引 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固定不变吗?人体是如何维持内环境稳态的? 结合有关材料,分析内环境的动态变化特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1)上图为某正常人与其父母的体温日变化曲线图,该图说明正常情况下,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 。 (2)分析教材第7页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为什么每种成分的正常参考值都是一个范围? 答案: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不是恒定不变的
8、,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且不同个体存在一定的差异。,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3) 与内环境稳态直接相关的系统是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和循环系统;起调节作用的系统是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因此,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典例剖析 (原创题)下列关于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及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 患者血浆蛋白减少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出现组织水肿 外界环境变化不大时,机体一定能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血浆中的 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
9、和蛋白质的含量 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及理化性质保持不变都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结果 A.五项 B.四项 C.三项 D.两项,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归纳提升 1.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1)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酸碱度等理化性质及其各种成分都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 (2)影响内环境稳态的因素 外因:外界环境的变化。 内因:体内细胞不断进行的代谢活动。 (3)稳态的实质 是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稳态。 是一种动态平衡。,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 (1)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参
10、与物质交换的器官与系统d.循环系统:血液是所有生命活动的“中转站”,它的成分能充分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 参与调节稳态的系统 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能及时感知内环境的变化,并作出反应加以调整,维持内环境稳定。 (2)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活学活练 1.内环境稳态的维持要依靠机体的调节,但外界环境也会影响稳态,下列事实哪一项不是外界环境因素变化引起的?( ) A.夏天长期待在空调房间容易引起“空调病” B.有人到青藏高原后会头疼乏力、血压升高 C.人屏息一段时间后,呼吸运动会明显加强 D.长期处于高温环境可能会引起“中暑”,探究
11、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解析:由于空调房间温度较低,使汗腺毛孔收缩,影响排汗等生理过程,同时与外界有较大温差,会引起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青藏高原上空气稀薄,O2浓度较低,使大脑等组织细胞缺氧,提供的能量减少,而出现头昏乏力等症状。人屏住呼吸时,不与外界环境发生气体交换,从而使CO2大量积聚在血浆中,刺激呼吸中枢,进而使呼吸加快,但它不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的。由于外界温度过高,使人体代谢紊乱,从而引起“中暑”。 答案:C,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点三,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激素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B.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学年 高中生物 人体 内环境 稳态 12 重要性 课件 新人 必修 PPT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45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