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3.4.1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doc
《七年级生物上册3.4.1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生物上册3.4.1植物的光合作用(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科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第 1 节植物的光合作用(第 2 课时)一、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1)在进行探究植物光合作用场所的活动后,理解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主要器官是叶,从光合作用的场所这一角度了解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2)理解“光合作用”这一核心概念的公式和含义。(二)能力目标(1)学习从观察植物图片发现并提出光合作用场所的问题,尝试对众多的问题进行分析整合、寻找问题的关键。(2)由制定探究计划中对实验材料的巧妙选择,学习如何控制唯一变量、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扰。(3)学习不断反思和总结自己所做的探究活动及所得到的结论,在反思与总结中加深对叶的结构和光合作用场所的认知。(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2、1)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认同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性。(2)通过“课外延伸”活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探究技能探究生活的实际问题。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理解探究实验设计。难点: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设计和操作。三、课时安排2 课时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是重要的生产者,因为它们能进行光合作用。经过前面的探究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光合作用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可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呢?学生:复习光合作用的合成淀粉等有机物、条件是光照。(二)学习新课一、了解“恩吉尔曼
3、实验”现阶段,我们对“光合作用”的认识,还是对前人研究的继承和发展。所以,首先让我们一起去了- 2 -解德国科学家恩吉尔曼所做的相关研究。(播放恩吉尔曼实验动画)1880 年,恩吉尔曼用水绵和好氧细菌进行了光合作用的实验。(1)实验中,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放在没有空气并且黑暗的环境中,排除环境中光线和氧的影响,然后用极细的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好氧细菌只集中在叶绿体受光部位的周围;(2)将上述临时装片完全暴露在阳光下,则观察到好氧细菌集中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的周围。根据实验现象,有人认为水绵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同学们,你的观点呢?接下来让我们自己探究、寻得正确答案吧
4、!学生:观察了解恩吉尔曼实验动画。交流对恩吉尔曼实验的观察及分析。二、探究活动(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的问题一般来源于对一些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同学们,请观察课本图片中这几种常见植物,我们可以发现哪些问题?请你将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分享!银边常春藤的叶片边缘呈现白色-叶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关吗?仙人掌的叶变成针状,茎绿而肥厚绿色的茎在光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吗?胡萝卜的根里面含丰富的营养它能否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当我们仔细分析众多问题时可以发现:在不同的问题中存在一些相似之处,比如:绿色、根茎叶等
5、植物主要器官。其中有些问题是探究绿色与光合作用的关系;有些问题是探究不同器官在光合作用中的地位。所以,我们可以将众多的问题进行归纳、整合,提出以下两个关键问题:1. 植物的绿色与光合作用有关系吗?2. 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什么?学生:学习发现并提出问题及分析问题。观察图片中植物,发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交流、分享。分析比较不同问题,归纳、明确探究问题。(2)制定计划在明确了所要探究的问题之后,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讨论制定自己的探究计划。主要内容包括:根据问题做出自己的假设和设计实验方案。- 3 -同学们设计出了好的探究方案,一定要介绍给大家!特别提醒: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控制唯一变量、设置对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生物 上册 341 植物 光合作用 课时 教案 新版 苏科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