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综合练(一).doc
《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综合练(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三部分热点串讲篇综合练(一).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综合练(一)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时间:50 分钟 分值:100 分)第卷 (选择题 共 48分)本卷共 12个小题,每小题 4分,共 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周代,天子和诸侯对下一等级可以使用亲属称谓,而大夫对国君、诸侯对天子则不能使用亲属称谓,否则将被视为“大不敬” 。由此可知,周代( )A极力维护宗法等级秩序B政治等级高于宗法关系C政治权力依据血缘亲疏D注重削弱异姓诸侯势力答案 B2下表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对于该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 586次 46.
2、53% 法观念 法、刑 4 648次 12.30% 财富观念 利、财、富 4 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观念 士平 4 427次 11.71% 道观念 道 6 367次 16.85% A.主流价值儒学化 B法家大行其道C重利轻义观盛行 D伦理脱离政治解析 根据图表,社会伦理观念比例最高,表明儒家思想在汉朝确立了正统地位,故 A项正确;两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而不是法家思想,故 B项错误;从汉朝以来,政府一直强调“重农抑商”政策,故 C项错误;在我国的封建社会中,主流思想始终是为政治服务的,故 D项错误。答案 A3唐代实行宰相集体议政制度,三省宰相不仅都要参与诏令的决策和审议,还要
3、在对所议2诏令内容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这种“宰相一致原则”( )A提高了行政决策效率 B削弱了宰相的决策权C旨在限制皇权的滥用 D体现了权力的制衡性解析 A 项与“达成一致意见后才能形成正式决策”不符。 “宰相一致原则”体现了相权相互制约与平衡,而不是削弱,B 项错误,D 项正确。C 项与史实不符。答案 D4隆庆三年(1569),大学士高拱上疏反映商人的愁苦和商业的窘困,并奏请皇帝革除宿弊。之后张居正提出农商荣枯相因,进一步肯定商业的作用。明代中后期,部分士大夫认为经商有成,在价值上也等同于读书有得。这些史实折射出( )A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B商业贸易繁荣推动了文化重心转移C
4、货币体系转向为以银本位为主D商业空前发达影响了士大夫的认知答案 D5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 , “名曰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对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 。这段言论突出反映了洋务运动( )A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B旨在解决民族危机C延缓了中国现代化进程D未主动向西方学习解析 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的早期近代化,据材料洋务运动“只是孤零零的单项表演” 、“名曰改革,实际上只能说是为应对危机而仓皇进行的小修小补,名实很难相符”可以得出洋务运动是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故 A项正确。答案 A6山西太原县前清举人刘大鹏在辛亥革命后一直以“清代遗民”自居,直到九一
5、八事变之后,他才逐步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而基本以“中国人”为其身份认同。作为例证,这一变化可说明( )A传统士大夫思想保守B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D国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解析 九一八事变后,放弃“大清”和“民国”的区分,认同“中国人”的身份,可知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故 D项正确。答案 D7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时曾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A努力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B大力发展
6、睦邻友好关系C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构建均衡稳定的国际关系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中国妥善处理好与世界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这有利于构建稳定的国际关系,故 D项正确。答案 D8在柏拉图的共和国中,正义原则要求统治者的统治应符合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每个人不可能模仿许多事情,只能从事适合自己天性的职业,各司其职,不能任意更换。这反映出柏拉图( )A认为国家最佳政体为共和制B政治理想具有理性主义色彩C痛斥现实政治中非正义行为D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摇旗呐喊解析 共和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故 A项错误;柏拉图的理想王国中按智慧品德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具有理性主义色彩,故 B项正确;材料体现
7、了柏拉图各司其职的理想政治,并非对现实非正义行为的痛斥,故 C项错误;柏拉图个人不能代表古希腊全体人,故 D项错误。答案 B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18 世纪后期和 19世纪初叶的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 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 ”这反映出( )A工业革命是科学革命的根源4B19 世纪科学革命的中心发生转移C工业革命推动科学革命深入开展D科学进步是工业革命的必要前提答案 C10美国 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
8、。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B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C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D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解析 从材料“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高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 ,可知美国各机构的产生方式是在广泛民主的基础上产生,由专人行使职权,可以防止多数人民主带来的暴政,故 C项正确。答案 C11新经济政策期间,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 350多家,吸收资金约 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 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这可以用来说明新经济政策( )A完善了苏俄市场经济
9、体制B冲击了苏俄的公有制经济C赢得了资本主义国家认可D助推了苏俄工业化的进程解析 “新经济政策期间”没有确立苏俄的市场经济体制,故 A项错误;材料“吸收资金约 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 1%”说明对国内经济的恢复有很大的作用,故 B项错误;“苏俄共有租让企业和其他形式的外资企业 350多家”不代表没有和西方意识形态上的对立,故 C项错误;材料“吸收资金约 1亿金卢布,外资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约占 1%,同时还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各种援助合同”说明工业化得到了发展,故 D项正确。答案 D512这场全面的东方与西方的“战争”并未真正爆发,双方实际上只是在经济、哲学、文化、社会和
10、政治立场方面产生严重对立:西方指责东方不民主、极权主义和共产专制,而东方则批评西方是中产阶级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这场“战争”( )A双方是北约国家和华约国家B双方斗争的实质和方式基本不变C双方都在目的上具有一致性D根本原因都是西方推行霸权主义解析 北约和华约,仅是两大阵营在军事领域对峙的体现,故 A项错误;斗争是意识形态根本对立的反映,基本手段就是除“热战”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故 B项正确;从目的上讲,美国是为了实现其称霸世界的目标,故 C项错误;这场战争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故 D项错误。答案 B第卷 (非选择题 共 52分)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1314 题为必考
11、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1517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13(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律疏议在开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其道德原理结构如下图:摘编自张中秋中华法系与罗马法的原理及其哲学比较材料二 制宪会议刚一开始,便宣布“医治(邦联弊端)的方案必须是共和原则” 。人民主权是国家主义者制服州权主义者的思想武器。它粉碎了“君权神授”的封建政治观,否定了“主权在州”的邦联政治实践。根据宪法,中央和州的权力均取自人民,互不统属,各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行政、立法、司法三个部门各自执掌一部分权力,但三个部门中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能不
12、受其他部门牵制来实行自己的权力。摘编自美国通史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内涵的特点。(9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所述“宪法”在内涵上与唐律疏议的不同之处,并从文明史观的角度说明该“宪法”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进步作用。(16 分)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德礼” “刑罚”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2)问,第一小问,在第(1)问答案的基础上结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小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该“宪法”的进步作用。答案 (1)特点:它融合了儒、法、道三家的思想;渗透了传统文化理念,体现了从“阳主阴从”到“德主刑辅”的道德原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第三 部分 热点 串讲 综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