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
《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中考化学专题练习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物质的微粒性(含解析)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金C. 氯化钠 D. 金刚石2.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A. B. C. D. 3.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2C. 金刚石D. C605.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硫酸铜 B. 干冰C. 氯
2、化钠D. 汞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A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中存在 H2B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 , OH -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温度越高,水分之间间隔越大D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A. A B. B C. C D. D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NaCl B. H2O C. CO2 D. Fe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不
3、显电性; 原子之间有间隔 A. 和 B. C.和 D. 和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变化 C. 分子的体积变化D. 分子的种类变化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变,是物理变化,而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B. 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C. 气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 双氧水(H 2O2)和水(H 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1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4、 (王安石梅花 ) 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 A.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分子分裂成原子 C. 分子之间有间隙 D. 分子很小312.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无风的校园中能闻到梅花的芳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压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 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13.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 ,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 B.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C. 10mL 酒精和 10mL 水混合后
5、体积小于 20mL,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4.下列关于微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氮气、铜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B. 热胀冷缩是由于微粒数目发生了变化C. 原子和离子可以相互转化 D.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分子发生变化15.用打气筒可以压入远大于自行车车胎体积的空气,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二、填空题16.从分子观点看,纯净物是由_构成的,混合物是由_构成的. 17.水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膜分离技术可用于淡化海水(如下图所示),通
6、过膜的主要微粒是_。18.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肉眼看不见的_ 构成的 19.Al 和 Al3+属于同一种元素,因为它们的_相同。Al 和 Al3+属于_(相同或不同)的粒子,因为它们核外的电子总数_(相同或不同) 。 20.用微粒的性质解释下列现象:(1)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_;(2)1cm 3水中有 31022个水分子:_ 21.在烧杯 A 中装入 20mL 蒸馏水,滴入 23 滴石蕊试液;在烧杯中 B 中装入 10mL 浓盐酸,然后用一只大烧杯把 A、B 两烧杯溶液罩在一起(如图) 过几分钟后,可以观察到烧杯 A中液体变成_色由该实验可知(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7、:4(1)_ ;(2)_ 22.走进食堂。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 三、实验探究题2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 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 3+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 A 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根据现象回答问题:(1)生成物 NH4Cl 常温下的状态是_ (填“固体” 、 “液体”或“气体” ) ; (2)有同学认为先在 A 处产生白烟是因为 HC
8、l 分子比 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_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_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_ 四、综合题24.请认真回忆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金属铁是由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 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_构成的 (填“原子” 、 “分子”或“离子” )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_时,该粒子是原子,该原子的原子序数为_当 a=8 时,该粒子是_(填“原子” 、 “阳离子”或“阴离子” ) 25.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
9、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 (2) 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 。 5(3)下图是 CO 与 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A. B. C. D. 26.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今年我国要求“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非吸烟者往往因别人吸烟而造成被动吸烟。 (2)夏天钢轨间的缝隙变小。 6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蒸馏水 B. 金C. 氯化钠 D. 金刚石【答案】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气体、
10、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水由水分子构成,金、金刚石由原子构成;氯化钠有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故选:A【点评】气体、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金属、非金属固体单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2.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A. B. C. D. 【答案】D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分子之间的间隔决定物质的状态,
11、当由液态变为气态时,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分子种类不变。故答案为:D。【分析】在物理变化中,微粒种类不发生改变,大小不发生改变,改变的只是微粒之间的空隙。3.为预防“非典“(SARS)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7说明( ) A. 分子可再分 B. 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分子很小 D. 分子间有间隔【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之间存在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但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的教室内充满了过氧乙酸的气味是利用了分子不断运动的事实 故选 B【分析】构成物质的微粒具有如下特征:体积和质量都很小微粒
12、之间存在间隔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运用这些特征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现象4.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 蒸馏水 B. 氯化钠C. 金刚石D. C60【答案】C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蒸馏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 A 项不正确;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 B 项不正确;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 C 项正确;C 60是由 C60分子构成的,故 D 项不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有的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水,氧气等;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氯化钠等。5.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 A. 硫
13、酸铜 B. 干冰C. 氯化钠D. 汞【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硫酸铜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B、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汞是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一般说来,酸碱盐由离子构成;气体(稀有气体除外)或液体由分子构成;金属单单质、稀有气体、非金属固体单质由原子直接构成。6.下列客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A H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H2O 中存在 H2B NaOH 溶液能导电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
14、的 Na+ , OH -8C 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比在冷水中快温度越高,水分之间间隔越大D 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溶解 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更多A. A B. B C. C D. D【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H 2O 在通电条件下产生 H2 , 是因为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A 不符合题意;B、NaOH 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Na+、OH - , B 符合题意;C、品红在热水中扩散更快,是因为热水中温度高,品红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C 不符合题意;D、搅拌能加快蔗糖在水中的
15、溶解,是因为搅拌使蔗糖分子在水中溶解的更快,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 ,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7.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 NaCl B. H2O C. CO2 D. Fe【答案】D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A、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A 不符合题意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B 不符合题意C、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C 不符合题意D、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D 符合题
16、意故答案为:D【分析】一般情况下,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直接由原子构成;气态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由分子构成,既有金属也有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物质由离子构成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之间有间隔 A. 和 B. C.和 D. 和9【答案】B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正确;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能再分的粒子;说法错误;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错误,构成物质的粒子还有分子、离子等;一切原子核
17、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氢原子除外,错误;原子不显电性,正确;原子之间有间隔,正确故选:B 【分析】根据原子的定义、性质、构成和带电情况分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9.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出现“热胀冷缩”现象的原因是( ) A. 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B. 分子的质量变化 C. 分子的体积变化D. 分子的种类变化【答案】A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分子间有间隔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占据的空间越大,即物质的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热胀冷缩”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化,A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物质在变化
18、过程中,只要微粒中国龙不发生改变,则微粒大小也不会改变。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蒸发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没变,是物理变化,而电解水过程中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都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B. 一切物质都由分子构成,分子又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比原子大C. 气球易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 双氧水(H 2O2)和水(H 2O)都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答案】C 【考点】物质的微粒性 【解析】 【解答】解:A、水蒸发是物理变化,分子、原子都不变,水电解是化学变化,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不变故说法错误B、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分子由原子构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中考 化学 专题 练习 物质 微粒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