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秋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 1 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 1 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 2 课时 声速与回声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2通过学习,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声波的形
2、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及介质温度有关。难点1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2设计探究实验。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细线、小鼓、白纸、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多媒体课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二、自主合作,感受新知2回顾以前学
3、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探究在线高效课堂相关作业部分。三、师生互动,理解新知(一)声音的产生实验探究: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并探究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参考器材:音叉、钢尺、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或泡沫塑料球)、小鼓、纸屑等。方案 1:让学生用钢尺做一个简单的实验。使钢尺三分之二伸出桌面,一手将其另三分之一紧压在桌边上,另一手拨动伸出端,观察钢尺在发声时的现象,并用语言描述现象。学生观察到的现象是:钢尺振动,并能听见声音。方案 2: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或乒乓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将音叉敲响,再使球接触音叉,球跳动,如图所示。方案 3:让学生在小鼓鼓
4、面撒一些纸屑,然后用手敲击鼓面,观察鼓面纸屑的跳动情况。通过实验对比,思考:钢尺、音叉、鼓面在什么情况下跳动,在什么情况下停止跳动?实验的物体发声时现象无声时现象 结论钢尺 振动 不振动 钢尺的振动产生声音音叉 振动 不振动 音叉的振动产生声音小鼓鼓面 振动 不振动 鼓面的振动产生声音归纳钢尺、鼓面、音叉等物体发声时具有的共同特征,验证自己当初的猜想,同时组织学生互相讨论、交流生活中有关的现象和体验。归纳总结得到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物体就停止发声。交流探究: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解释物体的发声原理吗?典例解读【例 1】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
5、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解析】 小明大声讲话时,发出声音,喉头振动;水面溅起水花,是因为音叉的振动产生的,而音叉发出了声音。两者的共同之处是:有声音,物体在振动。所以可得3出结论:发声的物体在振动。使劲敲桌子,听见了声音,但是看不见桌子振动,这时需要把桌子微小的振动放大,故可采用转换法,放一些微小的容易振动的物体在桌子上,将桌子的微小振动放大。【答案】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在桌面
6、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二)声音的传播花样游泳运动员,当她们的耳朵在水中时还要靠音乐的节奏,才能使自己的动作和其他队员保持协调一致,声音是如何传到耳朵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近在咫尺为什么还要靠无线电波而不直接交谈呢?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发声体传播到远处人的耳朵里的,是否需要什么媒介?有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可以听到声音吗?太空比地球表面缺少了什么?猜想与假设:声音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物质来作媒介。实验探究: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探究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实验 1:气体传声实验列举事例:我们可以听到身边同学的讲话,可以听到美妙动听的音乐,打雷时我们和雷电没有接触,但我们却能听到隆隆的雷声
7、。说明此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实验探究:如图所示,把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玻璃罩内,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你听到的电铃声音会有什么变化?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罩内,电铃声音又怎样变化?电铃和罩的底座之间为什么要垫上柔软的泡沫塑料?现象一:抽出部分空气后,听到电铃的声音明显变小;现象二:当空气全部抽出后,听不到电铃的声音;现象三:当空气逐渐进入罩内,听到电铃声逐渐变大。结论: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思考: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多媒体演示水波的运动。提问:(1)谁能描述一下你看见了什么?(一圈圈的水波,
8、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2)水面上为什么出现了水波?(3)我手中有一张纸,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学生体验:抖动手臂,引起纸的振动,发出声音。追问:(1)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2)水滴使水面振动,发出声音,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会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如图甲,音叉振动时,附近空气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这就像石块落入水中击起水波一样,如图乙。4鼓声在空气中传播方式:鼓面向右振动,压缩右面的空气,使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左振动,使右面的空气变稀疏
9、;鼓面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声波,由近及远向四周传播出去。结论: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实验 2:液体传声实验将能发声的物体(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放在密封的塑料袋中,塑料袋浸没在水里后,仍能听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说明液体能够传声。也可以在水槽里装水,然后在水里敲打石头,耳朵贴在容器壁上听。水中的鱼儿可以被声音吓跑等,如图所示。结论: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实验 3:固体传声实验(1)两个学生合作,同学甲在长条桌的一端用铅笔在白纸上用力均匀地写“一” ,同时同学乙在桌子的另一端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2)同学乙将耳朵离开桌面(注意调整耳朵与笔的距离,保证与上次实验时耳朵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年秋八 年级 物理 上册 第二 声音 产生 传播 教案 新版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