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高中生物模块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doc
《2018_2019高中生物模块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_2019高中生物模块综合检测北师大版必修3.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模块综合检测(时间:45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1.给健康婴儿接种卡介苗,目的是使婴儿体内产生( )A.浆细胞 B.效应 T 细胞C.记忆细胞 D.抗体答案: C2.下列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感染人体 T 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解析: 病毒侵入机体细胞,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的,通过细胞免疫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外界温
2、度降低,人体通过冷觉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将兴奋传导至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然后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减少皮肤血流量,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与此同时,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紧张性增强,使产热量增加;有关神经的兴奋还可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体温维持稳定。摄入高糖食品使人体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素分泌增加,使血糖水平回落。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侧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侧生长素含量,背光侧细胞生长得快,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答案: A3.人体内 B 细胞和 T 细胞的发育场所依次为( )A.胸腺 胸腺 B.胸腺 骨髓C.骨髓 胸腺 D.骨髓 骨髓答案: C
3、4.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以碳链为基本骨架 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蓝色 促进肝糖原分解 由胰岛 B 细胞合成、分泌A. B. C. D.解析: 本题考查胰岛素本质和功能以及有机物的鉴定的有关知识。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所以以碳链为基本骨架,正确。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错误。胰岛素通过促进肝糖原合成来降低血糖,错误。胰岛素是由胰岛 B 细胞合成、分泌的,正确。答案: B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错误的是(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3、 2-4等参与 维 持血 浆 相 对稳 定2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
4、液、血浆等解析: 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属于细胞内液,不属于血浆成分。免疫调节能识别内环境中“自己”成分,排除内环境中“非己”成分,从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血浆中存在 H,对维持 pH 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液体-3/23,2-4/2-4等 缓 冲物 质环境,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包括淋巴液、血浆等。答案: A6.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是两种仓库害虫,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的实验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的相对数量(%)的变化如下表,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 )仓库条件高温高湿高温干燥中温高湿中温干燥低温高湿低温干燥赤拟谷盗 100 10 86 13 3 0杂拟谷盗 0 90 14 87
5、 97 100A.种内互助 B.种内竞争C.种间竞争 D.种间互助解析: 把表格数据转化成曲线图,赤拟谷盗和杂拟谷盗的相对数量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则这两种拟谷盗的关系属于种间竞争。答案: C7.已知突触小体释放乙酰胆碱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时,电信号会转变成化学信号,刺激突触后膜兴奋时又重新转变成电信号。下列突触结构模式图中,能正确表示兴奋由轴突经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时电信号变化正确顺序的选项是( )A. B.C. D.解析: 未兴奋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的电位都是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兴奋由轴突经突触前膜时,突触前膜的电位从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突触后膜电位不变。兴奋传至突触后膜时,突触前膜电位
6、恢复内负外正,突触后膜的电位从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答案: B8.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3A.甲可表示森林在火灾后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C.甲中处的物种组成相同D.人类的活动往往影响到甲、乙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解析: 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级演替,可用图中甲曲线表示。乙曲线表示初级演替,次级演替速度比初级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火灾之后有新的物种迁入,不一定和火灾前物种组成相同。人类的活动往往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 C9.(2016 全国高考乙理综)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积累了对生
7、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解析: 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都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A 项正确,B 项错误。“退耕还林、还草”体现了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C 项正确。人类对物质的消耗标准要以不破坏生态系统相对稳
8、定为原则,D 项正确。答案: B10.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A.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B.培养酵母菌时,必须去除培养液中的溶解氧C.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解析: 培养过程中不能有污染,培养用具和培养液都需要灭菌。本实验是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需要不断输入 O2。酵母菌在培养液中是不均匀分布的,因此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使结果更准确。答案: D11.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
9、 1/2 来自浮游植物乙,1/4 来自草食性鱼类丙,1/4 来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已知能量传递效率为 10%20%,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4B.从理论上计算,甲每增加 1 kg 体重,最少需要乙提供 36 kg 的物质C.若湖泊中受到 DDT 污染,则 DDT 浓度最低的生物是乙D.此食物网中占有 3 个营养级的生物是甲解析: 由于甲、丁均以丙为食,故两者间不仅有捕食关系,还存在着竞争关系。DDT 是通过食物链而富集的,营养级越低,体内 DDT 浓度越低,反之则越高。甲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二、三、四 3 个营养级。从理论上计算,甲增重 1 kg 至少需要
10、乙的量应按 20%的传递效率计算,则甲增重 1 kg 至少需要乙提供的物质的质量是 1/220%+1/4(20%20%)+1/4(20%20%20%)=40(kg)。答案: B12.以下有关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膜内外有离子进出B.要想验证促性腺激素对鸟类繁殖活动的影响,需要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C.根向地生长,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赤霉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两者的作用是互相对抗的解析: 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影响性腺的形态发育和正常功能,还刺激性激素形成和分泌。去除性腺的鸟失去了促性腺激素的作用对象,无法体现促性腺激素的功能。
11、答案: B13.下图表示人体中部分体液的关系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 2、3 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B.乙表示细胞内液C.T 细胞、B 细胞可以存在于丙液中D.丁液中 O2浓度比甲液中高解析: 据图分析,甲为组织液,乙为血浆,丙为淋巴液,丁为组织细胞内液。当 1、5 受阻时,会引起组织水肿。气体的扩散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细胞内液中 O2浓度应该比组织液中低。答案: C14.下图为胰岛 B 细胞对肝细胞代谢的调控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肝细胞上接受激素刺激的受体是一种糖蛋白B.肝细胞接受激素信息后,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C.与图中激素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
12、内质网和高尔基体D.肝细胞不能合成胰岛素,是因为没有胰岛素基因5解析: 肝细胞不能合成胰岛素,是因为胰岛素基因没有表达,而不是没有相应基因。因为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答案: D15.将一盆栽植物横放于地,则其水平方向的主根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为(下图中虚线表示对根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的生长素浓度)( )解析: 重力能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影响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且根对生长素敏感。横放植物后,受重力作用,生长素从主根背地侧向近地侧运输,故主根近地侧生长素浓度是逐渐升高的,B 项排除。最终主根表现为向地生长,主要原因是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过高
13、,抑制了生长,所以最终浓度应该高于虚线处浓度,D 项排除。在发生向地生长之前,生长素的浓度应该是促进植物生长的,所以 A 项正确,C 项错误。答案: A16.下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 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 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 CO2量与各 h 产生的 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 i 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 k 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解析: 生态系统固定的 CO2量就是进入该生态系统的 CO2量,生产者、各级消费者呼吸作用产生的CO
14、2量只占生态系统固定的 CO2量的一部分。生产者 i 的量等于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除去粪便量才等于同化量。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须经分解者分解才能被生产者利用。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能循环利用,而能量逐级递减不能循环利用。答案: B617.分析有关生态系统碳循环(图乙)、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图甲)的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乙中的 D 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B.人体内 O2浓度最高的是图甲中的 BC.人体超敏反应时,图甲中的 A 增加导致组织水肿D.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图乙中的 B 所处的营养级解析: 分析图乙,可以得出 D 是无机环境,A 是生产者,C 是消费者,B 是分解者,生态系统的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_2019 高中生物 模块 综合 检测 北师大 必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