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4章专题突破5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精讲义优习题(含解析)鲁科版.docx
《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4章专题突破5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精讲义优习题(含解析)鲁科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化学新增分大一轮复习第4章专题突破5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精讲义优习题(含解析)鲁科版.docx(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1喷泉实验的原理使烧瓶内外在短时间内产生较大的压强差,利用大气压将烧瓶下面烧杯中的液体压入烧瓶内,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2形成喷泉的类型下面是几种常见的能形成喷泉的气体和液体。气体 HCl NH3CO2、Cl 2、SO2、H 2SNO2NO、O 2、(43)NO、O 2、(41)吸收剂水、NaOH溶液水 NaOH 溶液 水 水 水3.喷泉实验的发散装置及操作方法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实验,其本质是形成压强差而引发液体上喷,以教材中的装置(发散源)可设计如图所示的多种不同的装置和采用不同的操作(如使气体溶于水、热敷或冷敷、生成气体等)来形成喷泉。设计说明:装置()向锥形瓶通
2、入少量空气,将少量水压入烧瓶,导致大量氨溶解,形成喷泉。装置()省去了胶头滴管,用手(或热毛巾等)捂热烧瓶,氨受热膨胀,赶出玻璃导管内的空气,氨与水接触,即发生喷泉(或用浸冰水的毛巾“冷敷”烧瓶,使水进入烧瓶中,瓶内氨溶于水)。装置()在水槽中加入能使水温升高的物质致使锥形瓶内酒精因升温而挥发,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增大而产生喷泉。装置()向导管中通入一定量的 H2S 和 SO2,现象为有2淡黄色粉末状物质生成,瓶内壁附有水珠,NaOH 溶液上喷形成喷泉。装置()打开处的止水夹并向烧瓶中缓慢通入等体积的 HCl 气体后关闭该止水夹,等充分反应后再打开处的止水夹,观察到先有白烟产生,后产生喷泉。装置(
3、)中,挤压胶头滴管,然后打开导管上部的两个活塞,则在右面烧瓶出现喷烟现象,再打开导管下部活塞,则可产生双喷泉。4喷泉实验产物的浓度计算关键是确定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和溶液的体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进行喷泉实验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HCl、 NH3、 NO2气 体 或 它 们 与 其 他 不 溶 于 水 的 气 体 混 合 时 : 所 得 溶 液 的 物 质 的 量 浓 度 为molL1 。122.4(2)当是 NO2和 O2的混合气体且体积比为 41 时, c(HNO3) molL1 。1281.如图装置中,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滴管的胶头,下列与实
4、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ACO 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 3(H2O 中含酚酞)/红色喷泉CH 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 3溶液)/白色喷泉答案 A解析 二氧化碳难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不能产生压强差,无法形成喷泉,A 项与实验事实不相符。2(2018沈阳质检)下图是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的 4 个喷泉实验方案,下列有关操作不可能引发喷泉的是( )3A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 CCl4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B挤压装置的胶头滴管使 NaOH 溶液全部进入烧瓶,片刻后打开止水夹C用鼓气装置从装置的 a 处不断鼓入空气并打开止水夹D在装置的水槽中慢慢加入足量浓硫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化学 新增 一轮 复习 专题 突破 喷泉 实验 拓展 应用 讲义 习题 解析 鲁科版 DOC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120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