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江苏省启东中学、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中学、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2019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9 届江苏省启东中学、前黄中学、淮阴中学等七校高三 12 月月考历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2、答 在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左传中记载:楚子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遂罢之。”这段史料反映出当时( )A分封制已经瓦解B楚国赢得了周王室的尊重C天命观成了统治阶级指导思想D诸侯崛起,周王室衰微2司马迁认为,下图所示地区“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
3、,然量其富,什居其六。”秦汉时期,有利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的因素有( )处于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地位突出大兴水利,建设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作为全国道路网络的中心,交通便利曲辕犁的使用、推广,生产技术进步ABCD3唐代贡士如果通过科举考试,仅取得进士及第或者明经及第出身,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铨试,才能释褐除官。出现了“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弃六七”的现象。据此可知唐代科举( )A摒除门第间的差距B促进社会阶级流动C世族权门仍占优势D选拔标准客观公正4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自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而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矣。故先王弗为之禁。非为弗禁,且从而恤之。建国亲
4、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顾炎武的上述主张意在( )A鼓励发展私欲B突出个性自由C主张实行分封D反对理学禁欲51877 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惋惜滇案”玺书,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扰B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C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D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6梁启超说“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欲兴绅权,宜以学会
5、为之起点。此诚中国未常有之事,而实千古不可易之理也。”“兴绅权”不仅是中国“古法之最善者”,而且是“今之西人,莫不如是”的善政良举。梁启超言论中可以反映出( )A“绅”是指当时的资产阶级B民族资产阶级的妥协性C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宣传“西学”D维新派注意争取下层民众支持7毛泽东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上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行起义和战争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在文中主要强调中国( )A以坚持中心城市暴动的必要性B大力组织工人运动的必要性C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8据记载,1935-1
6、942 年间,陕西共设立大小新式工厂 150 余家,平均每年建厂 19 个,资本在 10 万元以上的有 59 家,100 万元以上的有 13 家,资本总额 5202 元,为民国前期资本总额的28 倍。这表明抗战时期( )A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突出B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效果明显C西部地区近代化取得成就D政府加大中西问题发展投入9剑桥中华民国史认为:“这一战役不仅标志着政府在中国大陆的有效抵抗的结束,据信蒋介石本人做出了在徐州平原作战的决定,而不是像所建议的那样撤向淮河这一天然屏障由于权力如此集中于一个人手中,失败的责任也只能由一个人来负。”下列有关这一战役胜利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解放战争中战略决
7、战的开始B基本上解放长江以北广大地区C统治中国 22 年国民政府覆灭D新民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101978 年,广东清远为克服工业效益低下的状况,率先在国营企业中试点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立即取得显著成效。到 1981 年底,“清远经验”迅速由广东推向全国。这一现象客观上表明( )A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条件己经具备B思想路线转变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保障C分配体制改革揭开了经济改革的序幕D体制改革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11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南海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主任朱锋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两国)当前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历史性时刻,双方对彼此战略意图都抱有一定程度的怀疑和担忧。”在这种时候,我
8、们应做哪些方面的努力?( )双方要增强战略互信双方需要加强沟通并保持克制从采取保护各自利益转向牺牲利益捍卫两国友好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ABCD12下列关于希腊城邦特色的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城邦是孕育古希腊民主政治的摇篮,所有居民都有机会直接参与城邦的公共事务城邦有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区之间贸易频繁各城邦十分重视独立自治,又通过频繁的交往保持密切联系城邦有发达的思想文化,希腊人创造出富含民主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城邦文化ABCD13这一事件极大地冲击了西欧的思想、政治和经济领域,使各个地区、各个民族联系日益3紧密。从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支配和影响下,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9、,人类社会终于迎来了近代的曙光。据此可知,这一事件的历史作用在于( )A改变了世界的贸易格局B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致使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D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普遍确立14张世英在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指出:“康德所面临的任务就是要在人权与神权继续斗争的同时,使人权进一步从单纯因果必然性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使人的主体性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表明康德强调( )A人的理性意识的重要性B人权和神权的斗争永恒存在C只有理性才能解放人性D理性思想高于天赋人权理论15钱乘旦在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写道:“大贵族的所有利益已经在下院得到很好的代理工商业者的利益却几乎全无代表”这种状况引发的最终
10、结果是( )A爆发“光荣革命”,推翻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B制定 1689 年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C导致 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本家逐渐进入政权中心D推动宪章运动,无产阶级赢得被选举权16在讲述新经济政策是一项退却政策时,列宁反复强调这种退却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在日后最终转入进攻”。材料中列宁的主张( )A不利于苏俄经济快速恢复B明确了苏联建设的步骤和方向C导致新经济政策不久被抛弃D反映了党内对新经济政策看法不一17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
11、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A用于解决就业问题B可以保护民众自尊C利于解决产销矛盾D受资本家大力支持18一个历史事实可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不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报、电话的出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设置海南经济特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福利国家的出现美国的新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ABCD19北约建立时,政治协商制已成为北约成员国联合与合作的重要纽带。然而,在朝鲜战争的政治与军事中,北约并没有发挥作用。在古巴导弹危机中,大多数盟国只是在美
12、国总统宣布对古巴实施封锁前 45 分钟被告知这一事件的进展。由此看出( )A政治协商制受制于成员国力量对比B北约成员国合作的基础丧失C美国与北约盟国之间既合作又斗争D西欧与美国之间的矛盾激化20有学者指出 21 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第 II 卷(非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二、非选择题421为追求富民强
13、国,历代中国人进行了艰苦的努力与奋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鞅认为“国之所以富,农战也”。荀况认为富国并不单是为了强兵,归根到底是为发展国民经济,增加国家财富,提出“上下俱富”。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1900 年庚子事变后,外患日亟,以张謇为代表的立宪派和部分开明人士积极提倡“振兴实业”,认为“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其根本在先致力于农工商”,在此基础上走工业化道路,从而形成著名的“棉铁主义思想”,且“实业之兴衰,关乎国势之存亡而且国家赋税可以增,百姓生计可以足,数十年外溢之利权可以挽,富强之基实系于此。”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材料二 中国的“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
14、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基础”。国家计划委员会成立后,负责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的编制,并对农产品在内的重要生产资料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平衡分配管理在工业发展中,中央还提出了“沿海地区的工业一般不扩建不新建”的方针,对内地的基本建设投资在投资总额中比重不断上升;在引进苏联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对自己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人才的培养。摘编自郑有贵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材料三 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 20.6%。广电通迅、程控交换机、移动电话机和微型电子计算机等信息通讯产品分别增长 25.9%至 1.2 倍。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3 年国民经
15、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和近代在经济发展策略中的相同点。指出张謇等人的经济发展策略与古代相比有何新的变化?并说明其原因。(2)依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经济发展策略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指出我国当今工业化建设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孔子)看准了政治责任,非有学问及道德的人不能担当他深通礼乐射御书数,这是从事政治的基本学问,但他却无从政的机会。乃广收门人弟子,达三千人之众,教以六艺志在造就士及君子。周德伟自由哲学与中国圣学材料二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孟子离娄章句上受
16、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号为诸侯者,宜谨视所候奉之天子也。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天子是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认为一个人从政应该具备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2)有学者认为,儒家心目中尽善尽美的政治就是所谓的“圣王之治”,亦即由圣人充任君主对民众进行统治,但也要对君主加以节制。依据材料二结合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对上述观点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17、;280 字左右)2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力量。地主农奴主不能阻挠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下面推翻要好些。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革命材料二 1868 年 4 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
18、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1868 年 4 月 4 日天皇发布五条誓文材料三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说:“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趋向乃定”。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材料一中列宁眼中俄国实行改革的原因是什么?与材料二相比,俄、日两国解决社会危机的侧重点有何不同?5(2)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国改革在
19、背景、目的和结果上共同之处。并谈谈你对影响改革成败因素的认识。24康熙和华盛顿是 17、18 世纪杰出的政治家,都对本国的统一和发展做出过重大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独立宣言已宣布“我们认为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一个独立的共和国在美洲的建立,在欧洲被广泛地解释为: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
20、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据清史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华盛顿为“制定一种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所做的努力。(2)阅读材料二,请用一句话概括康熙的贡献。后人对康熙的认识有两种:康熙是一位杰出的封建帝王。康熙帝有才无识,没有把握历史机遇,因循误国。请结合 18 世纪中西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予以说明观点(只有认识不作分析说明者,不得分)评卷人得分 三、材料分析题25今年是一战胜利 100 周年,经历两次世界大战的浩劫,人们对如何避免战争、维护世界和平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欧洲国
21、家痛定思痛,为免遭战祸而联合起来,成立欧洲合众国;届时国与国的界限将大大减少,不受限制的旅行将成为可能,欧洲经济将成为一个整体,作为现代国家和文明之母的欧洲将再现辉煌。丘吉尔在苏黎世大学的演讲材料二 “我们的目的,是要使大国认识到,世界命运不能掌握在它们的手里。和平、中立与发展才是我们的目标。”南斯拉夫总统铁托。材料三 欧洲面临着越来越多来自新的贸易集团的竞争,比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还有令人惊叹的新兴经济体,比如中国。而且欧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深地融入全欧洲及全球维度的经济、社会和环境过程中,这需要多国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尤金赖斯现代欧洲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洲走向联合
22、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反对美、苏霸权主义斗争中世界各地涌现出来的主要思想。(3)依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国家所采取的“协调一致的行动”。(4)综合上述材料,就如何处理国际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019 届 江 苏 省 启 东 中 学 、 前 黄 中 学 、 淮 阴 中 学 等 七 校高 三 12 月 月 考历 史 答 案1D【解析】材料讲述的是楚王问鼎,“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权力的象征。楚王作为诸侯,进军中原,问鼎轻重,说明其有称霸中原代周之心,反映出当时诸侯崛起,周王室衰微,D 项正确;春秋时期,分封制是遭到破坏而不是瓦解
23、,排除 A 项;楚国意图代周,不可能赢得周王室的尊重,B 项错误;天命观只是统治者的统治工具,而不是他们的指导思想,排除 C 项。【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联系所学,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分封制被破坏的史实分析解答。2C【解析】从图可知司马迁所指的是关中地区,实际是指作为六国之一的秦国所统治的地方,秦汉时期这个地区是政治、经济中心,交通便利,对经济的繁荣有很大的作用。故正确,选 C。“贯通南北的运河体系”是指大运河,隋朝时候开凿的,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含有的选项,即排除了 A 和 D。曲辕犁出现于唐朝,不符合题意,因此排除含有的选项,即排除了 B。3
24、C【解析】根据材料“榜出势门子弟,交相酬酢,寒门俊造,十奔六七”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豪门世族把持科举考试,说明世族权门仍占优势,故 D 项正确;材料中势门子弟,交相酬醉,而寒门俊造,十奔六七,说明没有摒除门第间的差距,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阶级流动,而是强调世故权门在唐代科举中仍占优势,排除 B;C 项选拔标准客观公正的说法,与材料出现的世族权门持科举考试的现象不符,排除。4D【解析】顾炎武论证了人的私欲产生的合理性和古圣先贤满足人的私欲形成天下之公的努力,是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主张的否定,D 项符合题意;“建国亲侯,胙土命氏,画井分田,合天下之私,以成天下之公”是举例说明古圣先贤满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启东 中学 淮阴 2019 届高三 历史 12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