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州新草桥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苏州新草桥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 12 月调研卷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 ,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人民解放军战士 ,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 。A. 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 鼎力想肋 B. 不以为然 不负众望 全力相救C. 不以为意 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 D. 不以为然 不孚众望 全力相救【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运用词语要看语境和对象。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不重视。第一处联系前后内容可以推测出应是对此不重视,故应使用“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不符合众人的希望;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的期望。第二处联系后面的句子“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 ,可以知道解放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故应使用“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敬辞,大力相助(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 ;全力相救:拿出全部力量来救助。第三处的对象是“外国” ,故应使用“鼎力相助”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词句,衔接最恰当的
3、一项是( )发展要讲节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的节奏,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_。_,_。_。_。_。发展要讲成本。农谚讲: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否则就会拔苗助长、竭泽而渔,出现不切实际的“大跃进”才有“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改革发展也如此,要学会依时而动这也启示我们发展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2 -这说的是谷雨节喜雨,种豆育秧正是时候,一旦错过,费时费力,事倍功半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
4、析与体会,同时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题干要求选出“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通读所给文段和六句话可知,整个语段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说发展要讲节奏,后一部分说发展要讲成本。横线前的语句先是总说“发展要讲节奏” ,然后举自然界的事例予以说明,所给六句话中与“节奏”有关,应放在前三空,据此排除 A 项。是“该发芽时发芽,该结果时结果”的结果,应放在第一空,据此排除 D项。是对中“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具体解释,故在前,据此排除 C 项。故选B。【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
5、、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 ,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这段文字是说青年学子对梁任公先生怀有景仰之情的原因。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 、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3.下列诗句,依“春夏秋冬”四季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残萤栖玉露,早雁拂金河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状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A. B. C. D.
6、【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内容的分析能力。解答此题,应认真分析诗句内意- 3 -象的特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作答。句, “早雁” ;是秋天典型意象;句, “燕” “碧丝”“桑” “绿枝”都是春天典型意象;句, “木槿花” “轻扇”都是夏天常见意象;句, “如”“梨花开”运用的是比喻修辞, “梨花”指的是雪花,此句描写冬天。故选 C 项。4.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A. 苏州,北京,镇江,南京 B. 苏州,西安,镇
7、江,武汉;C. 吴县,西安,洛阳,南京 D. 吴县,北京,洛阳,武汉【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诗句加点的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做个有心人,要把诗歌中、文言文中的一些文学文化常识熟记于心。“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由“寒山寺”可以判断“姑苏”是指今天的“苏州”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长安”是唐代的都城,指的是今天“西安”一带。“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中“京口”是指镇江,如辛弃疾的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提到“京口” , “瓜洲
8、”是指扬州。“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由“黄鹤楼”可推知“江城”是指武汉。A 项,判断错误, “北京”古称有燕京、蓟城、涿郡、幽州、北平、大都、京师;“南京”古称有金陵、建业、建康、应天等。C 项,错, “洛阳”古称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D 项,错。故选 B项5.阅读下面的讽刺小品,选出结尾中最符合情节的一句 书法比赛会上,人们围住前来观看的高局长,请他留字。“写什么呢?”高局长笑咪咪地提笔,歪着头问。“写什么都行。写局长最得心应手的字吧。 ”“那我就献丑了。 ”高局长沉吟片刻,轻抖手腕落下笔去。立刻,两个秀劲的大字从笔端跳到宣纸上:“同意” 。人群中发出啧啧的惊叹声
9、。有人大声嚷道:“好字,好字!请再写几个!”A. 高局长兴奋地抬起头来, “好吧,那就再抄录一首唐诗吧。 ”B. 高局长拱拱手,谦逊地说:“可不能反客为主呀,还是各位大展身手吧。 ”- 4 -C. 高局长一扬手, “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几个字龙飞凤舞,大家赞叹之余,高局长抱抱拳,“共勉共勉!”D. 高局长循声望去,面露难色说:“不写了吧能写好的就数这两个字”【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这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讽刺小品” ,其次要浏览语段,明白是讽刺所谓的书法家其实是一个赝品。A 没有讽刺意味了 B 写其谦虚,无讽刺意味 C 谦虚,无讽刺意味 D 有讽刺意味,假书法家,只会看文件,
10、批阅文件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游黄山日记徐霞客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峰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髲,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
11、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
12、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晴。 ”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 ”余如言登顶,- 5 -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选自徐霞客游记 ,有删节)注:髲 b,毛发。矼 gng,石桥。枵 xio,肚子饿。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筇:竹杖B. 公等何由得上也 由:由于C.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 胜:美景D. 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 跻:攀登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
13、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山松树特点鲜明,树身不高,树形奇特,被旅行家徐霞客称之为奇山之中的奇品。B. 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C. 智空招待作者吃了粥,又帮他安排了登山路线、午饭时间和住宿的地方,非常周到。D. 光明顶前有一块巨石,先伏后起,像是两截,在山坳里突出悬空,上面还长着松树。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2)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9. 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请简要概括。【答案】6. B 7. B 8. (1)
14、(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2)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师傅)处住宿。 9. 客观上:天气好,有帮助,有工具;主观上:心态积极(意愿强烈) ,体力充沛,讲究方法。【解析】【6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 B 项, “何由”是宾语前置现象, “由”在此处的意义应该理解- 6 -为“从” 。故选 B。【7 题详解】此题
15、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 项, “作者从莲花峰一路北下直到前海,然后又经过一段特别狭窄的山路,才到达了天门”游踪概括错误,结合文章第二节游踪可知,作者“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 ,然后“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 ”故选 B。【8 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1)句中“从左上”的“上”是方位名词作动词, “一望如玉”句中的“一”是“满” “全”的意思。 “为积雪所平”是被动句式。 (2)句中
16、“可先登光明顶而 后中食”的“中食”是“吃中饭” , “宿是师处”句中的“宿”是“住宿”意,该句是状语后置句,在“宿”和“是师处”之间省略了介词“于” 。【9 题详解】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要求概括徐霞客凭借什么成功登上黄山的,注意根据文中的重点句子“初六日,天色甚朗” “觅导者各携筇上山” “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 “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 “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概括主客观因素。【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
17、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初六日,天色很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我们)从左面往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那里的 石级被积雪铺平,满眼望去就像白玉一般。透过稀疏的(覆盖着雪的)茸茸树枝,仰望黄山群峰盘绕,唯独天都峰巍然向上挺立。走数里路后,石级更加险峻,积雪更加深厚,那些背阴的地方积雪已冻结成冰,坚硬光滑,不容脚踩稳。我独自一人上前,拿着竹杖凿冰,凿出一个孔放置前脚,再
18、凿一个孔,来移动后脚。跟从我的人都依循这一方法得以通过。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等山竞相奇秀,就像是天都峰的簇拥护卫者。从这里进去,全都是怪异的松树悬空盘结,高的不满一- 7 -丈,矮的仅有几寸,平平的树冠短短的松针,树根盘绕,树干弯曲如虬龙,越是短粗的越是苍老,越是矮小的越是奇特,没想到这神奇的山里还有这样神奇的品种啊!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之间,一群僧人仿佛是从天缓缓而降,向我们慢慢走来,都合起掌说:“我们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为了寻觅粮食才勉力走到这里。各位是从哪里上来的?”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走了。 ”后来从天都峰侧面攀
19、援上去,穿过山峰缝隙下来,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游览光明顶、石笋矼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宽仅能摩肩而行,高达数十丈,仰着脸向上攀登,阴森得令人毛骨悚然。天门里积雪更深,凿出冰洞然后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人们所说的前海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到达平天矼。平天矼上独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天矼向下走,就是所谓的后海了。大约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就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有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莲花两座山峰最高峻,它南面属于徽州府的歙县,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我到平天矼
20、时,很想朝光明顶攀登上去。已走了三十里山路,肚子很饿,于是走进平天矼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僧人都坐在石头上晒太阳。主持名叫智空,看见我们饥饿的脸色,先拿粥给我们吃,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不会是长久 的晴天。 ”于是指着一位僧人对我说:“您如果还有力气,可以先登上光明顶,然后再吃中饭,那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在这位禅师处住宿。 ”我照他所说的登上光明顶,只见天都、莲花两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峰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顶前有一巨 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那情势就像中断一样,孤立地悬在山坞里,石上有怪异的松树盘绕覆盖着。古诗词鉴
21、赏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叶梦得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注】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亲重。后高宗向金求和,梦得被调离前线,- 8 -于是上疏告老。此词即作于其间。10. 词的上阙前四句写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作用?11. 根据下阙,概括诗人表达的复杂情感。【答案】10. 诗人描绘了黄花开、霜降至、户窗掩映、山路盘曲的秋日傍晚清幽僻静的景象。 ;交代了诗人山居生活
22、环境,渲染了幽清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复杂的内心情感作铺垫。 11. 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之情;归隐山水的无奈之情;无法忘怀国家安危,时刻惦念抗金战事的矛盾之情(对的关切之情) ;对朝政腐朽无能的愤懑之情。【解析】【10 题详解】本题考核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先找到答题区间,再分析景物,概括特点,分析作用。开头两句“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点明时令。黄花盛开报来了霜降的消息,正是秋高气爽的时候。写秋,一股多写得萧瑟,这里却把秋写得很美,反映出词人的开朗胸怀。 “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欹斜” ,简朴的房子,掩映在黄花丛中,外边环绕蜿蜒的小道。由此,考生可概括出此处描绘了一幅清
23、幽、僻静的秋日傍晚乡间图。意境的描写通常是用来渲染气氛,表达诗人情感,突出主旨的。此处交代了诗人山居生活环境,渲染了幽清孤寂的氛围,为下文抒发复杂的内心情感作铺垫。【11 题详解】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解答此类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感情,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进行综合解读。通读全词,不难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交代词人先被高宗重用,后被调斋前线而上疏否老,心怀报国之志却不被重用,心情郁闷;借“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流露出恨时光白白流逝,而自己却一事无成,抒发壮志难酬的悲伤之感;“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写自己归隐山水之
24、情,但并非情愿,从前一句“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可看出,他一方想面归隐,一方面又时刻惦念抗全战事,内心充满了矛盾,还有对朝政朽无能的悲叹。考生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点睛】高考对景物形象的考查有单个景物的,也有多个景物的,有的还会考查多个意象组成的画面或意境。在筛选出景物形象的基础上,命题者常常考查考生对景物形象特点的整体把握能力,或者对某种意境特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明确考查内容。其次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意象的色彩;意象组合的特点,如动静结合、虚实- 9 -结合、点面结合等;景物形象特点的常用术语,如孤寂冷清、萧瑟凄凉、恬静闲适、生机勃勃、清新自然、雄浑壮阔、雄奇优美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省 苏州 新草桥 中学 2019 届高三 语文 学期 12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