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练习题新人教版.doc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练习题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2课《唐诗五首》练习题新人教版.doc(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2 唐诗五首(一)渡荆门送别李 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_,颔联、颈联写景,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_之情。2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你加以描绘。(不超过100 字)_3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 “山随平野尽”中哪个字用得好?试作简要赏析。_4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全诗以“行”为线索,从“孤山寺北
2、贾亭西”起,到“_”终。以“_”说明自然美景美不胜收,诗人意犹未尽的感受给读者无穷的回味。(请用诗中的原句填空)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1)颔联中两个用得极妙的动词:_、_。(2)赏析: _2参考答案(一) 1叙事 思乡 2诗人乘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展开,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诗人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心情也喜悦开朗了。点拨:本题运用【诗词画面描绘法】 。描绘诗词展现的画面分三步作答:描绘画面开阔画面分析感情。描绘时,要抓住画面的主要特征,运用描述性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述。本题在描绘画
3、面的时候要抓住群山连绵起伏的特点、长江浩荡的特点,还要考虑到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3示例:“随”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生动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点拨:要把“随”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广阔无际的原野)、情感来分析、品味。 4抒发了诗人观赏西湖早春美景的喜悦之情。点拨:此类写景的古诗,可以通过诗人所写景物的特点来体会诗人的情感。抓住本诗中“行不足”一词,结合全诗所写的丰富的景物即可体会到诗人观赏美景的喜悦之情。(二) 1绿杨阴里白沙堤 最爱湖东行不足(1)争 啄(2)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生动地描绘出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使全诗洋溢春天的活力与生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三 单元 12 唐诗 练习题 新人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