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地理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
《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地理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地理总复习第十四单元中国地理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鲁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中国地理 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 分钟 分值:9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4 分)(2019深圳模拟)下图示意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图,图中低山、丘陵地带以荒山草坡为主,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据此完成 13 题。1在甲、乙、丙、丁四个荒山草坡安置太阳能板,发电效率最高的是( )A甲 B乙C丙 D丁2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A太阳辐射强 B日照时数多C用地成本低 D面板清扫频次少3四条支流的特点及其比较,正确的是( )A河落差超过 1
2、400 mB河流域多年平均的雨水补给量最多C河春季流量比夏季大D河有凌汛现象解析:第 1 题,图示乙坡为阳坡,太阳光照条件最好。第 2 题,河西走廊气候干旱,紧邻沙漠,沙尘多,而该地位于华北平原,为半湿润区,西侧有山地阻挡,空气中沙尘颗粒要少于河西走廊,故太阳能面板清扫频次较少。第 3 题,四条河流中,河有支流且流域面积大,同时河流域位于山地的东南坡,是夏季风迎风坡而降水多,故该河流多年平均的雨水补给量最多。答案:1.B 2.D 3.B(2019广州模拟)下表是我国干旱区多年平均水汽输送统计表。据此回答 46 题。各边界输入总量所占比例(%)各边界输出总量所占比例(%)年输入总量/107t 东
3、 南 西 北年输出总量/107t 东 南 西 北14.78 0.0 16.6 54.8 28.6 12.86 96.2 3.0 0.0 0.84.影响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的最主要气流是( )A信风 B西风C东南季风 D东北季风5我国干旱区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 )2A大西洋 B北冰洋C太平洋 D印度洋6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 )A河流 B湖泊C冰川 D土壤解析:第 4 题,表中显示年输入量最大的是西边界,则输入水汽最多的是西风。注意信风对我国影响很小;东南季风对西部干旱区影响很小。第 5 题,由上题可知,我国干旱区水汽输入主要通过西风带来,由位置可判断水汽的最主要源地是大西洋。第 6
4、题,我国干旱区年盈余的水汽主要储存于高山地区的冰川。干旱区的河流、湖泊少,故不是水汽储存区域;土壤干燥,以沙土为主,也不是水汽储存区域。答案:4.B 5.A 6.C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 78 题。7关于该区域土壤颗粒物平均粒径空间变化及其成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风力堆积作用B由西北向东南减小 流水堆积作用C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风力侵蚀作用D由东南向西北减小 流水侵蚀作用8该区域建有大量的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A发电、灌溉 B防洪、抗旱C调节气候 D拦沙蓄水解析:第 7 题,读图,根据图示区域经纬度位置判断,该区域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高原土壤颗粒物是随着西北风从
5、我国西北内陆及中亚沙漠地区迁移而来的。随着风速的降低,颗粒物粒径较大的先沉积下来,而颗粒物粒径较小的后沉积,所以颗粒物粒径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这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 8 题,图示区域位于黄土高原,海拔较高,地表沟壑多,地势起伏大;位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区域植被覆盖差,水土保持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土质疏松,容易被侵蚀。当地建有大量堤坝是为了拦沙蓄水,以防止水土流失。答案:7.A 8.D(2019厦门质检)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 20 km,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示意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据此完成 911 题。9影响甲地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地理 复习 第十四 单元 中国 综合 检测 解析 鲁教版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