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doc
《2019版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中化学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1节原电池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修4.doc(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第四章 第一节 原电池基 础 巩 固1有 a、b、c、d 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及部分实验现象如下: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a 极质量减小,b 极质量增加b 极有气体产生,c 极无变化d 极溶解,c 极有气体产生电流从 a 极流向d 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C )Aabcd BbcdaCdabc Dabdc解析:由第一个装置可知 a 极溶解,故 a 极是负极,可知金属活动性 ab;第二个装置依据氧化性,还原性的规律可知金属活动性 bc;由第三个装置得金属活动性 dc;第四个装置电子从 da;故金属活动性 da。2理论上不能设计为原电池的化学反应是( B )ACH 4(g)2
2、O 2(g) CO2(g)2H 2O(l) HAl),Al 作正极,Al 电极上产生气泡;当 NaOH 溶液是电解质溶液时,Al 作负极(Mg 不与 NaOH 溶液反应),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Al2OH 2H 2O=2AlO 3H 2。通过本题可知,原电池的两电极与电 2解质溶液有关,电解质溶液不同,导致两电极发生改变(正负极变化);将 b 中两电极取出,电解质溶液中含有 AlO ,是 NaOH 和 NaAlO2的混合溶液,所以逐滴滴加稀硫酸,应先中和 2掉 NaOH,再与 NaAlO2反应生成沉淀,当稀硫酸过量时,Al(OH) 3沉淀逐渐消失。能 力 提 升1(2017辽宁锦州高一期末)
3、如图所示是 Zn 和 Cu 组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上的记录如下,则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D )Cu 为负极,Zn 为正极Cu 极上有气泡产生,发生还原反应SO 向 Cu 极移动24若有 0.5 mol 电子流经导线,则可产生 0.25 mol 气体正极反应式:Cu2e =Cu2 ,发生氧化反应电子的流向:CuZn5A BC D解析:锌和铜组成原电池,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错误,铜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发生还原反应,故正确;硫酸根离子向锌极移动,故错误;当有 2 mol 电子转移时,生成 1 mol 氢气,所以当有 0.5 mol 电子转移时,生成 0
4、.25 mol氢气,故正确;铜为正极,H 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H 2e =H2,故错误;电子从锌电极经过导线流向铜电极,故错误。2(2018山东济南)实验发现,298 K 时,在 FeCl3酸性溶液中加少量锌粒后,Fe 3立即被还原成 Fe2 。某夏令营兴趣小组根据该实验事实设计了如图所示原电池装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A该原电池的正极反应是 Zn2e =Zn2B该电池总反应为 3Zn2Fe 3 =2Fe3Zn 2C该电池铂电极上有气泡出现D左烧杯中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解析:A、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是 Zn2e =Zn2 ,正极反应是 Fe3 e =Fe2 ,选项 A
5、错误;B、该电池总反应为 Zn2Fe 3 =2Fe2 Zn 2 ,选项 B 错误;C、铂电极上的反应为 Fe3 e =Fe2 ,电极上没有气泡出现,选项 C 错误;D、左烧杯中反应为Fe3 e =Fe2 ,溶液的血红色逐渐褪去,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 3某同学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 2Fe3 Fe= =3Fe2 来设计原电池。下列设计方案中可行的是( B )A电极材料为 Fe 和 Zn,电解质溶液为 FeCl3溶液B电极材料为 Fe 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 Fe(NO3)3溶液C电极材料为 Fe 和石墨,电解质溶液为 FeCl2溶液D电极材料为石墨,电解质溶液为 FeCl3溶液解析:据反应 2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中化学 第四 电化学 基础 原电池 课时 作业 新人 选修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