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8古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
《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8古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历史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专题18古代史部分综合应用(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古代史部分综合应用 1西周分封时,青铜器被作为权力象征的礼物,由周王赐给诸侯,诸侯带着它去建立自己的领地。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的比例减少。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A青铜器铸造水平停滞不前B青铜器的实用价值大C “礼崩乐坏”的局面形成D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答案】C【解析】根据题意,西周时期的青铜器多用于礼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用于礼器的比例减少,反映了分封制的瓦解,即“礼崩乐坏” ,故 C 项正确。2孟子认为:“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孟子公孙丑上)对此阐释,最合题意的是( )A政治生活是伦理道德生活的延伸B强调道德在
2、社会生活中的价值C重视德教在仁政施行中的作用D德行是王位继承的主要考量因素【答案】B3考古发现,商代墓葬中殉葬人数动辄数十人甚至数百人,而西周时期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而且此现象主要集中在西周早期,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这表明西周( )A形成了重视民力的思想B各级大宗享有祭祀特权C开发私田需要大量奴隶D儒学提倡尊重人的价值【答案】A【解析】材料 “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 “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减少殉2葬人数,说明西周重视民力,故 A 项正确;材料“用奴隶殉葬、祭祀等现象比较少见” “中期以后基本未出现”与祭祀权无关,故 B 项错误;C 项过于片面,故 C 项错误;西周时期还未
3、形成儒家学派,故 D 项错误。4秦代北方的郡只相当于今天的一两个地区,河东郡就略似今天山西省的临汾、运城两地区;而南方的郡有如今天的一个省或更大,九江郡起初就相当于今天安徽省及江西省的大部。后来南方政区的幅员越变越小,其政区幅员的变化效率比北方要快。这种变化表明( )A统治疆域的扩大 B北方经济的衰落C中央集权的加强 D政区细化的趋势【答案】C5据考证,战国之前的传世作品中均无“黄帝”的史料,之后始现“黄帝”之说,如传世的吕氏春秋 史记等记载的历史皆从黄帝开始。到了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这说明( )A百家争鸣的兴起奠定了黄帝至尊的地位B宗法制对这一共识的形成具有决定作用C华夏民族
4、皆源自于黄帝的嫡亲血缘关系D国家统一有助于血缘系统一体化的形成【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秦汉时期,黄帝已成为大家认可的祖先” ,可知当时大一统的社会环境对于社会血缘关系的促进作用,故 D 项正确。6察举是自下而上推贤荐才,虽然被荐者最终是否中选、如何任用是由中央、皇帝来决断,但高门权贵、封疆大吏自是不会全然一片公心,在为国抡材的公义之外,挟带私意、兜售私恩必不可免。材料内容表明察举制( )A具有历史的进步性B实质上是世官制的延续3C有其不可回避的弊端D已发展为九品中正制【答案】C【解析】 “但高门权贵、封疆大吏自是不会全然一片公心,在为国抡材的公义之外,挟带私意、兜售私恩必不可免”表明察举制
5、的弊端,故 C 项正确。7汉武帝即位后,改变了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拜相后始封侯。汉武帝此举( )A加强了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B强化了相权对中央集权的控制C削弱了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D化解了相权与君主集权的冲突【答案】A【解析】汉武帝“改变以前专用功臣列侯及其子弟为相的传统,开始擢用没有政治背景的一般士人为相” ,意在削弱贵族政治,丞相由皇帝亲自擢选也能加强丞相对皇帝的依赖性,故 A 项正确。8两汉时期,地方长官(郡太守)拥有自辟僚属和察举大权。长官与僚属形同君臣,长官升调或僚属离职后,长官依旧自居“故主” ,僚属则成为“故吏” 。这主要体现了(
6、)A依附关系根源于察举制B家天下的观念根深蒂固C早期官僚政治尚不成熟D郡县制下地方权力很大【答案】C9唐代元稙织女词中吟道:“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在中国古代,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一现象源于( )4A手工业者为防止技术外流而采取的保护措施B古代传统手工业没有产品交易的市场C手工业工艺水平低下社会生产力发展迟缓D官营手工业服务对象和技术传承具有特殊性【答案】A【解析】 “手工业者为了技术的世代传承,不惜牺牲儿女婚姻幸福,使民间技术的传承走向封闭”这是为了防止技术外流采取的保护措施,故 A 项正确。10宋朝负责丝织的绫锦院,在
7、宋太宗端拱元年有兵匠(织工)1 034 人,宋真宗咸平年间拥有锦绮机 400 余张。宋徽宗崇宁三年建立了文绣院,招收刺工 300 人。东京还有与纺织紧密相关的西内、东内染院,西内染院有工匠 613 人。这表明当时( )A已出现从事纺织业的专业户B官营和民营手工业发展都很快C官营手工业生产效率较高D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答案】D【解析】根据题目中“兵匠(织工)1 034 人” “锦绮机 400 余张” “刺工 300 人” “西内染院有工匠 613 人”得出官营手工业规模大,分工细,故 D 项正确。11 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 。这
8、说明当时( )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答案】C12古代中国科技著作往往以“经”命名,如医药学的黄帝内经 难经 本草经 ,数学的算经十书 ,还有天文经、星经、茶经、水经等,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5注解方式。这反映出古代科技发展( )A具有儒学化特征 B追求人与自然和谐C为封建统治服务 D受益于儒学的推动【答案】A【解析】据材料“在编写方式上也往往模拟经学的注解方式”可知,用经学的注解方式编写科技著作,说明古代科技发展具有儒学化特征,故 A 项正确。13西汉中期以后,皇帝在下达诏令时,动辄引经据典。而司
9、法官吏在决议时也常常追求“应合古义” ,从而在司法领域出现了一股“春秋决狱”之风。该现象反映出( )A司法官吏判案依据是四书五经B皇帝的诏令必须符合司法程序C司法成为皇帝专制统治的工具D儒学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依据【答案】D【解析】 “西汉中期以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材料中“在司法领域出现了一股春秋决狱之风”是在司法领域的体现,故 D 项正确。14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 ,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 。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A反对思
10、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D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答案】A15下图为湖北云梦秦墓出土的竹简局部图。这批简牍写于秦统一前后,内容多为当6时施行的法律,书体主要为秦隶。该简牍说明当时( )A政局动荡影响文字统一B文字书写出现简化趋势C隶书成为法定通用书体D法律文书使用独立书体【答案】B1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 )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答案】A【解析】词曲(戏曲)的
11、内容取自“街谈巷议” ,形式“直说明言” ,这就推动词曲(戏曲)世俗化,故 A 项正确。17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为防止布政使司长官专权,每一布政使司又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举措体现了( )A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的意图B三权分立的民主化的特点C宰相权力下放地方的趋势7D制约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各行职权,权力分化,又设左右布政使防止专权,可知该举措的目的是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故 D 项正确。18王夫之曰:“村野愚懦之民以有田为祸,以得有强豪兼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年高 历史 解读 热点 难点 突破 专题 18 古代史 部分 综合 应用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