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
《(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专用)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单元闯关检测(含解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单元闯关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1.(2017 江苏三市模拟)英人约翰汤姆逊曾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该“敌对”行为发生在(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答案 A 本题考查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开始于广州,由于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英军没有得逞,沿着东南沿海北上扬子江,在镇江展开一场中英军事对峙,故 A 项正确。2.(2018 江苏徐州模拟)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
2、条约后,于 1844 年 11 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 )A.耆英为其签约出卖国家主权的行为辩解B.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C.一系列条约的签订达到了抚靖羁縻的目的D.清政府以签约展示天朝上国的外交诚信答案 B 依据题干中“钦差大臣耆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再结合时间“1844 年 11 月”可知此时的中国已经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失败,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
3、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清政府对鸦片战争的长远危害认识不清,不惜对外妥协退让,委曲求全,因此 B 符合题意。3.(2018 江苏南京三模)“它(的失败)对中国社会造成多方面的灾难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这里的“它”是指(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答案 B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精神上的强击,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认识的亟变”指的是甲午战争虽然是中国之巨祸,但却客观上唤醒了国人的民族意识、激发了政治变革思潮,故 B 项正确。4.(2018 江苏盐城三模)以下为晚清政府的一道上谕
4、。与上谕中的“外侮”相关的是( )2A.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自强求富”改革由此开启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被迫签订辛丑条约答案 D 由题干中的“团教不和”可知指的是义和团与天主教之间的矛盾导致上述变故,据此可知这里涉及的“内讧外侮”分别指的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据此可知 D 符合题意。外国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实现的,故排除 A;“自强求富”改革开启于洋务运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B;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不合题意,故排除 C。5.(2018 江苏南通一模)“这文件之所以鼓舞人民,是因为人民希望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
5、的经济竞争和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总的说来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这一评论中提到的“文件”( )A.充分调动农民阶级的生产积极性B.兼具革命性和空想性的双重特点C.激发农民阶级开展反帝爱国运动D.反映的是革命派民生主义的诉求答案 B 材料中“消灭清朝农村社会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平等主义社会使命至少跟它的种族排满主义一样有吸引力”表明该文件是天朝田亩制度,它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A 项错误;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与材料中“一劳永逸地消灭清朝农村社会无情的经济竞争和
6、剥削,而代之以真正的公有制秩序”相符,但是,它所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B 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尚未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C 项错误;该文件反映的是农民阶级的诉求,D 项错误。6.(2018 江苏常州期末)某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人口的变化时,根据相关资料编制了下面的表格。据表格信息,推断导致此时期三省人口锐减的最主要因素是( )1851 年、1874 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情况统计表省份 1851 年 1874 年3安徽 约 3760 万 不足 1460 万江苏 约 4430 万 不足 2000 万浙江 约 3000 万 不足 1100 万A.太平天国运动时
7、期战争的冲击B.通商口岸开放后对人口的吸引C.列强发动两次鸦片战争的恶果D.近代工业兴起对劳动力的吸纳答案 A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1874 年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人口和 1851 年相比,明显减少,这主要是受太平天国运动的冲击所致,A 项正确;安徽、江苏、浙江三省也有通商口岸开放和近代工业兴起,B、D两项排除;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在 18401842 年,C 项错误。7.(2018 江苏扬州考前调研)下图为发表于 1911 年 12 月 14 日神州日报的时事漫画万目一的。此漫画反映了民众( )A.触发武昌起义 B.反对君主专制C.欢庆民国成立 D.声讨帝制复辟答案 B 1911 年 12 月
8、正是武昌起义之后,万目一的中的共和体现了民众反对君主专制,渴望共和的想法,B 正确。武昌起义是 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的,A 错误;民国成立是在 1912 年 1 月,C 错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在 1915 年,D 错误。8.(2018 江苏苏州期末)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 )A.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B.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C.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D.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4答案 C “宪法者非
9、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说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因人设法,人治和法治的理想存在矛盾,C 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专制统治的信息,A 错误;临时约法没有体现革命派思想,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二人的矛盾,D 错误。9.(2018 江苏镇江模拟)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某驻华公使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答案 C 辛亥革命指的是孙中山领导
10、的推翻清政府的革命,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故 A 项错误;国民革命指的是 1924 年到 1927 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革命,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和“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故 C 项正确;抗日战争是抵抗日本侵略并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与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不符,故 D 项错误。10.(2018 江苏南通等七市三模)红军老战士肖锋的日记记载:我们准备在泸州、宜宾间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江苏 专用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三 单元 闯关 检测 解析 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