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1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 史注 意 事 项 :1 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粘 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 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2、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 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I 卷(选择题)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题1明中叶以后徽商日益繁盛,相当一部分人在外经商致富,便回家乡购置十地。此后,民间的土地纠纷愈演愈烈,漏报、少报土地户籍以及增多及减少和管辖不明的弊端较多。于是,明政府于万历九年制定了田亩丈量条例。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解决民间土地纷争C加强对土地的管理D禁止民间土地买卖21759 年,两广总督李侍尧上奏
3、乾隆皇帝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据此可知,当时( )A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B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C官员鼓励海外贸易的活动D市场扩大推动桑蚕业发展3唐高祖明确规定“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太宗两次颁布敕令,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武宗亦强调:“受禄之家,食禄而已,不与人争业,然后利可均布,人可家足。”这表明唐代( )A官员经商行为得到了有效控制B重农抑商政策开始瓦解C政府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D注重维持社会的等级制度4下列手工业生产技术最早出现于唐代的是( )A青铜制造中的金银错技术B冶铸业中切削、抛
4、光、焊接技术C漆器制造中的夹纻技术D印刷业中的双色套印技术5两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重要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 )用水力鼓风冶铁发明了灌钢法瓷器生产技术逐渐成熟使用花楼机ABCD6据现有的资料证明:从陕西到山东,从河北到江西,包括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在内,都有早商铜器的发现。在郑州曾经发现两处较大的早商铜器作坊遗址。由此推理商朝( )A青铜器生产出现区域化B青铜冶铸技术成就斐然C官营冶铸业占主导地位D青铜器制造业规模巨大7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春秋战国农耕时说:“上田,夫食九人。下田,夫食五人。可以益,不可以损。一人治之,十人食之,六畜皆在其中矣。”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自然经济正式形
5、成B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2C土地私有制的确立D农业动力和工具革新8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 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B土地兼并严重C坊市制度崩溃D政府管理失控9西汉初年一度“纵民铸钱、冶铁、煮盐”,汉武帝时期,国家设盐铁丞,各郡县设盐官或铁官,专门负责经营盐铁的制造和销售。这一变化( )A确保了盐铁生产的质量B削弱了豪强的经济实力C减轻了民众的生活负担D开启了盐铁官营的先河10唐代宗大历二年(767)五月,下了“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
6、毁拆”的诏令。唐德宗贞元四年(788)二月,再次下诏:“京城内庄宅使界诸街坊墙,有破坏,宜令取两税钱和雇工匠修筑”。这从侧面反映了( )A市民与政府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B城市市政建设工程破坏相当普遍C资本主义萌芽大量存在D坊市制度一定程度上遭到破坏11达伽马的航海笔记写道:“(1498 年)4 月 7 日,我们到达蒙巴萨城(非洲东部城市)我们忽然想到要和这里基督徒见见面,并希望能在翌日和他们同去做弥撒。”这说明( )A航行的主要目的是传教B西班牙国王支持其航海C基督教此前已传入非洲D船队的目的地是地中海12据有关资料显示,到 1846 年时,德国织布行业还几乎闻不到机器的隆隆声,即便是纺
7、织业最发达的普鲁士,其棉织机使用动力的仍不到 40%。这表明德国当时( )A国家分裂阻碍经济发展B与英关系紧张制约技术传播C近代机器工业发展缓慢D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13十六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马尼拉帆船贸易,在浩渺的太平洋上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藉此,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反过来,美洲的作物烟草、玉米、甘薯,以及墨西哥的银元等传播到中国。这条太平洋丝绸之路的开辟( )A引起了菲律宾的“价格革命”B促进了中国工商业市镇的发展C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完成了美洲的资本原始积累1419 世纪最后 30 年,美国作为一个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其资本积聚之神速、工业发
8、展之迅猛,最先完成了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成为“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这主要得益于( )A早期的殖民掠夺B蒸汽动力的普及C工厂制度的出现.D第二次工业革命15马克思指出:“当贸易在英国已发展到手工劳动不再满足需求的时候,人们就感到需要机器了。”马克思在此强调的是( )A英国海外贸易迅速发展B英国传统手工工场日益兴旺C英国机器工业发展迅速D市场扩大刺激工业革命兴起16“它以东印度公司为组织形式,逐步占领了跨越非洲和亚洲的诸多重要贸易据点,1619年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建立第一座城市,并以此为基地在东方编织起囊括台湾在内的庞大商业贸易网络。”材料中的“它”是( )A西
9、班牙B葡萄牙C英国D荷兰17“孩子们围观着这些外国人,他们正在土地上插进一根大理石柱,柱身上刻着文字,那是用葡文写着:在耶稣基督诞生后 1498 年,葡萄牙君主国王曼努埃尔,派王室侍臣发现这块土地,并竖立这个标志。”这里的“侍臣”应是( )3A迪亚士B达伽马C哥伦布D麦哲伦18在经济史上第一个采用机器生产的部门是( )A毛纺织业B棉纺织业C机器制造业D汽车制造业19英国工业化起步的最早迹象源于两大领域的联动发展,它们是( )A棉纺织业蒸汽机B蒸汽机发电机C蒸汽机交通运输业D通讯技术化学工业2015 世纪下半叶,英国有人形容“羊蹄可以把泥土变成黄金”。这喻指的历史现象是( )A圈地运动B手工工场
10、C君主专制D民族国家211942 年国民政府财政部宣布:“查盐为日用必需品,关系国民经济至巨,业经中央决定实行专卖,所有过去原有专商引岸及其他关于私人独占盐业之特殊待遇及权益,应即自专卖实行日起一律废除。”这一政策( )A推动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展B其目的是适应抗战的需要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D抑制了官僚资本膨胀的势头22“清政府不情愿地迈开了以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为主的近代化步伐。它的建立源于军事上的需要,它的发展和影响,又远远超出了军事的范畴,它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和上海城市经济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材料中的“它”是( )A发昌机器厂B福州船政局C江南制造总局D轮船招商局2318
11、81 年,南海县知县徐赓陛发布了“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的公开布告,查封了当时县内各缫丝厂的机器(包括继昌隆缫丝厂),并给机器缫丝业定了几条罪状:一是擅制机器缫丝,并未禀明立案。二是男女混集,易生瓜李之嫌。三是共有机器十一座,应用四千四百余人,以一敌十较之,实夺四万四千余人之生业自应永远勒停,以安民业。这一事实反映( )A民族工业尚未获得清政府的正式承认B封建势力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C民族工业的兴起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官僚资本的压迫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241881 年南海知县徐赓陛以继昌隆丝厂“专利病民”、“夺人生业”、“男女(工人)混杂,易生瓜李之嫌”为由,下令予以封闭,该厂被迫迁往澳门。直
12、到徐赓陛调离后,才又迁回南海。以下关于该类企业的说法正确的是:( )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而建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受到封建势力的压制和摧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建立败坏了社会风气;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在其基础上产生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ABCD2520 世纪某一时期,中国政府“废两改元”“法币改革”“改订新约”举措频频。该“政府”应指( )A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B中华民国南京国民政府C中华民国北洋军阀政府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261943 年,在国统区 3700 余家工业中,官营的 600 余家,民营的 3100 余家。但官营的占资本总额 69%,民营的只占 31%。这一状况( )A抵制了列强的经
13、济侵略B推动了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4C有利于持久抗战的需要D建立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271923 年初,上海华商各纱厂因花贵纱贱相继停工。为挽救中国棉业,“棉纱大王”穆藕初与上海华商纱厂联合会的同事们积极活动,筹划按国际惯例组织中华棉业银公司,但农商部因部分议员和内阁阁员的反对而搁置此提议。材料反映了( )A一战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发展B政府反对中国成立垄断性质的大公司C军阀割据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工人运动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28陈旭麓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性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14、主要指洋务运动( )A发动“商战”,抵制了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B开办近代企业,诱导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C创办新式学堂,改变了封建政府的文化教育体制D改革政治体制,开启了君主立宪的民主宪政之门2919 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 )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30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因此他( )A在上海创办发昌机器厂
15、B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C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D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5第 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 II 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 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
16、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此时期海外贸易活跃和白银流入中国的主要原因。(2)分析白银流入中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3220 世纪 30 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291932 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 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 19271931 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 47.1%,羊毛从 1928 年的每磅 37 便士下降至 1931 年的每磅 14.7 便士。1931 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 19271929 年增长了 17%,与此同时
17、,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材料二 1931 年 11 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 20 世纪 30 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以上材料摘编自刘倩20 世纪 30 年代的英国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
18、出 20 世纪 20 年代末至 30 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困境采取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响 o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0 年许多农民给各级苏维埃机关提交请愿书,奥格涅茨省的一个农民在信中写到:“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新的沉重的负担我们毫无怨言地承受着这些重担。”陈新明苏联演变与社会主义改革材料二新经济政策成功地解决了战时遗留的危机。到 1926 年时苏联的农业产量已经达到1914 年以前的水平在 1925 年
19、逝世前不久,列宁已经决定要继续实行新经济政策,他认为这是通向社会主义的最佳道路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的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俄农民所述的“新的沉重的负担”主要是由当时什么政策中的哪项措施直接导致的?(2)材料二中列宁倡导的新经济政策主要采取了哪项措施成功地解决了农业问题?(3)材料三中毛泽东主要批评的是斯大林模式中在经济方面的哪种做法?试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农田租佃制产生于春秋战
20、国时期,长期以来,佃农对地主大多表现为直接的人身隶属关系。宋代“不立田制”,土地交易空前频繁,土地所有者与租佃者间的关系逐步演变为土地所有者、二地主(即租地转包者)和租佃者间的关系。尽管存在主仆名份,但政府承认主户和客户(有的是佃户)“皆齐民”。当时法律规定主佃双方要履行官版契约,佃户不能在租佃期离开佃种土地,如期限满则可离开。明代,租佃契约通常都写明不许将田地“转佃他人”、“私相授受”。清代永佃制盛行,地主将土地所有权分割成田底与田面,并将土地经营权以田面权形式转让与佃农。从此,地主对于田底,佃农对于田面,分别享有占有、收益和处置转让的权利据赵冈历史上的土地制度与地权分配等材料二近代以后,敞
21、田在英国仍普遍存在。这些土地掌握在不同的所有者手中,并且分成许多小块,“混杂地散布着”,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土地收益的增长。随着圈地运动的进行,所6有权不清的敞田等土地被圈围起来,变成领主或某个人私有的大牧场或大农场。据统计,到 1790年,400 家大地主所有者拥有的耕地占全国耕地的 20%25%,而个体农民的只占 15%20%以贵族为核心的大地产者不愿再依照传统把土地分成小块交给佃户经营,他们或者自行招募农业工人直接经营农牧场,或者把土地交给租地资本家,坐享地租。而且,许多土地所有者还投身其他领域,特别是与地产密不可分的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在工商业中大显身手。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等(1
22、)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租佃制的新变化。从宋至清租佃制度长期存续,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国与近代英国土地制度的差异,并分析英国土地制度的变化对英国历史产生的影响。2018-2019 学 年 湖 南 省 湘 潭 市 第 一 中 学高 二 下 学 期 开 学 考 试历 史 答 案1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政府制定田亩丈量条例,有利于加强土地税收的管理和征收,故明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故 A 符合题意;解决民间土地纷争并不属于主要目的,故 B 不符合题意;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仍然是为了保障土地税收,故 C 不符合题意;
23、明政府制定田亩丈量条例并不等于禁止民间土地买卖,故 D 不符合题意。2D【解析】根据材料“均以丝货为重其货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卖与各行商转售外夷。”说明国外市场的扩大推动了蚕桑业的发展,D 选项符合题意。材料无法体现政府阻挠农产品的商品化,A 选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农民弃农经商的现象严重,B 选项错误。当时我国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C 选项错误。3C【解析】材料“食禄之家,不得与下人争利”“禁止五品以上的高级官员出入市场”体现的是政府限制官员经商,是力图维护社会的商业秩序,C 正确;材料只是说明政府政策,但并没有说明结果,排除 A。B 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排除;政府限制官员与商争利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湘潭市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 学期 开学 考试 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