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双牌县第二中学2019届高三地理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双牌二中 2019 届高三 12 月月考试卷(三)地 理一、选择题。下图为我国东南丘陵某小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 50 米,小船上的桅杆顶端Q 与水面高差为 10 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 理论上,R、Q 两点的高差最小值、最大值分别最接近A. 351 米 429 米 B. 341 米 429 米C. 351 米 439 米 D. 341 米 439 米2. 、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 B. C. D. 【答案】1. D 2. B【解析】【1 题详解】由图中附近山峰高 620 米,等高距 50 米,可读出河流两岸等高线为 100 米,河流海拔高度为 50100 米,小
2、船上的桅杆顶端 Q 与水面高差为 10 米,可知 Q 值为 60110,R 值为450500 米,两地的高差为 340440 米,最小最大值分别最接近 341 和 439,D 正确。【2 题详解】单位距离内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大,图中段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大,B 正确。冰川物质平衡又称冰川物质收支,是指某时段冰川固、液态水的收支状况(正平衡说明冰川增加,负平衡说明冰川退缩)。斯瓦尔巴地区位于北欧北大西洋暖流的最北端。右图为该地区某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统计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3. 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平衡A. 冬季平衡波动较大 B. 总体呈负平衡趋势C. 年际平衡变化较小 D. 年内季节变
3、化不大4. 导致该气象站冰川物质冬、夏平衡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夏季地处迎风坡降水量丰富 B. 冬季受暖流影响,降水量较少C. 夏季气温升高,冰川消融量大 D. 冬季降水少,冰川积累波动变化小【答案】3. B 4. C【解析】【3 题详解】由图可知,该气象站从 1995-2010 年,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冬季平衡波动小;从图中看夏季冰川物质平衡为负值,冬季冰川物质平衡为正值,总体上夏季冰川物质平衡的数值变化大于冬季,所以总体来看,从 1995-2010 年,该气象站的年际冰川物质平衡和季节波动较大且呈负平衡趋势,B 正确;年际平衡变化较大,年内季节变化大。【4 题详解】全
4、球气候变暖,特别是夏季气温升高使得冰川消融量大,使得夏季呈负平衡,C 正确;如果夏季降水多,冰川物质平衡应该为正平衡;该气象站冬季和夏季均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降水多,其冰川物质平衡才能是正平衡。我国甲、乙两地相距约 20 km,但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很大。下图示意两地年降水量的日变化。读图完成下列各题。5. 影响甲地降水日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3 -A. 纬度 B. 地形 C. 植被 D. 洋流6. 与乙地相比,甲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原因主要是A. 降水量较多 B. 气温日较差较大C. 病虫害较少 D. 土壤水分较多【答案】5. B 6. D【解析】本题有一定难度,对学生读图能力
5、、分析地理事物能力以及知识运用能力要求较高从图中可知:甲乙两地降水的日变化特点不同主要表现在降水集中分布在昼夜的差别【5 题详解】注意题干条件:“甲、乙两地相距约 20 km, ”说明两地相距很近,故可以把纬度和洋流排除,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山谷风及其天气。谷内多夜雨,山坡上多白天降雨,故影响的因素主要是地形,C 可排除,答案选 B。【6 题详解】甲地降水集中分布在夜里(20 时-次日 6 时) ,蒸发量小,所以土壤水分较多;而乙地降水主要集中在昼(11 时-20 时) ,蒸发量大故选:D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7. 图中A. 甲处的岩层多气孔构造 B. 图示区域发生了三次褶皱
6、C. 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 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8. 下列地质作用由早到晚依次发生的是A. 褶皱、断层、岩浆侵入、沉积、侵蚀- 4 -B. 断层、褶皱、侵蚀、沉积、岩浆侵入C. 褶皱、断层、侵蚀、沉积、岩浆侵入D. 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侵蚀【答案】7. C 8. C【解析】【7 题详解】甲处岩石为花岗岩,岩石较为致密,气孔构造为玄武岩等喷出岩特有的;根据图中岩层的分布,图示地区只出现过两次褶皱;岩浆岩侵入与沉积岩交会处形成高温环境,易产生变质岩;溶洞为石灰岩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据此分析选 C。【8 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该图最底层岩层错位,错位岩层都为倾斜分布,故
7、褶皱发生在断层之前,上部岩层覆盖住第一次褶皱的岩层,故应该是先侵蚀形成水平面,再沉积,最后岩浆侵入大多数沉积岩。据此分析选 C。【点睛】岩浆冷凝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的岩浆岩为喷出岩,多由气孔构造,以玄武岩为代表;未喷出地表在地表以下冷却凝固的岩浆岩为侵入岩,一般比较致密,以花岗岩为代表。读我国某区域 1 月 0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9. 影响图中 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有A. 纬度、河流 B. 河流、山脉C. 山脉、纬度 D. 植被、土壤10. M 河 R1和 R2两点流速与流量的比较,正确的是A. 流速:R 1R 2 流量:R 1R 2B. 流速:R 1R 2 流量:R 1R
8、2C. 流速:R 1R 2 流量:R 1R 2- 5 -D. 流速:R 1R 2 流量:R 1R 211. M、N 两河及流域相比M 河的结冰期较长 N 河的含沙量较大 M 河流域植被四季常绿,N 河流域冬季草木枯黄 M 河流域冬季降水丰富,N 河流域夏季降水丰富A. B. C. D. 【答案】9. C 10. D 11. B【解析】【9 题详解】图中 1 月 0等温线是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即与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削弱作用,导致秦岭以南地区 1 月平均气温大于 0,所以影响图中 1 月 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C 项正确。【10 题详解】R1 河段位于沉积作用明
9、显区,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R2 河段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R1 位于上游,R2 位于下游,在 R1、R2 间有支流汇入,故 R1 河段流速、流量均小于 R2 河段流,故D 项正确。【11 题详解】M 为长江,N 为黄河,黄河的纬度高,冬季温度低于 0,结冰期长;长江纬度低,位于亚热带,冬季气温高于 0,无结冰期,错。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比长江大,对。长江流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黄河流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对。长江、黄河大部分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错,故 B 项正确。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
10、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2. 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6 -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乙上升气流较强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丙上升气流较强A. B. C. D. 13. 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A. 大气吸收强 B. 大气逆辐射弱 C. 大气反射强 D. 地面反射减弱【答案】12. B 13. B【解析】【12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锋面气旋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乙、丙两地相比,乙近地面风力较大,丙较小,错,正确;乙处为冷锋,空气被迫爬升,上升气流较强,丙处为暖锋,暖空气徐徐爬山,上升气流较弱,正确,错;因此,故选
11、 B。【13 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雾的成因。大雾天气,主要是指由于近地层空气中悬浮的无数小水滴、或小冰晶造成水平能见度不足 500 米的一种天气现象。一般大雾形成主要有三个条件:首先近地面层水汽比较充沛,也就是空气中湿度很大。其次是近地面空气中水汽要达到饱和,就会有小水滴的形成。第三是空气中有大量尘埃、烟粒等。雨过天晴后,云层少,晚上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此时空气湿度较大,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B 正确。故选 B。下图为“某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 ,箭头表示河水流向,实线、虚线分别表示该河段河面 1 月、7 月的平均宽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4. 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
12、述,正确的是A. 河流 1 月输沙量少于 7 月B. 水循环 7 月不如 1 月活跃- 7 -C. 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D. 流域植被以温带针阔叶混交林为主15. 甲、乙、丙、丁四处河岸流水侵蚀作用最显著的是A. 甲 B. 乙 C. 丙 D. 丁【答案】14. B 15. C【解析】【14 题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河流 l 月河面宽度大于 7 月,说明 1 月流量较 7 月大,则河流 l 月输沙量多于 7 月,A 错;因 7 月流量较 1 月小,所以水循环 7 月不如 l 月活跃,B 对;该河在北半球,1 月流量大,说明径流量不与气温呈正相关,C 错:该河最有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流域植被以
13、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D 错。【15 题详解】河流曲流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四地都位于河流弯曲处,乙和丙位于凹岸,侵蚀为主;甲和丁位于凸岸,堆积为主。所以流水侵蚀作用显著的要在乙和丙处选择,但丙处 7 月河岸线的间距比乙处大,说明枯水期河流水量更大,侵蚀作用更明显,所以丙侵蚀作用更显著。下图为气压带、风带模式示意图(图中纵坐标表示纬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6. 对该季节下列各纬度带大洋东岸气流运动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半球 510地区主要盛行上升气流B. 图示半球 1020地区盛行东北风C. 图示半球 3040地区盛行西北风D. 图示半球 2030地区盛行上升气流17. 下列四幅图
14、所反映的气候类型与上图中 M 点气候类型相同的是- 8 -A. B. C. D. 【答案】16. C 17. B【解析】试题分析:【16 题详解】根据图中的纬度分布判断为南半球,图示为南半球 30附近的副热带高压,且此时向北移,说明为北半球夏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向北移,故图示半球的 510受东南信风控制;图示 1020地区盛行东南风;图示 2030受负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而图中 3040地区为南半球的盛行西风影响,为西北风。故选 C。【17 题详解】据图可知,M 点位于南纬 1020之间大陆西岸,故应该为热带草原气候。从图中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甲为热带雨林气候,乙为热带草原气候,丙为地中
15、海气候,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故选 B。【考点定位】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分布及判读。【方法总结】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当春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此时南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基本是对称的,当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附近时,南北半球所有气压带与风带的位置与春分秋分时相比,会向北偏 5-10 个纬度左右,冬至相反.结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是无论南北半球,所以气压带和风带都遵循 7 月北移、1 月南移的规律.地表漫流系统是将污水有控制地投配到坡度为 2%8%的坡面上,通过土壤草本植物系统,使得污水得到净化的土地处理工艺系统。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9 -18. 该污
16、水处理系统A. 工程复杂,基建投资大 B. 污水处理能耗低,维护方便C. 对改善局部气候效果明显 D. 净化效率大,对地下水无影响19. 地面坡度要在 2%8%之间,原因是A. 保证地表污水尽可能下渗,增加污水处理效果B. 有效控制污水在地表的流速,利于污水净化C. 保证污水净化后汇流利用,提高水利用率D. 避免表层植被被污水浸泡,降低土壤污染【答案】18. B 19. B【解析】【18 题详解】由材料可以推知,该污水处理系统是通过土壤和草本植物来净化污水的,因此该系统工程不复杂,投资也不大,A 错误;由于水体地表漫流,说明有一定的坡度,污水可以自流,能耗低,维护也比较方便,B 正确,但是对气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永州市 双牌县 第二 中学 2019 届高三 地理 12 月月 考试题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