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9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岳麓版.pptx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9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岳麓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一部分政治文明历程第五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9讲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课件岳麓版.pptx(7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历程 第五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概览,时空定位,本单元主要讲述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和“一国两制”的理 论与实践。 1.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建立并不断完善了人民代表大 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制度,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不断发展。“文化大革命”中,中国的民主政 治建设一度陷入瘫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进入 了新时期,社会主义法制逐步健全,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线索归纳,治国家的基本方略,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了制度化、规范 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2.祖国统一大
2、业: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为 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进行了不懈努力。“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成功 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海峡两岸关系也有新发展。,第9讲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考纲要求,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新政协、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954年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 立。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4.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新时期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 就。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基层民主选
3、举制度的普及。 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提出。港 澳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考纲呈现,考点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点二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考点一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自主学习,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一)新中国的成立 1.筹备: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 新政协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建立新中国的有关事宜。会议通过了起临时 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同时规定了首都、代 国歌、国旗、纪年方式等。,2.成立: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 府成立。 3.意义 (1)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
4、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 新民主主 义革命 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2)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 利。,(二)1954年宪法 1.目的:保障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 2.主要内容: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 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并将过渡时期总路线 写入宪法中。,3.意义 (1)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 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2)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 (3)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 极性。 (4)为社
5、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误区警示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而不是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 主义社会。,(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1.确立:1954年9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以 国家根 本大法 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人大代表的产生: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 组成。 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 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合作基础: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
6、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 独裁的历史。 2.指导思想: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3.形式和组织: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政治 协商会议是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的基本组织。,4.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 家的新局面。,误区警示 1954年之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 关,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宣告结束,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 续存在。,(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基本内容: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 团
7、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 自治 机构, 行使自治权。,2.法律依据: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中 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都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明确规定。,3.实施情况:新中国成立前后,形成了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五大省级自治区,建立了100余个自治州、自治县(旗)。 4.作用:少数民族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的愿望;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 国家的全面发展。,巧记乐背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 一个前提:新中国的成立。 两个文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8、协商 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易混辨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 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区别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 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政 治制度。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思维启迪 俞可平在人民至上60年来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文中指出:“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结合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成就说明“搭建”的“基本的制度框架”有哪些?新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9、? 提示: 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特点:实行广泛的人民民主。,二、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1.表现 (1)个人:人民的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2)社会:全国各地纷纷成立集党、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一元化 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造反派“全面夺权”,党政司法机关瘫痪,社 会秩序极端混乱。,(3)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遭到破坏。 (4)党内:党的规章制度被践踏,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 2.影响:“文革”是对民主与法制的践踏,
10、使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 退。,(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1.指导思想: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2.举措 (1)首要环节: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2)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 权和 基层民主 建设。 (3)加快法制建设步伐:颁布了1982年宪法,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 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4)实施“依法治国”方略: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 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3月,“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1 989年4月行政诉讼法和1999年4月行政复议法
11、的通过,使“民 告官”有了法律保证。,(三)基层民主选举 1.目的:基层民主选举是我国落实宪法赋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 票表决的方式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的基础。 2.法律依据:1989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 以及1998年11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3.内容 (1)城市居民委员会干部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 (2)农村实行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 的 村民自治 。 4.意义:激发了基层的政治热情,保障了人民的合法权益;是中国基层民 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进展。,图证历史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层民主的实质是
12、把权力下放给基层和人民群众,农村基层民主是农村 稳定乃至整个社会稳定的基础。,主题 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点 史料呈现 史料1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 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 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合作探究,史料2 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不再代 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在此以后它应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 继续存在。 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后统一战线组织问题的意见史料3 新中国建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
13、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 关教育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 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 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读史指导 (1)史料1中“工人阶级领导”反映了社会主义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 民”反映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这体现了1954年宪法的主要特点是坚 持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 (2)史料2中“作为独立的统一战线组织而继续存在”反映了政协会议 不再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只作为统一战线组织或政治协商机构 存在。,(3)史料3中“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
14、 制度”分别指社会主义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成立初期社 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问题思考 (1)依据史料1,概括指出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 提示 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做主。 (2)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说:“必须使民 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 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主要阐述了什么思想观 点?概述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法律制度建设的主要表现。 提示 观点:加强法制建设。表现: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 构想;颁布1982年宪法,并对
15、它进行多次修订;1995年提出“依法治国” 方略,1999年将其正式写入宪法;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史论归纳 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的特色和作用 1.特色 (1)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 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 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是根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根本的民族制度。,(3)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以民主化、法制化 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作用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民
16、主政治建设的基础,是中国政治民主化 的重要标志和基本制度,有利于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是社会 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 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实现了民 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 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4)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更好地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对中国的整个 民主政治建设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1.(2019云南昆明模拟)“中国人民由被压迫的地位变成为新社会新国 家的主人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5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第一 部分 政治文明 历程 第五 单元 中国社会主义 政治 建设 祖国统一 新中国 潮流 课件 岳麓版 PPTX

链接地址:http://www.mydoc123.com/p-108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