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一).doc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9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一).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 2019 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强化训练试题(一)一论述类文本阅读(36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12 分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 “充实而有光辉” ,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艺术和人一样,有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
2、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形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子。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
3、普遍的是卖弄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 ,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 ,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 ,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
4、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外求光辉” 。B.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C.现在
5、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D.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2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 ,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2 -B.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 。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C.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D.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
6、增强了阅读兴趣。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B.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C.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D.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 6 题。( 12 分 )最近,一款在线浓缩知识文库悄然走红。一套大部头的作品,在线文库可以给你浓缩成最精华的句子,让你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质的阅读。不少人表示,这样阅读节省了很多时间。但也有人提出
7、了反对意见:一页一页翻书通读的乐趣再也找不回来了。“浓缩书” ,说白了就是给书做笔记,把最精华的部分划出重点来,让读者得以快速把握全书内容。这听起来像是个新概念,但我们或许早有接触。举个通俗的例子,网上经常有人炒作的“状元笔记” ,其实就是针对教材及老师所讲授的课堂知识的“浓缩书” 。但大家也都清楚,绝对不是买了“状元笔记”就能成为状元, “状元笔记”也无法替代上课与教材,它只是个人对学习方法及思路的总结,不一定适合每个人。对于“浓缩书”来说,道理也是如此。 “浓缩书”的原作多是具有深厚影响力的名著,为我们划重点的毕竟不是作者,作为知识中介,固然可以给你描述、推荐书籍的精彩之处,但是书的全貌如
8、何,恐怕还是需要自己去亲自体会。更何况,知识中介对全书的理解是否到位、对精髓的把握是否准确,这些都要暂时先打个问号。而即便是原作者来给书进行摘要浓缩,做的也是留下全“骨架” 、剔除内容“血肉”的工作,也会让阅读的乐趣大幅下降。这就好比一个人为了提高吃饭的效率,不吃丰盛的肉类、水果、蔬菜,直接喝营养液、吃维生素片-吃饭变成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而丢失了享受美味的乐趣和饮食文化的内涵。当然, “浓缩书”的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现代人工作、生活节奏普遍加快,拿出完整的几个小时来安静地读书,很多时候已成奢念。这种情况下,与其不读书,还不如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读几本“浓缩书” ,至少能做到开卷有益,让人保持获取
9、知识的积极心态,而不至于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从长远来看,如果人们看了“浓缩书” ,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能就会产生将原作拿出来看的动力,这不失为一个在浩如烟海的知识出版物中甄别筛选的有效方法,对于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风气也大有裨益。总之,虽然“浓缩书”价值远远低于原作,但是阅读总比不阅读好。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一时抽不出足够的阅读时间时,偶尔从知识中介那获取一点“血肉”有限的内容,也算不上坏事。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始终保持清醒:“浓缩书”毕竟不是完整的知识,对其不可过度依赖。4.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 能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整本书概览性
10、质的阅读,在线“浓缩书”迎合了人们需求,悄然走红。B. “浓缩书”并非新概念,它借鉴了“状元笔记”的手法,划出书中的精华和重点,方便快速把握全书。C. “浓缩书”在快节奏的生活、工作背景下出现,改变了人们在无意义的娱乐中消磨时间的不良习惯。D. 就像不能将吃饭简单理解为枯燥单调的营养摄取一样,人们读书也完全不能依靠阅读在线“浓缩书” 。5.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 分) ( )- 3 -A. 开篇提出“浓缩书”这一论述对象,然后列举人们对其不同的态度,引起下文的议论。B. 采用对比论证方法,将“浓缩书”与“状元笔记”作对比,通俗易懂地阐释了其特征。C. 对于“浓缩书”现
11、象,文章在论述时较为辨证,既指出不足,也指出意义和价值。D. 将“浓缩书”定义为“知识中介” ,这是全文立论的前提,在此基础上展开相关论述。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 如果日常的阅读全部变成在线“浓缩书”类阅读,人们将再难以享受翻书通读的乐趣。B. 如果进行摘要浓缩的是原著作者,那么对“浓缩书”的理解、对精髓的把握会更准确。C. 读“浓缩书”可能使读者对原著产生兴趣,可见其对培养读书的社会风气有一定益处。D. 只要能够获取知识,即使内容有限,也有积极作用,因此“浓缩书”在当下应当提倡。(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12 分 )中国有着 14 亿
12、人的庞大而广阔的消费市场,这是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是中国改革开放 40 年来经济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的源泉所在。如果说,过去的 40 年,中国得益于改革开放深入融入全球化进程,成了“世界工厂” ,“中国制造”满天下。那么,到 21 世纪中叶要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而中国具有这么大的内在消费动力,再过 30 多年,就完全可以成就一个“世界消费市场” 。显然,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 ,符合中国的产业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也符合国家经济政策的取向。近几年我们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是行进在这条转换的路途上。然而,在未来十年,中国要真的能
13、够实现从“世界工厂”向“世界重要消费市场”的跳跃,受到挑战的因素还会很多。依笔者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中国家庭居民消费升级还必须跨越三个“坎” ,还要完成一段比较艰辛的爬坡过坎过程。一是必须解决好消费结构问题。尽管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 GDP 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时保持相对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但城镇房价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这几年居民家庭房贷负担不断加重,居民加杠杆有增无减,而收入远远被家庭债务抛下。2006 年,负债收入比还只有 18.5%,2018 年已经高达 77.1%。住房消费支出产生了对消费明显的挤出效应。2018 年 5 月,全国社会
14、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 8.5%,远远低于预期,创下自 2003 年 5 月以来的 15 年最低。住房问题本质上是经济结构的失衡,这透支了居民家庭社会购买力,未来几年还存在大宗商品和食品价格通胀的趋势。如果处理不好结构性平衡问题,消费市场或存在一定的“断层” 。二是必须解决好社会保障账户充实问题。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无疑这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 ,养老市场的发育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但目前养老体制改革还需要大力推进,最主要的是养老金“亏空”问题尚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案。最近有关专家提出随着退休人员的不断增多, “养老金支付或要递减”就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
15、势下,包括养老金、医疗费用支出在内的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 ,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进而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三是必须解决好消费动力体系问题。现在比较看好的是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会孕育出一大批新的消费市场,特别是看好未来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会勃兴一批区域经济市场,但其背后必须解决好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否则,人口会不断向大城市集聚,将带来大量的城市社会治理问题。这一方面会造成消费市场结构性的畸轻畸重;另一方面也会形成“小众消费市场”对“大众消费市场”的压制,整体上会削弱全社会的消费动力。解决全社会消费动力问题,根子在于社会分配
16、体制改革。当然,中国社会向来具有极大的韧性和回旋空间,形成世界级的消费市场,我们的理想可以足够的“丰满” ,但城镇居民现实生活的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 ,这决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并不必然迎来一条坦途。为此,我们必须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政策考量。比如,我们需要以更积极更系统的消费政策激发消费潜能,以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稳定广- 4 -大群众的消费预期,以更加开放的政策吸引高质量投资带动本土产业转型升级,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切实降低实体经济的制度性运行成本,从而缩短经济结构调整的“磨底期” ,迎接新一轮消费高潮的到来。 (摘编自2018 年 7 月 13 日中国经时报 ,有删
17、改)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快于 GDP 增速,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速阶段性回落保持稳定发挥了关键作用。B为了能够从“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 ,近几年我国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现在又致力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C在有效劳动年龄人口不断减少的态势下,社会保障账户如何“填实” ,将直接影响居民未来的消费预期稳定,同时也压缩消费市场的成长空间。D随着经济新旧动能的转换,特别看好的是以新经济业态支撑的新型服务市场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勃兴出的一批区域经济市场。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为了充分说明从
18、“世界工厂”转变到“世界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是一条坦途,作者从三个方面由浅入深地分析了必须跨越的三个“坎” 。 B文章在论证过程中,肯定了中国具有足以傲视全球的经济优势,也肯定了再过 30多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消费市场” 。C作者运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论证了城镇房价的不断攀升,改变了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安排的这一观点。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论证思路清晰,重点突出。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4 分) ( )A消费结构性平衡问题如果处理不好,消费市场也许会存在一定的“断层” 。B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的中国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银发市场” ,这就意味着养老市场的发育是个绕不过去
19、的话题。C城镇居民现实生活压力多少有些无奈的“骨感” ,不过理想是够丰满,这注定着成就世界级消费市场这条路并不必然是一条坦途。D消费潜能需要我们更积极系统的消费政策来激发,广大群众的消费预期需要我们更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稳定。二文学类文本阅读(80 分)(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012 题。 (20 分)龙盏寺的品茗盛会吕啸天竟陵城西湖之滨有一座千年古刹龙盖寺,住持智积大师擅制葱油饼,寺中僧人每日必食,竟陵葱油饼由此成为当地的美食。智积大师更擅长的是煮茶品茗,每有高僧来访,智积大师就会取来珍藏的茶中珍品,用化开的积雪之水烹煮,端坐于禅房之中品茗论禅。竟陵城中的达官贵人对此很是神往,把能与
20、智积大师围炉品茗视为人生一大幸事。竟陵城北天井山北峰有一棵珍稀的山茶树,长在悬崖上,要采摘非常艰险。曾有当地茶农腰绑绳索前去采茶,但是脚下的万丈悬崖让其不得不放弃。也有茶农甚至专门驯养了一只猴子,临到采茶时节,来到山上,猴子面对那万丈悬崖也吓得落荒而逃。清明前的一天,智积大师给大弟子广教留下音讯后,径自朝天井山北峰而去。“师傅冒着巨大的艰险前去采茶,这该如何是好?”广教大惊失色,召集众弟子商议对策。但是面对师傅做出的如此决策,众人也无计可施,只有暗暗祈求佛祖保佑。- 5 -半个月后,衣衫褴褛的智积大师回到了寺里,大笑宣布:“采到了山茶。 ”那高兴万分的样子就像得到了世间的珍宝。智积大师说完给大
21、家展示了放在陶罐里的一点儿茶叶:叶片厚实鲜艳,通体金黄,外形细嫩而卷曲,芽肥壮匀齐,香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师傅,你何苦冒着生命危险去采摘这点儿茶叶?”广教忍着热泪,半是责怪半是不解地问道。智积大师又是一笑,道:“在老衲眼中,禅事与茶事都是天下第一大事。能采到如此珍稀的茶叶,真是令人高兴。 ”至于他是如何千方百计在悬崖采到茶叶的,他闭口不谈,众人也不敢细问。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也喜品茗。得知智积大师冒着生命危险采到珍稀山茶的消息,派管家前来,愿出百两银子来购买这点儿茶叶。智积大师一口回绝,笑道:“在老衲眼中,再多的银子也换不来品茗的乐趣,别拿银子败了品茗的兴致。 ”百两银子买不到一点儿茶叶,让珍
22、稀山茶叶名声大振。竟陵城中人在猜测智积大师将会如何处置这些珍稀山茶叶的时候,智积大师在寺中贴出了一张告示:中秋节当天将在寺里举行品茗盛会。中秋节当晚,皓月当空,众人云集在龙盖寺大雄宝殿前的广场中央,智积大师沐浴更衣、净手焚香之后走上广场中央的品茗台上,令人从藏在地窖里的一个黑色陶罐中取出三块泉水结成的冰块放在铜炉里,化开之后再用文火煮开,然后再从陶罐之中取出珍稀山茶叶放进紫砂壶中,冰泉化茗,奇香四溢,聚集在广场中的人们不由连声称赞:好茶!好茶!“老衲采下珍稀山茶叶,不敢独享,邀请众人前来闻香品茗。 ”智积大师朗声道,“老衲穷尽二十余年的时光研究茶道,品茗的精髓就在一个品字。今日举行品茗盛会,一
23、杯为量,老衲只沏茶一杯,能说出茶中智事、乐事、趣事、妙事者,最有资格品用。 ”智积大师话音刚落,人群中走出一位富态的中年男子,迫不及待地说:“在下正是竟陵城南富豪钱万有,商贾之余最喜品茗。曾经为求茶中极品白毛猴,花费过三百两银子。不知这算不算趣事妙事?”智积大师尚未答话,人群中走出一位衣衫褴褛的中年男人,只见他朗声道:“在下左正南,湖州人氏。本来生在富裕之家,最喜品茗。只因生不逢时,家中遭遇灭顶之灾,左某沦为乞丐,纵是如此,还以品茗为乐。竟陵城每有茶事,左某必赶去观摩。年前得知竟陵城南富豪钱府花重金购买了名茶白毛猴,左某不顾身份赶去只想讨一杯香茗。 ”人群中有人就问钱万有:“如此名贵之茶,钱老
24、板一定不舍得吧?”钱万有闻言脸红耳赤,无言以对。当日他得知有一乞丐上门乞讨,不求一饭,只为一杯香茗,很是生气,叫仆人连骂带赶把左正南轰走。“行乞亦不忘茶事,左施主奇志可嘉。 ”智积大师哈哈一笑,令人弹琴,再请左正南来台前品茗。左正南端起茶杯先闻香,再慢慢品味。一杯香茗勾起了他无尽的往事,不由得泪流满面。许久他擦干眼泪,感慨道:“月下品茗,人生百年。杯茗万里路,壶中乾坤大。品茗可怡情养性,可寄高风雅韵,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杯香茗尽藏清、寂、廉、俭、美、乐、静的要义。 ”龙盖寺的品茗盛会成了竟陵城谈论了许久的话题。又过一个月,这天的早上,智积大师正在做早课,左正南匆匆赶来,告诉他在西郊一座小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大名县 一中 2019 届高三 语文 上学 期期 强化 训练 试题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