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2010228.doc
《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201022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临夏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01902010228.doc(14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甘肃省临夏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II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2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3答题全部在答题纸上完成,试卷上答题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 (共 50 分)一、 现代文阅读(6 分,每小题 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八股文与科举制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八股文,又称八比、时文、时艺、制艺、经义、四书文等,全文分八个部分,格式要求严格、死板。不管是乡试(省内统考)还是会试
2、(全国统考) ,都是三场考试, “首场四书三题, 五经各四题,士子各占一经”(清史稿选举三 )三场考试并不都用八股文,只有第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对于是否考中最关重要,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就当然被看成是紧密的连带关系了。另外,虽然没有看到有关论证,但推测八股文存在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与试卷的评判有关。如果不规定文体,同样的题目就会有许多种类型的回答,而这对于评判者来说,难度是加大了的,而同一种八股文,结构的严格一致,很方便评判者对考生进行对比排队。林则徐曾经指出,科举乡试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 “校阅情形,定弃取于俄顷之间,判升沉于恍惚之际” ,可见评判用时非常短。由此可见,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应该
3、是有利于迅速校阅的。明代的八股文,在最后有一个部分叫“大结” ,是自由发挥的部分,但清朝取消了这部分,理由是容易做暗号给考官,可能也有不希望增加校阅试卷工作量的意思,当然谁也不会把这当做公开的理由提出罢了。八股文事关圣贤微害大义、士人心术,又有利于考官评卷,再加上清人迷信文风关乎气运,于是即使有人反对也没能动摇它的地位。何况,有成千上万的青年人急于在科举上找到出路,而科举非通过八股文这块敲门砖不可,所以事实上也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市场。清人徐继畲把自己的一百多篇八股文结集,还选编明清的优秀八股文做批注,他还专门写了一篇- 2 -示诸生行文法 ,不厌其烦的讲解八股文的写作技巧。但是到了近代,人们思考
4、方向发生了变化,对“八股文空言无用”的观点渐渐达成共识,八股文也就从无用变成了有害。清人郑观应认为,八股文的教育与实际需求的矛盾是严重的:一是徒然消耗了士人的生命,二是并不利于政治,三是导致了言行不一致的道德问题。一大批知识分子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考试的浪潮。但值得注意的的是,在反对八股文考试的浪潮中,并不是所有观点都把八股文与科举考试的内容联系起来,更多的人反对的只是八股文这种文体而已。至于四书等科举的内容,许多人还是抱着极大地尊重态度的。在科举制改革问题上,因为八股文集中了最大的反对意见,所以成了科举改革的首选对象。当废除八股文从思想变成行动的时候,直接推动者的思想就变得
5、很关键。康有为成了当时中国改革的民间倡导者和变法运动的领袖,而他在科举问题上,恰好是一个只反八股,不反“四书”的人。八股文体,形式主义太强烈。在康乾的年代,它还可以用于心术训练,得到纪晓岚的认可,但到了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袭,国将不国,八股取士不仅无法适应时代对人才的需要,而且成了阻碍历史进步的障碍。用康有为的话说,就是八股弊端有二, “能使天下无人才,一也。即有人才,而皇上无从知之,无从用之,二也。 ”因此,八股文在首次科举制改革中就落马毙命。(摘编自中华书局文史知识)1下列关于“八股文与科举制”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明清时代考科举,必须使用八股文这种文章体裁。八股文只有第
6、一场使用。但由于第一场的重要性,所以科举考试与八股文关系密切。B因为有成千上万的青年要通过科举找到出路,八股文在明清文人中占有重要地位,形成了很大的一个关于八股文写作的市场。C科举考试最终确定采用八股文这种形式的原因是试卷多而校阅的考官少,采用完全相同格式的答卷有利于迅速校阅。D明清时代科举考试必须使用八股这种文体,因此八股文就成了通过科举的必修文体,还有人编写专门教授写作八股文技巧的文集和文章。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 分)A虽然有很多人反对八股文,但这些反对八股文的士人中还是有很多仍然尊崇四书等科举内容,因此大多数人反对的只是八股而非科举。B近代,人们发现八股文
7、并不利于人才的选拔,而且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产生矛盾,因此- 3 -废除八股文也就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C随着时间推移,人们的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到了近代,开始产生反对八股文的观点,许多人撰文历陈八股之弊,掀起了一股反对八股文的浪潮。D作为中国改革的民间倡导者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是把废除八股文从思想变成行动的直接推动者,但他也是只反八股不反科举。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八股文虽然有各种弊端,但康乾时代,统治者除在科举考试中借它选拔人才外,还认为它可以作为心术训练的手段,是有积极作用的。B八股文从被科举考试采用之初就因其死板的要求,强烈的形式主义遭到人们
8、的反对,因此八股文在清末科举改革中最先被废除。C八股文形式主义强烈,虚耗了士人的生命,不利于政治,还会导致言行不一致的道德问题,于是遭到大批知识分子的批判。D明八股的“大结”部分,是可以自由发挥的,但清朝却取消了,理由可能是它不光增加了校阅试卷的工作量,还容易造成作弊。二、古诗文阅读题 32 分)(一)文言文阅读(14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7 题。欧阳守道,字公权,吉州人。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里有张某丧其父,小祥,而舅氏讼以事,系之狱,使不得祭,邀其售己地以葬。守
9、道闻之,叹曰:“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明日告之邑令曰:“此非人心,滨祭而薄之,挠葬而夺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 ”令亟出之。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迁秘书郎,转对,言:“欲家给人足,必使中外臣庶无复前日言利之风而后可。风化惟反诸身。化之以俭,而彼不为俭,吾惟有卑宫室、菲饮食;化之以廉,而彼不兴廉,吾惟有不贵难得之货、不厚无益之藏。 ”以言罢。守道徒步出钱塘门,唯书两箧而已。理宗遗诏闻,守道与其徒相向哭踊,僮奴孺子各为悲哀。守道之兄之妻蚤丧,其子演五岁余,且多病,浚生甫数月,守道三十未有室,顾无能乳哺者,
10、日夜抱二子泣,里巷怜之。演既长,出莫知所之,守道哭而求诸野,终不能得,三年- 4 -不食肉,憔悴不释者终身。吉州有贤守而大家怨之,厚诬以赃者,下其事常平使者。会旱甚,祷云腾,守道曰:“无以祷也,云腾之神,唐郡守吴侯也。冤莫甚于前守,冤不直而吴侯于祷,侯有辞矣。匹妇藏冤,旱或三年,冤在民牧,害岂其小。 ”反覆千余言,或迂笑之,守道不改,告来者不倦,守卒以得直。【注】小祥:一种祭祀。古代在父母死后十三个月而祭祀,叫做小祥。( 选自宋史欧阳守道传,有删节)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吾惟有卑宫室、菲饮食 菲: 微薄B. 滨祭而薄之 薄:逼迫C邀其售己地以葬 邀
11、:谋求D不贵难得之货 贵:看重5. 以下各组句子,全部表明欧阳守道正直敢言的一组是( )(2 分)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 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 风化惟反诸身冤在民牧,害岂其小 守道不改,告来者不倦A. B. C. D.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A欧阳守道谨守孝道,因德高受人敬仰。担任同乡孩子的老师时,每次吃饭都把肉省下悄悄送给母亲,乡邻深受感动,视之为“儒宗” 。B欧阳守道推己及人,体谅人子的尽孝之心。同乡张某在准备父亲周年祭礼时,被其舅舅状告入狱,欧阳守道出于孝义,劝说县令暂放张某。C欧阳守道清廉忠贞,虽遭贬谪而忠心不改。
12、因进言被罢官,只带了两箱书徒步出钱塘门,但听闻遗诏,欧阳守道和他的弟子还是相视痛哭。D欧阳守道重义尽责,抚养兄长后代不遗余力。亡兄亡嫂留下的年幼多病的独子不幸失踪,欧阳守道倾力寻找未果,为此被痛苦折磨了一生。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4 分)(2)吉州有贤守而大家怨之,厚诬以赃者,下其事常平使者。(4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6 分)-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
13、来,剑歌行路难。注:徂辉:落日余晖。 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8. 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2 分)A.前四句,写诗人等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9.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细想感情。(4 分)(三)名篇名
14、句默写(12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 1 分)(1) 拟行路难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_,_”(2) 湘夫人中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是“_,_” (3) 书愤中诗人感慨岁月蹉跎、壮志难酬的诗句是“_,_”- 6 -(4) 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绩的诗句是“_,_”(5)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诗人蔑视权贵性格的诗句是“_,_”(6) 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诗句是“_,_”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113 题。邵逸夫:唱不尽的“游子吟”2014 年 1 月 7 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
15、中辞世,终年 107 岁。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 87 年。在这 87 年里,他有 57 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在这 87 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精明,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
16、不尽的“游子吟” 。大哥邵醉翁于 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 50 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 30 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 7 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
17、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 ,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 7 -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1967 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 大醉侠 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甘肃省 临夏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语文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题 201902010228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