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201902203173.doc
《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20190220317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押题练五“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201902203173.doc(5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热点押题(五) “中国古代史”中外关联1(2018泉州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隋创进士科之后, “历代踵行,时加修正,以迄于明清,防闲之法密,取人之道益公,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既受拥护于人民,又不遭君主之干涉,独立发展,蔚为盛典,盖吾国政制中之最可称颂者也” 。从唐代以后,科举出身成为各个朝代首要的做官途径, “国家以科名奔走天下士” , “范才于科目之内”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但若没有科举制的配套,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史书记载:“(元)仁宗皇帝居潜,深厌吏弊作,其即位乃出独断,设进士科以取士。 ”美国学者罗兹曼说:“科举制度曾经是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
2、带,是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政治与科举学材料二 18 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1854 年,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 诺新科特屈维廉报告发表,对文官的选拔、晋升等提出改革建议。根据此报告,英国于 1855 年和1870 年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它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引入公平竞争机制,优胜劣汰、选贤任能。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
3、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有人称文官成为“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摘编自张延华廉洁与效率:英国两次文官制度改革的共同价值取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国家治理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文官制度不同于中国科举制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解析:第(1)问,由材料一“范才于科目之内”并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由材料一“取人之道益公”并结合所学科举制的知识得出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由材料一“联系中国传统的社会动力和政治动力的纽带”得出扩大统治基础,维护社会稳定;由材料一
4、“维护儒家学说在中国的正统地位的有效手段,它构成了中国社会思想的模式”得出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由材料一“所举中原与边域之人才益均”得出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由材料一监察机构需要科举制的配套可知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两次颁布法令,确立了近代文官制度”得出通过立法确立;由材料二“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得出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由材料二“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得出文官政治中立。第二小问,由材料二“英国于 1855 年和 1870 年两2次颁布法令,确立了
5、近代文官制度”结合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据材料二“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意味着防止文官参与政党活动,即受到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由材料二“英国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日趋重要”得出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由材料二“建立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成为当务之急”得出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据材料二“在工业资产阶级的强烈要求下”得出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答案:(1)通过考试选拔文化素质较高的官员,提高行政效率;打破选官的世袭特权,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统治基础,维
6、护社会稳定;普及儒家价值观(思想),形成文化认同感,有利于稳固统治;兼顾边疆人才选拔,促进边疆开发和民族团结;科举为监察制度提供人才保障,有助于廉政建设。(2)特点:通过立法确立;建立独立于党派的考试机关;文官政治中立。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法治社会;英国资产阶级政党政治的影响;工业革命需要政府加强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建立廉洁高效行政管理体系的需要;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2(2018深圳二模)两汉、魏晋时期的中国文献中常见对大秦国(古罗马帝国)的记载(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类别 文献及成书年代 记载史记(西汉)黎轩(即后人所谓大秦)地处大月氏西约数千里的安
7、息之北,安息长老传言,条支有弱水、西王母地理位置抱朴子(东晋) (大秦)地方三万里,最大国也魏略(魏晋之际) 有小城邑合四百余,东西南北数千里,置诸小王甚多后汉纪(东晋) 谷食常贱,国用富饶,以石为城郭,周围百余里风土人情晋书(唐) 城中屋宇皆以珊瑚为搅柄,琉璃为墙壁,水精为柱础后汉纪(东晋)王无常人,国中有灾异,风不时节,辄放去之,而求贤人为王,放者终无怨政治概况抱朴子(东晋)此国不畜奴婢,虽国王夫妇,犹躬耕籍田,亲自居桑织经;此国不用刑罚,人民温睦,皆多寿考;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后汉纪(东晋) 人皆粗长大、平正若中国人无上秘要(北周)有药名“大秦玄坚” ,能使上飞轻举,超体霄真,此乃天仙
8、之所服,飞神之所研人物形象北堂书钞(唐)昆仑之东十万里有大秦之国,人长三十丈,寿万八千岁,不知禾稼,但食沙石根据庞乃明古代中国的罗马帝国形象整理3辨析上述古籍记载,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合理的信息,任选一个角度,探讨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的认识。(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解析:本题主要是涉及古代中国人对罗马帝国在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政治概况以及人物形象等方面的认识,结合材料列举的具体内容,从上述四个角度任选一个论述即可,做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角度: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识观点:古代中国人对古罗马帝国政治概况的认知,既有其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现实脱节的
9、臆想。论证:东晋人对大秦国政治方面的记载散见于后汉纪与抱朴子 。其中“国人谈虚说妙,唇理绝殊”的记载有一定的合理性,而“不畜奴婢” “不用刑罚”的说法则与事实不符。在古代雅典,由于民主政治制度的客观需要,以及智者学派等影响,社会上辩论风气盛行,这种风气影响到后来的古罗马,导致罗马人也热衷“谈虚说妙” , “唇理绝殊” 。另一方面,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存在大量奴隶,罗马也有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成文法,证明“不畜奴婢” “不用刑罚”之说有误。自张骞通西域以来,中原王朝对西方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由于空间上的阻隔,古代中国人无法全面、真实地加以认识。另一方面,有感于魏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宗主豪强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高考 历史 二轮 复习 板块 押题 中国 古代史 中外 关联 201902203173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