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二周考向08文言翻译(含解析).doc
《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二周考向08文言翻译(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语文必刷题(刷考向层层剥笋)第二周考向08文言翻译(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考向 08 文言翻译【重要指数】 【考点点睛】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类试题的重要考点。文言文语句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内容,考查的是考生对文言文理解的综合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在翻译时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018 年高考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 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帝
2、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滑,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
3、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 (选自后汉书王涣列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2)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答案】(1)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2)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而
4、在条理方面比不上他。【解析】2【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 ,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
5、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
6、,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喜好
7、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3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文言翻译的题目以主观题的方式出现,一般为“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两个句子 10 分,每个句子 5 分,一般的赋分点都是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活用和句式。判卷讲究按点赋分,基本是四个采分点,每点 1 分,句意 1 分,所以要特别重视文言现象的
8、落实和语句的通顺。翻译时注意以直译为主,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注意词类活用现象、转换古今句式,从操作层面讲注意“留” ,即保留文中不必译和不能译的词语,如时、地、人、事、官职、书名等专有名词;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和习惯用语,一般人都理解,可保留不译;“换” ,即用一个意思相同的现代词语替换与现代说法不同、音节不一致的词;“删” ,文言文中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示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而现代汉语里又没有合适的词翻译它们,可以删去;“调” ,把文言文中倒装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习惯;总之,不管用什么方法翻译,译出的译文一定要准确保持原意,句子结构
9、符合现代汉语规范,语气畅达,文句形象生动,即符合常说的“信” “达” “雅”的要求。1.翻译下面语段。霸从讨孙权于濡须口,与张辽为前锋,行遇霖雨,大军先及,水遂长,贼船稍近,将士皆不安。辽欲去,霸止之曰:“公明于利钝,宁肯捐吾等邪?”明日果有令。辽至,以语太祖。太祖善之,拜扬威武将军。(三国志魏书 )【参考译文】2.翻译下面语段。明年,守贞、思绾相次皆败,景崇客周璨谓景崇曰:“公能守此者,以有河中、京兆也。今皆败矣,何所恃乎?不如降也。 ”景崇曰:“诚累君等,然事急矣,吾欲为万有一得4之计可乎?吾闻赵晖精兵皆在城北,今使公孙辇等烧城东门伪降,吾以牙兵击其城北兵,脱使不成而死,犹胜于束手也。 ”
10、璨等皆然之。迟明,辇烧东门将降,而府中火起,景崇自焚矣,辇乃降晖。(节选自新五代史 ,有删改)【参考译文】第二年,守贞、思绾相继都失败了,景崇门下的食客周璨对景崇说:“你能守着这座城,是因为有河中、京兆二城相为掎角。现在他们都败了,还有什么可以凭借呢?不如投降朝廷。 ”景崇说:“真是连累了各位,但事情已经危急了,我想使用有万分之一成功可能的计策,可以吗?我听说赵晖的精锐部队都在城北,现在派公孙辇等人烧着城东门假装投降,我率领亲兵攻击他们城北的部队,如果此计不成功而战死,仍然比束手就擒好一些。 ”周璨等人都觉得可以,第二天天快亮时,公孙辇焚烧城东门准备投降,可是府中又燃起大火,景崇投火自焚死了,
11、公孙辇就投降了赵晖。3.翻译下面语段。加龙图阁直学士、知秦州。王韶以布衣入幕府,建取熙河策,永折之曰:“边陲方安静,无故骚动,恐变生不测。 ”会新筑刘家堡失利,众请戮偏裨 以塞责。永曰:“居敌必争之地,军孤援绝,兵法所谓不得而守者也。尤人以自免,于我安乎?”竟用是降天章阁待制、知和州。(节选自宋史孙永传)【参考译文】4.翻译下面语段。元祐初,召拜国子祭酒。每讲益,无问寒暑,虽童子必朝服廷接,以礼送迎。诸生皆尊其经术,服其教训。故人张景晟者死,遣白金五百两,托其孤,穆曰:“恤孤,吾事也,金于何有?”反金而收其子,长之。(选自宋史 卷三百四十七 列传第一百六 ,有删改)5【参考译文】元祐初年,郑穆
12、被征召任命为国子祭酒。他每次讲课,不管寒暑,即使是儿童也一定穿着朝服在廷署接待,按礼节送出、迎接。学生们都尊崇他的经术,佩服他的教育训导。故友叫张景晟的去世时,给他五百两银子,把儿子托付给他,郑穆说:“抚恤孤儿,是我分内的事,银子对我来说有什么呢?”把银子返还给友人但是收养他的儿子,并抚养他长大。5.翻译下面语段。尝欲有所司察,择长年廉吏遣行,属令周密。支出,不敢舍邮亭,食于道旁,乌攫其内。民有欲诣府口言事者适见之,霸与语道此。后日吏还谒霸,霸见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吏大惊,以霸具知其起居,所问豪氂不敢有所隐。(节选自汉书卷八十九循吏传第五十九 ,有删改)【参考译文】6
13、.翻译下面语段。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汲黯曰:“弘位在三公,奉禄甚多。然为布被,此诈也。 ”上问弘。弘谢曰:“有之。夫九卿与臣善者无 过黯,然今日庭诘弘,诚中弘之病。夫以三公为布被,诚饰诈欲以钓名。(节选自史记平津侯列传 )【参考译文】公孙弘盖布被,吃饭时不吃两种以上的肉菜。汲黯说:“公孙弘处于三公的地位,俸禄很多,但却盖布被,这是欺诈。 ”皇上问公孙弘,公孙弘谢罪说:“有这样的事。与我好的人九卿中没有超过汲黯的了,但他今天在朝廷上诘难我,确实说中了我的毛病。7.翻译下面语段。至道三年,契丹寇定州,至怀德桥,继宣领兵三千掩袭之。契丹保丰隆山砦,继宣伐6木治常山桥,契丹闻之,大惧,拔砦遁走。继宣锐
14、于追袭,傅潜为部署,继宣诣潜请行,颇为所抑。及召潜属吏,诏继宣与高琼同主军事,逐敌越拒马河。 (选自宋史李继宣传 )【参考译文】至道三年,契丹进犯定州,到了怀德桥,李继宣领兵三千突然袭击他们。契丹退守到丰隆山砦,李继宣伐木修理常山桥,契丹人听到消息后,十分害怕,拔营逃跑。李继宣追击勇猛,傅潜担任部署,李继宣前往请求傅潜批准他的行动,很受到傅潜的压制。后来等到傅潜被召回京城查办,朝廷命令李继宣与高琼一起主持军事,驱逐敌人渡过拒马河。8.翻译下面语段。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
15、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 ,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 ,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选自司马光集 )【参考译文】9.翻译下面语段。张永德屯下蔡,与重进不协。永德每宴将吏,多暴重进短,后乘醉谓重进有奸谋,将吏无不惊骇。永德密遣亲信乘驿上言,世宗不之信,亦不介意。二将俱握重兵,人情益忧恐。重进遂自寿阳单骑直诣永德帐中,命酒饮,亲酌谓永德曰:“吾与公皆国家肺腑,相与戮力,同奖王室,公何疑我之深也。 ”永德意解,二军皆安。(节选自宋史卷二百四十三,有删节)【参考译文】张永德在下蔡驻扎,与李重进不融洽。张永德每逢宴请将吏,暴露李重进的缺点很多,后来借着酒醉说李重进存有奸谋,将吏
16、们都很惊慌害怕。张永德暗中派遣亲近的人乘坐驿7马向周世宗报告,周世宗不相信会有这事,也不把这事放在心上。这两位大将都握有兵权,人们心中更加担忧恐惧。李重进于是从寿阳单身独骑到张永德的军帐中,吩咐摆上酒席,亲自给张永德斟酒说:“我与您都是国家的心腹,一起同心协力,共同辅助周朝,您怎么怀疑我这么深啊。 ”张永德敌视之意化解、两支军队都协调安好。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四年,执阿里不哥党千余,将置之法。安童侍侧,帝语之曰:“朕欲置此属于死地,何如?”对曰:“人各为其主,陛下甫定大难,遽以私憾杀人,将何以怀服未附?”帝惊曰:“卿年少,何从得老成语?此言正与朕意合。 ”由是深重之。(节选自元史列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语文 必刷题 层层 第二 08 文言 翻译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