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2脱贫攻坚教学案.doc
《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2脱贫攻坚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2019年高考历史时政热点聚焦专题02脱贫攻坚教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专题 02 脱贫攻坚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于 2018 年 10 月 17 日上午在京举行。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发挥扶贫脱贫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弘扬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攻坚精神,扶贫济困、守望相助的大爱精神,自力更生、开拓进取的奋斗精神,敢想敢干、勇于探索的首创精神,实行最广泛的社会动员,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营造浓厚氛围、凝聚强大合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
2、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十九大报告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六疾馆和孤独园之类的专门救助机构出现于此时,开了国家设立专门机构集中救助鳏寡孤 独和贫病无依之人的先例。 义仓立于隋代。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社会救助思想发展到唐朝,社会保障制度开始以律令的形式出现了。唐朝建立了专门的医院。唐朝的计会救助的范围覆盖了老人、妇女、儿童、鳏、寡、孤、独、皇族、官居、士兵、学者、病人、贫困人群等等,唐
3、朝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内容完善,覆盖全面,而且形成一整套体系,开始以法律的形式对社会救助进行规定。社会保障发展到唐代已经正式制度化、政策化,机制更加健全,覆盖了近代社会保障范围的大部分,成为了我国封建社会官方社会保障机制的雏形。宋朝的保障内容涉及灾害保障、弱势群体保障、医疗保障等方面,几乎涵盖了以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的全部内容。 救荒活命书 、 救荒全书是宋朝时关于救灾和荒政的典集。明朝初年政治清明,社会保障制度较为完善,延续了宋朝的做法。明朝设有养济院是以收养鳏寡孤独、老弱病残为主的社会慈善机构。明太祖曾两次发布诏令,宣布对孤寡老人实行终身养老制度。康雍乾盛世期间,不仅大力发展社会救济,也
4、有了社会福利的雏形。四、古代社会救助思想的借鉴意义 慈善救济思想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并且这种思想不断地在影响着我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社会救助制度成为人民共同的需求,并且被全社会人民接受。通观我国历史上各个2朝代的社会救助情况不难发现:(1)凡是重视社会救助的朝代,则政权兴,凡是疏忽社会救助的朝代,则政权亡。(2)社会救助政策的实施程度,取决于当时政治的清明、官吏的廉洁与否。(3)在强调国家责任的同时,也要注重民间的自救与互助;在强调制度安排的同时,也要注重民间捐助、社区救助等非制度安排;在救助中要做到无偿救助和有偿救助相结合,这对社会主义救助制度的构建均有借鉴意义。
5、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依据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国古代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逐渐提出了一些有关社会保障的思想和主张,推行过一些社会保障方面的社会政策措施。这些思想和措施随岁月的流逝已发生沧桑巨变,但其中的精华却传递至今,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文化源泉。1储粮备荒思想和仓储赈灾措施: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战胜灾害和克服意外事故的能力很差,为了维持正常的生活和社会秩序,人们需要在丰年和歉年之间进行调剂余缺,储粮备荒、以丰补歉的思想和主张便应运而生。在储粮备荒思想影响下,自西周起,中国就出现了一种救荒、济贫的重要政策措施仓储制
6、度,即建立专门的粮仓,储存粮食,用来稳定粮价,借贷或放粮救荒、济贫。 络中,除了家庭和国家的责任外,乡亲邻里之间互助相帮是很重要的支撑体系。与患难相恤主张相关联的民众互助互济的保障措施在古代就已出现,如邻里相帮操办丧葬事宜等,体现了众人出力帮助苦主分担灾难的思想,而最能反映这一思想的互助保障措施是社仓制度。社仓是仓储制度中的一种形式,与其他仓储形式如平籴仓、常平仓等不同的是,它是以民间力量为主兴办的一种互助互济性质的备荒仓储。5关怀弱者的思想和居养机构的兴办孔子的大同思想中包含了“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主张;管子在五辅篇中也主张养长老,慈幼孤,恤鳏寡,问疾病,吊祸丧。这些同情、关怀、帮
7、助社会弱者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有很深厚的文化基础,而且代代相传一直延续至今。与此相关联,中国古代有一种收养抚恤孤寡、流浪、乞讨人员的“居养”制度。居养制度产生于汉代,宋代以后社会上出现一种固定的居养机构如居养院、安济坊、福田院和漏泽园等,居养分为长期收养和短期收养两种。明清以后,为弱者提供院内救济的居养机构较为普遍,清自雍正起,在各地设置普育堂(负责收容和养育弃婴) 、普济堂(为老年、残疾无依靠者提供住院救济) 。这些3机构一部分发展延续下来,成为现今一些地方老年福利院、儿童福利院等现代社会福利机构的前身。综上可知,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的思想和社会福利措施,作为家庭保障制度体系的补充,起到了救助危困
8、、分担风险、促进生产、稳定社会的作用,是中国社会保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阶梯,它们所弘扬的仁爱、大同、敬老、慈幼、济困、助残、互助互济、患难相恤的精神,成为中国现代保障制度的思想内核,它们所推广的社会保障措施,也为后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开创和发展,提供了制度层面、技术层面的众多借鉴。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社会形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不同内涵的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划分时代的基本依据,在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主导、支配和决定作用,贯通于时代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表明原有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被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所替代,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9、进入了新时代。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是新时代的重要内涵和基本特征。1956 年,党的八大报告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 年,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 (2016 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材料一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明初设养济院收孤苦无靠者,按月发口粮。明律规定
10、:“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贫穷无亲属依倚,不能自存,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这是正律中首次纳入社会救济保障条款。清代的法律也有关于社会救济的规定,主要有灾荒救济,高龄老人养赡,设栖流所以收养流浪贫民,孝子节妇贫苦者救济,贫穷读书人救济等。摘编自邓云特中国救荒史等材料二 英国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救济办法因类而异,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救济;贫穷儿童则在指定的人家寄养,长到一定年龄时送去做学徒;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 年,新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4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
11、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答案】(1)共同目的:救济弱势群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政权认同。相同:政府主导;设置救济机构;立法保障;因类而异。不同:英国的救济对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带有惩戒性质;中国救济制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2)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福利种类众多;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18 世
12、纪中期,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每年约为 70 万英镑,18301831 年间用于济贫的开支达 680 万英镑,其中至少有 300 万英镑用于救济英格兰东南部地区的农业劳动者。英国用于济贫的开支日渐剧增说明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B贫困人口总数始终不断增加C人民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贫困人口呈现明显地域差别【答案】A6董煟在救荒全书中记载:“(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 ;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材料表明A赈济的对象没有选择性B否定利用市场调节手段C赈灾救助措施的多样性D富民没有参与灾荒赈济【答案】C【解析】宋代救荒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备战 2019 年高 历史 时政 热点 聚焦 专题 02 脱贫 攻坚 教学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