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
《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doc(2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北京市西城区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高三历史试卷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120 分钟第 I 卷(选择题共 40 分)本卷共 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1.2017 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关于甲骨文,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 它是占卜吉凶记事的文字,史料价值低B. 发现于殷墟,是对夏商历史的完整记忆C. 它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体系完整的文字D. 标志着我国的书法艺术发展到了自觉阶段【答案】C【解析】甲骨文记录了商朝的一些国家大事,史料价值很高,A 错误。甲骨文只是对商朝历史的记录,而且是部分记录,B
2、错误。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已知文字,汉字形成了成熟的完整的体系,C 正确。我国古代书法在魏晋时期发展到了自觉阶段,与甲骨文无关,D 错误。2.“由是天子之尊,非复(不仅是)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这突出反映的周代政治制度是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礼乐制度【答案】B【解析】2材料反映了周天子不仅是诸侯的尊长,而是使诸侯的君主,这体现了分封制下,诸侯和周天子的关系,B 正确。材料涉及的是诸侯和周天子的关系,不是周天子的继承问题,A 错误。宗法制只涉及血缘,不涉及君主关系,C 错误。礼乐制度涉及的是日常生活的礼仪,材料没有涉及,D 错误。3.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剧烈变化。齐国“履
3、亩而税” 、鲁国推行“初税亩” 。这些现象的出现A. 得益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B. 推动齐国和鲁国成为霸主C.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D. 标志着井田制在各国崩溃【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税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土地私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出现并使用于农业,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促进了农业土地私有制的发展,A 正确。鲁国没有成为霸主,B 错误。C 项应该是商鞅变法的作用,排除。D项的“各国” 、 “崩溃”过于绝对,排除。4.湖南长沙出土的一面汉代铜镜上铸有“中国大宁”等字样,折射出时人对统一国家的认同。下列属于汉承秦制,并对统一国家认同起到推动作用的是
4、A. 皇帝制度B. 三公九卿制C. 内外朝制D. 郡县制【答案】D【解析】AB 项是汉承秦制,但与认同国家统一关系不大,排除。C 项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实行的,不是汉承秦制,排除。郡县制是秦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朝继承下来,对于巩固中央集权有积极作用,对统一国家认同起到了推动作用,D 正确。5.下列政策或措施反映北魏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是A. “决裂阡陌,教民耕战”B. “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 ”C. “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3D. “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答案】B【解析】A 项是商鞅变法的内容,B 项是北魏均田制的内容,C 项是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D
5、项是唐朝时期对待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故本题选 B。6.钱穆的国史新论里描述唐代中央决策制度,凡军国大事,照例先由 属官各拟意见,再由该省长官 审核裁定,送经 画敕后,再须送由 属官一番复审,若不同意,还得退回重拟。横线上应填写的分别是A. 中书省皇帝门下省B. 中书省门下省皇帝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D. 门下省皇帝尚书省【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管决策、中书省掌管审议、尚书省掌管执行,所以是中书省,是门下省,而画敕是皇帝的权力,故本题选 A。7.“笔墨当随时代” 。下列选项中,画面融合诗、书、画和印等元素,寄托知识分子思想追求的是A. 彩陶画B. 宫廷画
6、C. 风俗画D. 文人画【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文人画融合了诗、书、画和印等元素,通过对身边事物的描绘,抒发文人内心的思想追求,D 正确。彩陶画出现在原始社会,与材料所涉及的要素无关,A 错误。宫廷画的主题是宫廷事物,与文人关系不大,B 错误。风俗画是对市民生活的描绘,不涉及文人内心感受,C 错误。8.曾国藩评价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 ”王阳明“开出新风气”的思想是A.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4B. “理”是万物的本原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D. “天下为主,君为客”【答案】C【解析】材料中的“开出新风气” ,是说王阳明与前人观点有不同之处。A 项是董仲舒的观点,B 项
7、是二程朱熹的观点,C 项是王阳明提出的心学的主张,D 项是黄宗羲的观点。故本题选 C。9.乾隆年间,一份由云南布政使司颁发的开荒执照上写着:“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沙立目(一家)开垦干地八亩。 ”此材料反映出A. 由于长期开发,西南地区耕地减少B. 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C. 边疆地区农业经济发达,超过内地D. 乾隆时期西南地区已得到充分开发【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地方官员颁布的开荒执照和“嗣后山头地角,水滨河尾,俱着听民耕种” ,可得知,当时政府重视本业,鼓励开垦荒地,B 正确。材料中“滇省山多田少,水陆可耕之地俱经垦开无余
8、” ,说明耕地得到了开发,耕地面积增加,A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边疆地区经济发达,且超过内地这句话是违反史实的,C 错误。D 项的“充分”过于绝对,由于时代和生产力的局限性,不可能得到充分开发,D 错误。10.下图是同学们参观首都博物馆时看到的一件龙袍,它以明黄色缂丝卍字纹为地,用三色捻金线缂织龙、蝙蝠、灵芝云等纹饰,以黄色三枚团龙江绸为里。下面是同学们围绕这件龙袍发表的评论,其中有误的是5A. “这件龙袍出自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 ”B. “从这件龙袍上可以看出古人的祥瑞观念。 ”C. “这件龙袍体现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D. “这件龙袍一定耗费了大量的钱财!”【答案】C【解析】龙袍属于皇帝
9、私人用品,出自官营手工业,A 表述正确。从“龙、蝙蝠、灵芝云” ,可体现出古人的祥瑞观念,B 表述正确。从“用三色捻金线缂织”可知这件龙袍耗费了大量钱财,D 项表述正确。从龙袍上无法直接看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 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 C。11.有学者评价近代中国某条约内容,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使大量洋货涌入,将中国大量手工业压挤到破产的境地,引起了社会动荡。此条约为A. 尼布楚条约B. 南京条约C. 北京条约D. 马关条约【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核定关税剥夺了中国的保护性关税” ,可知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B 正确。A 项是康熙年间与俄国签订的条约,不是近代条约,排除。CD
10、 不涉及丧失关税自主权,排除。12.下图为1844 至 1856 年广州和上海进出口贸易总额示意图 。由此看出 19 世纪中期A. 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呈现逐渐萎缩的趋势B. 广州已失去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6C. 上海已取代广州成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D. 中国货物的进出口由贸易顺差转为逆差【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图示可知,广州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呈下降趋势,并被上海赶超。联系材料中的时间,可知这是由于南京条约开放了广州、上海等五个通商口岸,广州不再是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其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已经丧失,B 正确。材料只涉及广州和上海,不能直接体现出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A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其他的通商
11、口岸,没有对比,无法得知上海是否为最重要的通商口岸,C 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总量,无法得知顺差或逆差,D 错误。13.1858 年咸丰皇帝对天津条约不满,意欲以全免关税来换得英国和法国取消公使驻京等规定。这一想法反映出咸丰皇帝仍未摆脱“天朝上国”的心态说明咸丰帝对近代国际惯例及国家利权认识不清体现了世界资本主义“贸易自由”的时代要求导致“公使驻京”直到 20 世纪初才得以实现A. B. C. D. 【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咸丰皇帝认为英法公使进驻北京一事,有损天朝上国颜面,所以希望取消公使进驻北京的条约内容,可以看出他对近代外交原则和国家惯例认识不清;而以全免关税来代替
12、,说明了皇帝本人并不能认识到全免关税对中国经济会产生的消极影响,不能全面理解和维护国家利权,故正确。咸丰皇帝愿意取消关税不是顺应世界市场发展的要求,而是从中国的传统观念出发,错误。 “公使驻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已经实现,错误。故本题选 A。14.“海东龙泣舰沉没,上相輶轩(使臣)出议和,辽台瞴瞴(土地肥美)割山河。 ”与此诗句描述的战争是7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的“海东龙泣舰沉没” ,可知这是北洋舰队覆没;“上相輶轩(使臣)出议和” ,是指李鸿章出使日本议和;“辽台瞴瞴(土地肥美)割山河” ,是指马关条约割台湾
13、和辽东半岛。AB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 C。15.“前因八股计文,积弊太深,特谕令改试策论。 ”诏令一出,大学士刚毅立即反对说:“此乃祖制,不可轻废。 ”这段材料反映出A. 废除科举制是时代发展的需要B. 戊戌变法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C. 对于八股文的弊端已达成共识D. 中国知识分子只接受传统教育【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知,诏令下达改八股文为策论,反映的是戊戌变法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学士刚毅持反对态度,说明戊戌变法受到传统观念的阻碍,B 正确。材料并未反映时代的要求,A 错误。C 项的“达成共识”错误。材料只涉及了朝中一些大臣对变法的态度,无法得出中国知识分子只学习传统教育,D 错误。1
14、6.1903 年,清政府在中央设立商部,随后颁行了商部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 商人通例 公司律 破产律等一系列商法。这些做法是对洋务运动的根本否定从法律上规范工商业者的行为顺应了工商业发展的要求迎来了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A. B. C. 8D. 【答案】C【解析】材料中各项关于商业立法的颁布,与洋务运动没有必然联系,错误。商业立法的颁布,有利于规范从商者的行为,有利于商业发展,正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迎来了“春天” ,错误。故本题选 C。17.下列选项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 结论A 申报于 1872 年在上海创刊 报纸成为革命团体宣传政治纲领的阵地B 1877 年始,各省架设有线电报线
15、清末新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废止缠足 清政府革除社会陋习,社会风貌为之一新D 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 此成就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申报的创办不能表明报纸成为革命团体宣传政治纲领的阵地,革命派办的报纸,如民报才是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A 错误。清末新政从 1901 年开始,与材料中时间不符,B 错误。维新派的主张并没有真正贯彻实施,维新变法仅持续 103 天就结束了,C 错误。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通车,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D 正确。18.孙中山说“三民主义”的含义就是“国家是
16、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 。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条款中,体现“政治是人民所共管”的是A.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9B.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C.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D. 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答案】C【解析】A 项只是说明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但没有涉及谁来行使权力,排除。B 项反映了所有国民平等,但没有体现政治权力,排除。C 项涉及了行使统治权的机构,根据所学可知,这些机构的参政人员均是国民选举而来,体现了政治是人民所共管,C 正确。D 项中的法官是个人任命的,不能反映人民共管
17、的原则,排除。19.1859-1913 年间,中国新建成的 549 家工矿企业中,首屈一指的是纺织业(160 家) ,绝大多数都从国外购进成套设备。1913 年在世界各国纱锭数的统计中,排在首位的英国是中国的 118 倍。以上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近代纺织业发展较突出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采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A. B. C. D. 【答案】A【解析】从“中国新建成的 549 家工矿企业中,首屈一指的是纺织业(160 家) ”,可知纺织业发展较好,正确。从“1913 年在世界各国纱锭数的统计中,排在首位的英国是中国的 118 倍”,说明中国与先进国家相比有较大差距,正确。
18、从“绝大多数都从国外购进成套设备” ,说明了中国采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正确。材料无法说明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错误。故本题选 A。20.梁启超说:“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下列人物持与梁启超相似主张的是10A. 张之洞B. 郑观应C. 邹容D. 陈独秀【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可知梁启超要求从思想上改造国民,这与新文化运动的解放人们思想有相似之处,而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代表,D 正确。张之洞是洋务运动代表人物,主张学习西
19、方技术,A 错误。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思想代表人物,主张君主立宪制,即改革制度,B 错误。邹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主张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即变革制度,C 错误。21.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 28 年的光辉历程时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对此话理解准确的是A.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猛烈冲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道德礼教B. 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C. 1917 年 11 月之前,与马克思主义相关的介绍从未在中国出现D. 十月革命推动了先进中国人对马列主义和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答案】D【解析】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社会主义制度,推动
20、了中国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对苏俄革命道路的认同,D 正确。西方思想的传入,特别是新文化运动,猛烈冲击了中国固有的封建道德礼教,A 错误。B 项是十月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并没有具体阐述对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B 错误。C 项“从未出现”错误。22.下图出自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军旗衬托着步枪的雕塑,寓意南昌起义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揭开序幕B. 象征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11C. 首倡“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D. 宣告工农红军战略转移胜利完成【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八一”军旗衬托着步枪”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寓意着南昌起义象征着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B 正确。A
21、项应是五四运动,排除。C 项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七会议”提出的,排除。D 项是长征的胜利,排除。23.纪念章表达人们对重大历史事件的缅怀。下列按照纪念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红军于 1928 年 4 月井冈山会师时改编, ,所以 应是 1938 年;渡江战役于 1949 年 4 月发动;东北于 1948 年解放;百团大战于 1940 年打响。故本题选 B。24.“人民解放军将在已有的胜利基础上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 ”“你们现在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 ”此命令表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A. 从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生产发展
22、经济B. 从领导工人运动转向工农武装割据C. 从反抗外敌入侵转向根据地的建设D. 从争取民族独立转向社会主义改造【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站在国防的最前线,经济建设的最前线”到“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12生产建设的武器” ,可知中共的工作重心由民主革命转向恢复经济建设,A 正确。材料未涉及工人运动,B 错误。材料未涉及反抗外敌,C 错误。材料未涉及争取民族独立,D 错误。25.俄罗斯学者潘佐夫所著毛泽东传记述了毛泽东“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努力” 。下列著作体现毛泽东这一探索的是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论持久战C. 论联合政府D. 论十大关系【答案
23、】D【解析】从材料中“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模式” ,可知这是在建立新中国之后,而十大关系是依照中国国情进行的论述,与材料中的“摆脱苏联及其模式的影响”相符,D 正确。A 是国民革命时期,B 是抗日战争时期,C 也是抗日战争时期,均不符合题意。26.下图为 2015 年纪念某重要会议 60 周年活动标识局部图。在 60 年前的会议上周恩来首次提出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C. “求同存异”的方针D. “一带一路”的倡议【答案】C【解析】通过材料“2015 年纪念某重要会议 60 周年活动” ,可知该活动发生于 1955 年。A 项是1953 年,B 项是 1949 年,
24、C 项是 1955 年,D 项是 21 世纪,故本题选 C。27.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对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A. 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13B.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 解放思想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所有,农民有自主经营和分配的权力,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 正确。A 项不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涵,排除。B 项是 1992 年十四大确立的,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时再 1984 年开始的,排除。D 项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排除。28.下图选自“砥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北京市 西城区 2018 届高三 历史上 学期 期末考试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