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人民版.pptx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人民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4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课件人民版.pptx(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第4讲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2-,命题特点,考题扫描,1.从考查趋向看,主要集中在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上,多呈现君主专制异化的史实,通过对现象的透析,得出专制皇权强化的结论。 2.从社会热点看,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能否顺应潮流,抓住机遇,事关国运兴衰。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给当前我国的民主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从预测角度看,仍会围绕着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创设新的材料情境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挖掘历史现象的深层内涵。,-3-,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2017课标全国,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
2、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解析,-4-,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素养立意明显,以明初和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的变化考查时空观念;材料情境比较新颖,涉及学生比较陌生的宦官专权,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延伸,提升了思维层次。备考时要特别注意中国古代史上君主专制的异化现象,如监阁互制、外戚干政、阁臣擅权等,适当对其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5-,命题特点,考题扫描,2.(2014课标全国,27)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
3、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 A.皇权渐趋衰弱 B.君主集权加强 C.内阁取代六部 D.首辅权力失控,答案,解析,-6-,命题特点,考题扫描,考向二 明朝的地方管理制度 3.(2016课标全国,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答案,解析,-7-,命题特点,考题扫描,名师点评本题考查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强化,但注重逻辑推理,根据教材知识并不能直接得出
4、结论,需要通过分析、推理,得出结论,同时从行政效率的提高方面呼应了高效、便捷的大部制机构改革等社会热点。,-8-,一、内阁制度的形成 1.废丞相 (1)原因: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权。 (2)措施: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使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3)结果:达到了高度集权的目的,又导致繁杂政务集于皇帝一身的弊端。 2.设内阁 (1)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2)特点: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政治机构;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3)职权:职权范围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4)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并不能对君主起制约作用。,-9-,二、军
5、机处的设立 1.设立: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立。 2.职能 (1)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2)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3.特点 (1)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 (2)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较高。 (3)政治决策封闭性特征明显。 4.影响 (1)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2)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10-,图示解史中国古代皇权的发展趋势,-11-,三、清朝的边疆政策 1.主要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基本原则 (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 (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3
6、.具体措施 (1)中央设有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新疆和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等事务。 (2)对于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中央政府给予特殊的重视。 (3)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施行“改土归流”。 4.历史作用 (1)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 (2)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12-,拓展延伸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
7、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13-,主题一,主题二,从“备顾问”到“寄大政”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据明神宗实录 材料二 明成祖在位时,大学士职官的设立,填补了皇帝和帝国官僚体制之间的空白,大学士开始在政策问题上备皇帝顾问它们在发挥新出现的皇帝的内廷助手内阁的职能时制度化了。这些炙手可热的翰林学士开始成为皇帝的主要顾问和作为皇帝与官僚政制之间的承上启下的人,他们常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他们逐渐地左右了外廷的六部,内阁似乎恢复了以前中书省的气象。 摘编自英崔瑞德、美
8、牟复礼剑桥中国明代史,-14-,主题一,主题二,【读史攻略】,-15-,主题一,主题二,【史论形成】明朝内阁制度的特点 (1)缺少名分:从明成祖开始,历代皇帝都在不同程度上寄大政于内阁,但他们谁也不敢担当违反祖制的罪名,谁也不愿从皇权中拿出一部分权力给阁臣分享。所以内阁始终未能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2)权力不稳:明代内阁权力不稳定,对一般阁臣来说,由于基本上都是文学侍从之臣出身,入阁后权力的大小,只决定于票拟被采用的情况,所以呈现为不稳定,没有保障,没有连续性。,-16-,主题一,主题二,(3)政绩一般:与汉、唐、宋宰相相比,明代阁臣的业绩并不显著,这一方面固然与入阁前之资历有
9、关,他们没有从政经验,不知民间疾苦,对政事自然难以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但另一方面则由于他们权力不稳定,被司礼监挤着,被皇权压着,即使有抱负也难于施展。 (4)内外掣肘:在中枢系统中,内阁有票拟权,司礼监有批红权,是内外相维的双轨制。但双方地位的特殊性使内阁难以与司礼监抗衡,双方权力的大小,又是以皇帝的向背为转移,因此,他们之间不可能有真正的相维相济,而只能有对权力的激烈争夺。,-17-,主题一,主题二,对点训练 1.(2018重庆三模,27)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专题 古代 中国 政治制度 专制 时代 晚期 政治 形态 课件 人民 PPT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