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变化课件.ppt
《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变化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表形态变化课件.ppt(5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2019 专题透析,专题,地表形态变化,04,目录,微专题1 地壳物质循环 与板块构造理论,PART 01,1.地壳物质循环 (1)三大岩石的特点、形成及用途,(2)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不管形式怎么变,判读都应把握“一、二、三、四、五”原则。,“一”指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是岩浆岩;“二”指沉积岩与变质岩可以相互转化,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三”指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四”指四种作用,即岩浆活动、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四”也指四种物质,即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五”指五种外力作用形式,即风化、侵蚀、搬运、堆积、
2、固结成岩。,2.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续表),考向1,依托地质剖面图,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2018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图中( )。 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 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 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 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解析本题以地质剖面示意图为背景,考查三大类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图中花岗岩没有发生错动、位移,说
3、明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的乙处岩石变质;丙处的溶洞景观是因石灰岩岩体受到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C,答案,解析,考向2,依托火山喷发的有关材料,考查板块构造以及岩石类型,(2016上海卷)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
4、.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A,A,解析 本题组考查板块边界的类型和地壳的组成物质,旨在考查考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板块的生长边界多是大洋中脊、裂谷带;两大板块交界处,多是板块消亡边界。第1题,南美大陆西部的圣何塞火山位于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位于板块内部,都位于生长边界上。第2题,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玄武岩。,答案,解析,下图为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质剖面示意图。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称之为热点。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读图,回答1
5、2题。,1.黄石湖是( )。 A.火山湖 B.内流湖 C.冰蚀湖 D.咸水湖,2.下列关于图中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石热点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B.黄石火山口地表岩石为花岗岩 C.黄石河属于内流河 D.黄石热点的上升岩浆来自软流层,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黄石湖是在火山口附近形成的湖泊,不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湖泊;黄石湖通过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说明黄石湖是外流湖,属于淡水湖,不是咸水湖。第2题,图中黄石热点位于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黄石火山口地表岩石是属于喷出型的岩浆岩,多为玄武岩,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黄石河与密西西比河的支流相通,属于外流河;岩浆来自地幔的
6、软流层。,A,D,答案,解析,澳大利亚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形成于25亿年前,已成为澳大利亚西部的地标。波浪岩就像一片席卷而来的波涛巨浪,波浪岩令无数的旅客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渐渐地被侵蚀成波浪的形状。读图,回答(1)(2)题。,(1)图 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材料中描述的波浪岩与图 中数字表示的岩石类型一致的是( )。 A. B. C. D.,(2)波浪岩的形成依次经历了( )。 固结成岩 风化剥蚀 侵蚀搬运 地壳抬升 岩浆侵入 A. B. C. D.,C,B,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组以澳大利亚波浪岩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
7、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判读。旨在考查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根据材料“澳大利亚沙漠中的波浪岩,是一块巨大而完整的花岗岩体”可知,波浪岩属于花岗岩岩体;读图 可知,岩石由碎屑物经固结成岩作用形成,应为沉积岩;岩石由岩浆侵入转化而成,应为岩浆岩;可以由(沉积岩)和(岩浆岩)形成,应为变质岩;由三类物质转化而成,应为岩浆。第(2)题,形成的岩浆岩经过地壳抬升后出露地表,然后经风化剥蚀、搬运堆积等作用,形成特定的地貌形态。“经过日积月累的风雨冲刷和早晚剧烈的温差变化”,说明波浪岩主要是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判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基本步骤 第一,突破识图关键。先确定岩
8、浆与岩浆岩,由于生成岩浆岩的只有岩浆,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岩浆岩。 第二,尝试代入验证。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 第三,避开重置陷阱。在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中,有几个地方需要同学们注意:有的图中把岩浆岩分成两类侵入型岩浆岩和喷出型岩浆岩,而有的图中只表示为岩浆岩;在其他岩石转化为沉积岩的过程中,有的示意图强调了沉积物这个环节,而有的没有;有的示意图中只有变质岩转化为岩浆的过程,而有的示意图认为各岩石都可以重熔再生成岩浆。,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具有类似于玻璃的特性。读地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D,(1)下列与黑曜石及其形成过程相对应的是( )。 A.
9、a B.b C.c D.d (2)图中b到d的过程( )。 A.均在地表进行 B.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C.物质都来自地壳 D.岩石性质发生改变,解析 第(1)题,据材料“黑曜石形成于火山爆发时岩浆流的外缘”可知,黑曜石属喷出型岩浆岩,由岩浆活动、冷却凝固形成。读图可知,箭头由岩浆指向a,因此a为岩浆岩,代表岩浆活动、冷却凝固;b为风化物,为高温熔化;c为沉积岩,为沉积作用;d为变质岩,为变质作用。第(2)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a是岩浆岩;读图可知,a由箭头“热和压力”指向d,因此d为变质岩;由沉积物经箭头指向c,推断c是沉积岩;由a、c、d经箭头抬高指向b,因此b表示裸露在地表的各类岩石;b经
10、c到d的过程物质来自地表,一部分在地表进行,一部分在地下进行,但变质作用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由b到d的过程岩石性质发生改变。,A,答案,解析,微专题2 内力作用与地貌,PART 02,2.地质构造剖面图的判读 在判读地质构造剖面图时,一般遵循以下思路: (1)建立正常地层的特点模型。岩层平行分布,老岩层在下、新岩层在上。 (2)判断地质剖面图中的特点。第一,根据是否弯曲判读背斜或向斜的地质构造;第二,根据是否有断层线判读断层地质构造;第三,根据是否有岩层上下错位判读地垒或地堑的地质构造。 (3)判断岩层新老关系。正常状态的岩层下老上新;背斜两翼新、中间老,向斜两翼老、中间新;侵入岩层的岩体侵
11、入的岩体要比被侵入的岩层新,形成时间晚。,(4)判断断层的特定情况。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在缺失地层所代表的年代发生了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时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完全剥蚀;三是因当时、当地气候变化,没有了沉积物来源。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地壳上升形成的。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围岩指矿物或矿石周围的岩石)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考向1,以地貌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地质构造及岩石类型,(2017天津卷)读图,回答下题。,上图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 )。
12、 A.岩浆岩、褶皱 B.沉积岩、褶皱 C.岩浆岩、断层 D.沉积岩、断层,解析 本题以地质景观图为载体,考查岩石类型与地质构造判读的知识,考查了考生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在解答过程中要观察图中岩层的分布状况及倾斜状况。图示地貌景观的岩石呈层状分布,最可能是沉积岩,且岩层发生了弯曲变形,可判断地质构造为褶皱。,B,答案,解析,考向2,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质作用过程,(2017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丙乙甲 D.丙甲乙 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 )。 A.1 B.2
13、C.3 D.4,解析 本题组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质构造过程中的知识,考查了考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在解答本题组时关键要根据地质构造剖面图推断地质作用过程。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先经过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层,后来发生断裂移动,形成断层乙;接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侵蚀和沉积作用,而后岩浆侵入形成岩层丙;最终经过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岩层甲。第2题,由乙处的断层可判断形成了一次褶皱;甲层的上覆岩层分布与下侧岩层分布顺序一致,说明又形成了一次褶皱,故共形成两次褶皱。,B,B,答案,解析,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型油田的发现,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驳倒了
14、“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据此回答12题。 1.李四光指导我国发现油田的理论是( )。 A.冰川生成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 C.化石鉴定理论 D.地震预测理论 2.根据现代地质构造理论,油田应该存在于( )。 A.背斜构造中 B.向斜构造中 C.断层构造中 D.褶皱构造中,B,A,答案,解析,解析 本题组以李四光理论对油田的发现为背景,考查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及地质构造的应用,考查了考生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对我国油田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第2题,在地质构造中,褶皱中的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三叶虫、恐龙、大型哺乳动物分别为古生代、中生代、
15、新生代的代表性动物。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1)图中断层最可能发生在( )。 A.古生代前期 B.古生代后期中生代前期 C.中生代后期新生代前期 D.新生代后期 (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丙、丁 C.丙、乙、丁、甲 D.乙、丙、丁、甲,解析 本题组以地质剖面图为载体,考查地质作用过程的判读,考查了考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图中断层切断了含有恐龙化石的岩层,但未切断含有大型哺乳动物化石的岩层,说明该断层形成于这两个岩层之间,即中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第(2)题,从岩层分布格局分析,乙岩层最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届高三 地理 二轮 复习 专题 地表 形态 变化 课件 PP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