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葫芦岛协作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0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2018-2019 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 史 注 意 事 项 :1.答 题 前 , 先 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准 考 证 号 填 写 在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上 , 并 将 准 考 证 号 条 形 码 粘贴 在 答 题 卡 上 的 指 定 位 置 。2.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每 小 题 选 出 答 案 后 , 用 2B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 涂 黑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 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3.非 选 择 题 的 作 答 : 用 签 字 笔 直 接 答 在 答 题 卡
2、 上 对 应 的 答 题 区 域 内 。 写 在 试 题 卷 、 草 稿 纸和 答 题 卡 上 的 非 答 题 区 域 均 无 效 。4.考 试 结 束 后 , 请 将 本 试 题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上 交 。第 卷本 卷 共 24 个 小 题 , 每 小 题 2 分 , 共 48 分 。 在 每 小 题 给 出 的 四 个 选 项 中 , 只 有 一 项 是 符合 题 目 要 求 的 。1(2019 西安五中月考)徐继畲在 1844 年瀛寰志略手稿中,“英吉利”一节写了 2429 字,使用了 21 个“夷”字;而 1849 年最后编著成的书稿中,这一节长达 7620 字,却没有使用
3、一个“夷”字。这种情况说明当时的中国A鄙视西方的心理转向崇洋B朝贡外交转向了近代外交C传统的华夷观念受到冲击D向西方学习已成时代潮流2(2018 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月考)申报于 1876 年就中国是否应仿行机器织布进行了一场讨论,连续发文多篇,大加倡导。该报主笔说,他数年前就曾提议“购齐西国织造各布机器”“仿织洋布,定易销售”,但应者寥寥。现在他的主张却得到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支持。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府积极推行重商政策B社会各阶层认同工业文明的优势C社会变化推动观念更新D兴起实业救国思潮3(2019 成都中学月考)观察格致汇编书影(下图),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A清政府积极倡导国人向西方学习B
4、“格物致知”仍是清末主流思想C当时维新思想得到较广泛的传播D国人对西方近代科学已有所接触4(2019 淄博实验中学月考)18611895 年,京师同文馆、江南制造局翻译法学教科书仅 18 部,均为美、德、法、英、瑞士、荷兰等欧美国家的法学著作。清末翻译日本政法书籍渐成潮流,翻译量达 200 多种。发生这一变化的背景是A欧洲列强对华侵略加剧B近代民族工业加快发展C救亡道路的调整与转变D中体西用思想广泛传播5(2019 淄博实验中学月考)鸦片战争后,许多来华传教士通过著书、办报等方式向中国介绍古希腊罗马。在他们笔下,欧洲的古典世界不但文治昌明、战功显赫,而且长盛不衰,是近世欧洲文明的源头,足以与中
5、华文明相媲美。这些活动A表明传教并非其来华真正目的B摧毁了中国士大夫的文化自信C旨在改变中国人对西方的偏见D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6(2019 漳平中学月考)下表为晚清时期西学输入的基本脉络,该表反映出时间 代表作鸦片战争后四洲志海国图志瀛环志略万国公法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克虏伯炮说水师操练探矿取金工程致富2甲午中日战争后中东战纪本末泰西新史揽要文学兴国策戊戌变法后民约论万法精理自由原论美国独立宣言A中西方思想文化逐渐融为一体B先进中国人已找到救国之路C民族危机推动学习西学的深入D西方的民主制度被广泛接受7(2018 云南省玉溪市一中)1916 年,严复在畴人诗中说:“孔门说人性,愚智都三科;
6、其才可为善,著论先孟轲日去禽兽远,用礼能贵和。人皆得分愿,后舞间前歌。自由复平等,一一如卢梭。所忧天演涂,争竟犹干戈。藉云适者存,所伤亦已多。”据此诗可知,严复A抨击儒学阻碍了社会近代化B批判进化论在社会中的运用C肯定了儒家思想的积极方面D在新文化运动中“全盘西化”8(2018 宁阳四中月考)晚清时期,黄遵宪的诗不仅广泛展现了一些重大历史事件,还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曾朴的孽海花大胆揭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野心;章炳麟昀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倡言民族、民主革命。这反映了A民国政府推行言论自由政策B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广泛传播C近代国人民主意识日益提升D近代中国思想解放
7、潮流的不断深化9(2019 长郡中学月考)19 世纪七八十年代,郑观应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头一篇却是道器,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民族文化自卫心理的需要B希望中国开始吸收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10(2018 高考模拟)有人曾对东方杂志19151921 年开设的“法令”栏目公布的法规统计如下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 合计公布法令、条例数目150 55 34 51 39 40 22 391对其变化原因解读最准确的是A辛亥革命后法律制度渐趋完善B军阀统治出现政治
8、认同危机C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大解放D参加一战降低了人民参政的兴趣11(2017 高考海南卷)清末举行的一次科举考试,论题为“大戴礼(即汉代戴德所编辑整理的礼记)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与近世各国体育、德育、智育同义论”,要求论证中国传统教育与西方教育同义。这反映了A近代教育体制已经确立B“中体西用”治国理念的推行C朝廷借科举倡导回归国学D西方教育思想成为主流12(2018 大庆实验中学月考)19 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
9、这些主张A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B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13(2018 高考仿真卷)1898 年,有报纸评论说:“出洋肄业之诸子弟,学成返国,早已习与性成,只知改洋装,操洋语,娶洋妇,教洋书,或为洋人司出纳,或以洋人作舌人,从无一委质策名,供国家之用者。推其原弊,岂非幼稚时未明中国大道,先沾染外洋之习气使然耶!这在本质上反映了当时A留学教育危及清朝统治B顽固守旧势力排斥留学教育C传统观念制约社会转型D中国教育的半殖民地化特征314(2018 临川二中月考)1866 年,左宗棠奏准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局内设有船政学堂。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
10、、物理、化学、天文学、地质学、画法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兼习策论。该学堂的创设A体现了“中体西用”思想 B揭开了洋务运动的序幕C开启了留学教育的先河 D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15(2018 安徽中学月考)19 世纪中叶,达尔文建立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做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16(2018 河南省安阳县第一高级中学月考)民国初年,全国报纸总数 500 余家,不少报纸以
11、“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 4200 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对于上述材料的探究,说法正确的是A辛亥革命广泛发动群众参与革命B三民主义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C三民主义在当时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D辛亥革命的最终目的已经实现17(2018 山东外国语中学月考)下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人民日报上出现的频率情况。与图中最高峰值 A 点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南方谈话”促进思想解放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C邓小平成为党的领导核心D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18(2018 永安中学月考)20 世纪初,中国翻译出
12、版的书籍有政治学、经济通论、美国独立战争史、万国宪法比较、法国革命史等;同期近代中国的文献中多次使用“维新”、“革命”等词汇。这反映出当时A欧洲启蒙思想已经控制中国舆论界B民主革命力量完全超过改良势力C革命思想逐步成为近代思想界主流D资产阶级政体之争仍然持续进行19(2018 富平中学月考)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口号;进入 21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主张,主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
13、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适应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20(2018 高考卷 2)1923 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21(2018 上饶中学月考)孙中山在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对太平天国有褒有贬,一方面自称“洪秀全第二”,另一方面又说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
14、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这表明他评价太平天国的视角是A革命史观和全球史观B民族主义和现代化史观C进化史观和文明史观D民本主义和革命史观422(2018 北京丰台区中学月考)下列是中国近代不同政治派别的主张,他们的共同诉求是A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B反抗外来侵略,抵制西方文化C发展资本主义,振兴民族经济D救亡图存,推动中国的近代化23(2018 河北省徐水一中期中)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漫画如此镇长,应该用什么思想来批判这种现象最准确A三民主义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毛泽东思想24(2018 广东省肇庆市蓝精灵中学月考)以下人物及其观点所体现的共同诉求是A学习西方,救
15、亡图存 B广启民智,自强求富C暴力革命,实现共和 D实现工业化,与西方商战第 II 卷本 卷 包 括 25、 26、 27 三 个 大 题 , 共 计 52 分 , 考 生 根 据 每 个 题 目 的 要 求 在 答 题 纸 上 作 答 。25(2018 福建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分)材料一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拯救心灵”、“粉碎达尔文”,他们不准把物种起源放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图书馆内。1864 年,有 30 位皇家学会会员与 40 位医学博士,联名发表宣言反对达尔文。科学蒙难
16、集材料二 大同之道,至平也,至公也,至仁也近自天演之说鸣,竞争之义视为至理,故国与国陈兵相视,以吞灭为固然;人与人机诈相陷,以欺凌为得计。百亭万业,皆祖竞争,以才智由竞争为后进,器艺由竞争而后精,以为优胜劣败乃天则之自然。康有为大同书自达尔文等说出,酝酿数百年,而成欧战,创深痛巨,始觉其谬。而我孔孟之说幸未晰灭,或可因此而流入欧洲,普搞世界,此亦天不丧斯文之一征也。刘绍宽厚庄日记1925 年材料三 孙中山提出革命进化的观点。他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力的进
17、步”。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1)材料一集中反映了什么冲突?原因何在? (6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刘绍宽为什么反对“天演”竞争。(6 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革命进化论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进化论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8 分)26(2018 烟台中学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材料 19 世纪晚清重大历史事件简表时间 政治 经济 思想19 世纪上半期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签订;太平天国运动兴起。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也受到西方影响。林则徐组织编译四洲志;魏源编撰海国图志19 世纪下半期甲午中日战争,马关
18、条约签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兴起。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外国开始在上海设立电话公司。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断思想发展。520 世纪初期(至1912 年清朝结束)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同盟会成立;清末预备立宪;辛亥革命爆发。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开始起步;清末新政。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年表从表中提取各领域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
19、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27(2018 临夏中学月考)近代中国社会认识和汲取西学的历程充满艰辛曲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 分)材料一 须知那个时候的中国,要在充斥封建主义旧文化的天地里容纳若干资本主义的新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更好的宗旨来。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史思辨录材料二 中国驻法大使郭嵩焘的翻译马建忠,于 1877 年写信给李鸿章汇报来欧洲的思想认识,指出欧洲各国“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学校建而智士日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郑大华晚清思想家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材料三
20、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人主尊为神圣,不丈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体西用”思想成为当时清政府最佳选择的优势所在。(4 分)(2)19 世纪晚期,马建忠对于西方的认识已经有所深化,请根据材料二加以说明。(4 分)(3)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4 分)(4)综合上述材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葫芦岛 协作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第二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