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政治法律基础知识提分训练(含解析).doc
《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政治法律基础知识提分训练(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邵阳市2018年中考政治法律基础知识提分训练(含解析).doc(1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法律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下列三幅图片中不当行为的共同点在于( )都没有履行法定义务 都是一般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行政制裁 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图一逃课是没有认真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的表现,图二是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表现,图三是侵犯我国国家安全的表现,所以三种行为都没有履行相应的法定义务,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严重者会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符合题意,观点错误,应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法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图片内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2.犯罪的法律
2、标志是( ) A. 违反刑事法律 B. 具有主观恶意 C. 造成严重后果D. 法官独立裁决【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其中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结果。A 观点正确。B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难度值不大。23.前不久,北京某医院门口,两名女护士下班时刚要打开被自己私自上了锁的共享单车,就被
3、巡逻民警抓个正着,两人被行政拘留 5 日。两名女护士私锁共享单车的行为( )属于不文明行为 是不道德行为,但不违法属于违法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为一已私利私锁共享单车既是不文明,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也是违法行为,符合题意,正确。错误,题文中被行政拘留表明其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但没有犯罪。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文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被行政拘留 5 日“,据此,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4.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体现出我国法律( ) A. 主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4、B. 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实施刑罚处罚C. 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D. 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中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说明了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合法权益的,故 D 正确;A 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故错误;B 错误,对犯罪分子才实施刑罚处罚,C 的说法是片面的,应坚持惩罚与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相结合;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作用这个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此题体现的是保护作用,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主旨,排除错误的观点,从而选出正确的答案。5.2018 年 3 月 20 日,第十
5、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闭幕。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监察法,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 3A. 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 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答案】B 【解析】【分析】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看法错误的一项。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履行了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立法权,说明 ACD 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应排除。B 的说法错误,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不能直接行使。此项符合题目
6、要求,应入选。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人民代大会制度和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6.某反腐大剧热播期间,有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手段盗取该剧全集,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传播、售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我们应该及时向剧组举报以行使监督权非法传播是违背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行为非法传播者侵犯了版权方的智力成果权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材料中这些不法分子传播售卖电视剧作品的做法侵犯了版权方的智力成果权,是非正义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
7、的说法错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只有构成犯罪,才会受到刑罚的处罚;的说法错误,我们向剧组举报,不是在行使监督权。公民的监督权是对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行使的。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社会正义,违法行为,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排除错误的观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7.漫画不归路给我们的警示有( )4违法,必受刑罚处罚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一般违法与犯罪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漫画中的毒品属于不良诱惑,不利于身心健康。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防微
8、杜渐,防患于未然,符合题意,正确。观点错误,违法不一定犯罪,一般违法行为不受刑罚处罚。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拒绝不良诱惑,违法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意,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8.九年级学生阳阳沉迷网络游戏,为筹钱上网,他多次持凶器抢劫同学财物。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阳阳的行为是( )一般违纪行为 应受刑罚处罚 严重违法行为 应受治安处罚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表述,阳阳持凶器进行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可见阳阳的行为是违法行为,也是犯罪行为,受到了刑罚处罚,是正确
9、的。是错误的,阳阳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排除。是错误的,他应受刑罚处罚,不是受治安处罚,排除。故答案为:B。5【点评】本题考查对犯罪行为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排除错误的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9.某地执勤民警发现驾驶员没有随车携带灭火器,依法对其开具处罚决定书。此时,被罚驾驶员发现并指出警车同样没放置灭火器。次口,当地交警支队发布“知错能改”通告,对警车驾驶员也依法进行了处罚。以此事件作为论据,能够证明的观点是( )公民的财产权受法律保护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执法者应成为守法的标杆 法律的权威只能靠警察维护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中
10、民警是国家的执法者,对没有装灭火器的公民依法处罚,但是民警自身身为执法者也并没有做到安装灭火器,也对民警作出了相应的处罚,体现了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并且要为公民做示范和榜样。故正确。错误,题文中的财产所有权没有受到侵犯,因为民警是依法办事,而不是非法的。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排除错误的观点,选出正确的答案。10.下表中对“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有(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有序停放共享单车 遵守公共秩序 公共汽车上主动为孕妇让座 关爱他人 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黑网吧问题 尊重社会公德 男
11、生帮上台表演的女生搬乐器 超出男女同学正常交往的尺度A. B. C. D. 【答案】A 【解析】【分析】有序停放共享单车体现遵守公共秩序,公共汽车上主动为孕妇让座是关爱他人和友善的表现。符合题意正确。错误,向有关部门反映学校周边黑网吧问题是行使监督权,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表现。错误,男生帮上台表演的女生搬乐器这是正常的男女同学的交往。故答案为:A。6【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男女同学交往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11.以下属于表征刑事处罚的是( )以预防和惩治犯罪为主要目的以规范政府机关执法行为为主要目的以赔偿被害人
12、财产损失等为主要手段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等为主要手段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 刑事处罚 是违反刑法,应当受到的刑法制裁,简称 刑罚 。它是以预防和惩治犯罪为主要目的,以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甚至剥夺生命等为主要手段。符合题意,正确。不符合题意,这是行政处罚。不符合题意,这是民事处罚。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刑罚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的答案。12.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被称为南昌“史上最严”的禁燃烟花爆竹新规正式实施。2018 年元旦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全市共查
13、处非法燃放烟花爆竹案件 96 起,罚款 84 起,拘留 15 人。在禁燃区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属于( ) A. 刑事违法行为 B. 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D. 严重违法行为【答案】C 【解析】【分析】按照违反的法律,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即违反民事法律法规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即违反国家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即触犯刑事法律的行为;违宪行为。其中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违法情节比较轻,对社会危害性较小,被称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最大、性质最严重,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犯罪行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应分别承担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
14、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根据被查处的违法者所受到的处罚,应该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正确答案是 C 选项。ABD 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7【点评】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违反行为类别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对于违法行为类型的判断我们可以从概念和承担的法律后果两个方面进行判断。13.某班同学对社会生活中的事件进行讨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事 件 判 断 某位大学三年级女生应征入伍。服役期间表现优异,成为特战队员这是在依法履行宪法规定的基本义务 某退休教师将自己的所有财产捐赠给学校 这是在依法行使自己的文化教育权利 某公司未经允许使用名人照片做广告,被判侵权 该公司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 某人把两
15、辆共享单车据为已有,被判处有期徒刑 6 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 3000 元这种行为 触犯了刑法,应受刑罚处罚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判断正确,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判断错误,退休老师将自己财产全部捐给学校,属于依法行使自己的经济权利财产的处分权,判断错误,使用名人照片做广告侵犯了他 人的肖像权,判断正确,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行为人符合我国刑法中侵占罪的构成要件。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公民的基本义务,财产所有权,肖像权,犯罪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干材料,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4.放学回家的路上,
16、初中生小亮总喜欢将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惹得过往的司机一声声埋怨斥责。小亮的行为( )违反了交通法规 行使了通行自由构成了危险驾驶 漠视了自身安全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题干中小亮将自行车骑到马路中间,违反了交通规则,缺乏规则意识,也不利于自身生命安全,缺乏生命安全意识。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说法错误,没有履行遵守交通规则的义务;说法错误,危险驾驶是指驾驶机动车造成危险,自行车不是机动车。故选:C。8【点评】本题考查对遵守规则和珍爱生命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本题分析题肢选项,联系实际可以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的答案。15.图 1 所表示的是违法与犯罪之间的关系。下
17、列选项中两者之间的关系育图示相同的是( )A. 法定继承,遗嘱继承 B. 宪法,预防未虎年人犯罪法C. 公民的基本义务,保守国家秘密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违法行为包括了一般违法和犯罪。图一中违法和犯罪的关系是包含关系,根据宪法知识保守国家秘密是公民的基本义务之一,所以 C 符合题意,正确。AB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违法行为和犯罪,公民的基本义务,人民代表大会和继承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6.下边漫画表明(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法律靠国家强
18、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A. B. C. D. 【答案】C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行贿与受贿都一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表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只要触犯国家法律都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符合题意,正确。的观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C。9【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17.交通规则中的红灯,通常是限制自由的,但这种限制正是给予更多自由的保证。这说明( )自由不是为
19、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限制会让人们失去更多的自由 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A. B. C. D. 【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符合题意,正确。观点错误,限制自由是为了让人们得到更多的自由。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规则与自由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本题根据题肢选项内容,用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18.中国公民
20、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第二条规定:遵守公共秩序。不喧哗吵闹,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是因为( ) A. 维护公共秩序需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 B. 维护公共秩序需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C. 维护了公共秩序才能提高公民的修养 D. 维护公共秩序是我们的共同责任【答案】D 【解析】【分析】题文中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里要求公民维护公共秩序,因为维护公共秩序是公民的共同责任,D 观点正确;A、B 观点不符合题意,它们体现的是如何维护公共秩序,C 观点错误,提高公民修养才能维护公共秩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维护公共秩序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和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南省 邵阳市 2018 年中 政治 法律 基础知识 训练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