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doc(16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 1 -山西省阳高县第一中学 2017-2018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卷面分值: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百家”泛指众多的思想流派,如墨、道、法、儒等学说B. 百家争鸣是政治、经济领域的变革在意识形态和文化领域的反映C. 百家争鸣引起思想界的混乱,阻碍了社会发展D. 在争鸣的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答案】C【解析】【详解】 “百家”泛指众多的思想流派,
2、并不是单纯的一百家,故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变革在意识形态的反映,故 B 项正确。百家争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奠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促进了社会发展,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百家争鸣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和韩非子等思想家,故 D 项正确。2.以下主张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 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 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 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 以法为教,今必胜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是孔子,主张“仁”与“爱”;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代表人物是孟子与荀子。从选项来看,A 选项是典型的
3、儒家思想,本题选择 A 选项。B 选项是道家的主要思想;C 选项是墨家的思想;D 选项是法家的思想。点睛:本题是一道基础性比较强的问题,考查学生记忆能力。回答问题的突破口就在于找寻- 2 -关键点,也就是重点词汇。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往往都有代表性的词汇可以概括,记住这些词汇,往往能够对解题带来很大的帮助。3.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所反映的根本问题是( )A. 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 儒学之外的其他学说被禁绝C. 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思想文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由“百家”到“独尊”本质上体现了一种思想专制,思想
4、服务于政治,说明当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需要,故 D 项正确。 “百家”到“独尊”并不是思想的倒退,故 A 项错误。儒学之外的其他学说被禁绝反映的是现象,不是根本问题,故 B 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不是材料现象本质问题,故 C 项错误。【点睛】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4.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 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B. 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 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 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分封制崩溃、礼
5、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孟子在此情况下提出了“民贵君轻” ;汉武帝执政前期,地方诸侯王势力庞大,边境匈奴为患,丞相权势很大,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以巩固君王的权威;明末清初之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君主专制不断加强,黄宗羲提出了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此三中主张都- 3 -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A 正确。孟子不否定君主专制,B 错误。董仲舒的思想得到了汉武帝的支持,C 错误。董仲舒时期,社会未发生转型,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孟子、董仲舒、黄宗羲的主张,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情况的反映,题干中三位思想家的主张也是一定的时代背景的产物。5.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
6、会的正统思想,主要原因是( )A. 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B. 董仲舒的改造、推荐C. “君权神授”的观点,神化了皇权 D. “三纲五常”是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思想是服务与政治的需要,汉代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需要,故 A 项正确。董仲舒的改造、推荐属于形式上,不是主要原因,故 B 项错误。“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都是董仲舒思想内涵,不是原因,故 C 和 D 项错误。6.孔子曰:“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曰:“兼相爱,交相利” ,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A. 二人所处时代不同 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 D.
7、 谈论的问题不同【答案】B【解析】孔子站在贵族阶层角度提出仁的学说,但是爱是有等级差别的,并非一视同仁;墨子站在小生产阶级的立场,反对有等级的爱,主张真正的博爱,因此阶级的差别是造成思想差异的根源,故答案为 C 项。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墨子生活在战国初期,都是在社会大变革时代,排除 A 项;B 项不是根源,排除;二人均是针对剧烈变化的社会状况提出各自的主张,谈论的问题相同,排除 D 项。点睛:本小题属于对比型试题,二者的不同点有许多,要注意题干所问“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 。回答此类试题一定要审准试题的比较点和要求,注意结合课本内容逐一辨析备选项,然后选出正确答案。7.“百家争鸣”局面形成与下列
8、诸因素有关系的是( )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 私学的兴盛 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社会的剧烈变革A. B. C. D. 【答案】D- 4 -【解析】促成“百家争鸣”这一局面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因素封建经济的发展、文化教育因素私学的兴起、社会因素各国纷争的社会现状、社会的剧烈变革等,所以本题只有选 D才是全面的,才是符合题意的。【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多方面分析才可。8.韩非子说:“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其核心主张是( )A. 取消文字; B. 实行吏治; C. 以法治国; D. 厚今薄古【答案】C【解析】【详解
9、】韩非子是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主张依法治国,材料“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说明教学的内容是法律,由懂法律的人担任官吏,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取消文字信息,故项错误。实行吏治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项错误。厚今薄古是儒家读书人的言论特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项错误。9.下列有一项是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它是( )A.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B. 民为贵,君为轻,实行仁政C. 人定胜天 D. 尚贤尚同【答案】D【解析】【详解】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代表是孔子、孟子和荀子,A 属于“德政”思想,属于孔子思想主张;B 是孟子思想主张;C 是荀子思想主张;尚贤尚同是墨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故 D
10、 项正确。10.汉武帝“独尊儒术” ,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 B. 民贵君轻主张C. 性善论 D. 大一统的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董仲舒主张把儒家思想定于一尊,罢黜其他学说,以统一思想,其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封建国家的统一,实现“大一统” ,故 D 项正确。A 是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不符合材料主旨;- 5 -B 是孟子民本思想;C 是孟子人性问题,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1.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强化思想控制的加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 B. C. D. 【答案】D【解析】“独尊儒术”并不代表其他流派的消亡,
11、只是确立儒学独尊的地位,成为正统思想,所以说法有误,排除,所以答案选 D,其他选项不符合,排除。12.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 天体运行法则B. 社会发展规律C. 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 “天人感应”理论【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在理学家看来, “理”是世界的本原,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普遍原则, “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故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 ,其中的天理主要指作为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故 C 选项正确。AB 与不符合题干中“体现在社会上” ,故排除。D“天人感应”的理论是董仲舒的学说,故排除。13.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以“致良知”的
12、是( )A. 孟子 B. 程颢、程颐 C. 王阳明 D. 朱熹【答案】C【解析】【详解】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致良知” “知行合一” ,故 C 项正确。孟子主张- 6 -“民贵君轻” ,故 A 项错误。程颢、程颐和朱熹属于理学家,主张“理”是万物本源,故 B项和 D 项错误。14.下列所提到的历史现象或事件中,李贽应该会持反对意见的是A. 花木兰替父从军B. 梁祝化蝶相随C. 商鞅变法D. 神化孔子和儒家思想【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新思想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关键词及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孔子和儒学的独尊权威,故 D 符合题意。又因为李贽主张男女平等、倡导自由、反对因
13、循守旧,故 A、B、C 正确,故正确答案为 D。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5.导致明清时期产生带有民主色彩思想的原因,除封建制度的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A. 抗清斗争高涨B. 社会相对安定C. 商品经济的发展D. 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是明清之际思想活跃的经济因素,C 正确。抗清斗争是为了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人的统治,并不是产生民主思想的原因,A 错误。明朝末年社会吏治腐败,清朝初年“反清复明”斗争不断,社会并不安定,阶级矛盾严重,B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活跃的原因。一定时期的思想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本题结
14、合明清之际的社会背景,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16.“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这一观点出现于A. 战国时期B. 秦汉时期- 7 -C. 宋元时期D. 明清时期【答案】D【解析】据材料“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属于明清时期黄宗羲思想,故 D 项正确;战国时期、秦汉时期、宋元时期都不符合黄宗羲的生存时间,故 ABC 项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工商皆本” ,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黄宗羲思想入手,即可判断出明清时期,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7.南宋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
15、,发展了儒学思想,形成新儒学。对朱熹新儒学的表述错误的是A. 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B. 发展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理是万物的本原C. 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维护等级秩序D. 主张“心外无理” “致良知”【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主张“心外无理” “致良知”的是王阳明,不是朱熹,故选 D。ABC 三项均是朱熹的主张,排除。1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下列那一叙述:A. 问要求是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B. 习先圣先贤的经验和心得C. 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工夫D. 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再认再现
16、相关所学的能力。A 项应为明清之际顾炎武“经世致用”的主张,B、D 两项应为程朱理学“格物致知”的主张,均与题目中的人物“陆九渊”所代表的学派“陆王心学”不符,故排除;C 项应为陆王心学“反省内心即可得理 ”的主张,故本题应选 C 项。- 8 -19.我国古代的科技高度发达,其中在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包括活字印刷技术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火药制造技术将指南针应用于航海A. B. C. D. 【答案】D【解析】据题干“宋元时期发明的领先于世界科技成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活字印刷技术发明,故正确;制造植物纤维纸的技术属于东汉,故错误;宋元之前已经存在火药制造技术,故错误;宋代将指南
17、针应用于航海,故正确。故组合正确,故选 D。20.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学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们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当时的中国A. 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B. 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C. 国家分裂、国力衰弱D. 经济停滞倒退【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在西方,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对于推翻封建统治、开拓世界市场、推动科技革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明清时期的中国却未能推进社会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固守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缺乏变革社会的经济基础,故 A 正确。受到西方殖民者和俄国侵扰,不是主要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西省 阳高县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年高 历史 学期 第一次 月考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