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城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卷(含解析).doc(2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邹城二中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 10 月月考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选择题 共 50 分)本卷共 5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孔子编写春秋 ,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 ,乱臣贼子惧。 ”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 ,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 ”这反映出A. 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 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 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 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评
2、判的问题。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对历史的褒贬、对历史的评判,而没涉及仁政观念、儒家干政、重史传统等方面的信息,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错在不涉及仁政观念,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儒家干政,儒家干政本身也是不合史实的,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重史传统方面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2.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 ;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 ;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这说明先秦士子A. 提倡政治参与意识B. 注重个人道德修养C. 主张规范伦理道德D. 讲究胸怀宽容博大【答案】B【
3、解析】无论是儒家、墨家还是法家,都要求人具有良好的品德,因此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材2料没有体现这一点;C 选项错误,三纲五常是儒家思想的内容,故排除;D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故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兼士” 、道德极峰等均强调了人道德修养。3.孟子曾说,君王有重大过错,他们便加以劝阻,反复劝阻了还不听从,他们便改立君王。黄宗羲认为,设立学校,不是为了养士,更不是为了科举,要使学校成为舆论、议政的场所。由此看出两者都A. 认为民权绝对高于君权B. 指出了皇帝制度存在的弊病C. 体现出朴素的民主色彩D. 颠覆了儒家君臣关系的理念【答案】C【解析】孟子的主要意思是为了防止君主出
4、现重大过错,并没有说否定君主制度的存在,而黄宗羲的观点并没有涉及到与君主的关系,A 错误;孟子主张君主如果不听劝阻就改立君主,但并没有说出君主制存在哪些弊端,黄宗羲也没有指出君主制的弊端另外,孟子时期中国还没有皇帝。B 错误;孟子的观点体现了对君主的制约,黄宗羲的思想体现了世人要成为政治的主体,二者都体现了朴素的民主色彩,C 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强调明显高于君权,体现的意思是明确要与君权相结合,作为君主权力的补充,错误。点睛: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吸取有意的营养,构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思想体系;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是当时没有形成一股思想解放潮流。4.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
5、张“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孟子认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汉代,董仲舒强调“委身致命” 、 “善皆归君,恶皆归于臣” 。这种对君臣关系认识的变化表明,汉代儒学( )A. 比先秦儒学更加哲学化 B. 与先秦儒学有着本质的区别C. 植根于先秦儒学的传统 D. 是对先秦儒学的取舍与创新【答案】D【解析】先秦时期,孔子对于君主是“事君” ,孟对于君主态度是“民贵君轻” ,而董仲舒对于君主是绝对服从。可见,汉代儒学思想是对先秦儒学进行了取舍和创新,故 D 项正确;哲学化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儒学不管是汉代和先秦时期本质相同,故 B 项错误;汉代3儒学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故 C
6、项错误。5.朱熹反复提到:“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王阳明则强调: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A. 儒学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答案】B【解析】朱熹认为日常行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王阳明都认为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成就圣人,说明二者的思想都注重人们的日常行为,呈现出世俗化特点,故 B 正确;明末清初思想家提倡“经世致用” ,排除 A;C、D 材料没有体现,排除。6.李贽的藏书是评述历史人物的著作。其中的世纪部分,讲
7、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如西楚霸王项籍篇题为“英雄草创” ,王莽篇题为“篡弑资贼” 。该书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A. 反对思想束缚提倡独立思考B. 突破传统改革史书编撰体例C. 破除传统等级观念反抗权威D. 以史为据实事求是评价历史【答案】A【解析】“其中的世纪部分,讲述的是朝代更替以及帝王个人活动。他将陈胜、公孙述(东汉末年军阀)等列入书中,且每篇都标有名目以示褒贬”表明李贽主张独立思考,不以前人之是非拘囿今人思想,故 A 正确;B、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无法体现“破除传统等级观念” ,排除 C。7.有学者认为
8、:“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对明末道德人心危机的坚强回应。他们不约而同地批评程、朱、陆、王他们全部的哲学努力,既不是什么启蒙,也不是对理学的接着讲,而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4归。 ”从中可知A. 理学不利于约束道德人心B. 清代儒学回归孔孟本源C. 理学失去了传统主流地位D. 儒学在危机中努力重建【答案】D【解析】据材料“清初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扬弃或终结理学,以呼唤儒家基本价值观念的重新回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理学主张三纲五常,能够约束道德人心,故 A 项错误;清代儒学不是简单的回归孔孟本源,而是继承与发展,故 B 项错误;
9、清代理学仍然处于传统主流地位,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清代儒学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在危机中努力重建,故 D 项正确。故选 D。8.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文化教育的兴盛C. 重文轻武的政策 D. 印刷成本的降低【答案】D【解析】宋代时期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导致印刷成本降低。故答案为 D 项。从宋代所印刷文献来看,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排除 ABC 项。点睛:本题抓住时间信息“宋代” 。宋代以前的雕版印刷术每印一种书就要雕刻一回板,耗费的人力物力相当可观。北宋毕昇
10、发明活字印刷术,字模可以多次使用,减少了印刷成本。据此作出正确选择。9.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 。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5【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 “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等信息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壮大,有利于市民文化的兴起,推
11、动了市民价值观念变化,C 项正确。材料强调市民价值观念变化,与封建制度日益衰落无关,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风气渐趋败坏,而是强调市民价值观念变化,排除 B。理学是社会主流思想,没有发生变法,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文化,需要掌握市民文化的特点,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 、 “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 ,结合市民文化的特点即可得出答案。10.有人认为, “篆”代表了远古时期的人们对大自然(天)的敬畏感,所以篆字图形犹如天上的星辰;隶书则代表了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对大地广袤的思考;而楷书出现的时期就是
12、被认为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其意在说明A. 古代书法具有“天人感应”的精神内涵B. 社会进步推动了古代人文意识的发展C. 三种字体演变是古代对科学发展的认识D. 楷书演绎了古代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材料是将汉字的演变与我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联系起来,并非表现“天人感应” ,故 A 项错误。汉字的演变反映我国古代人民关注的重点由神灵转向自然和人本身。故 C 项错误,B 项正确。材料只提到楷书,没有全面反映材料和说清材料意图,故 D 项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解答本题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全面反映三个阶段的变化,二是理解人文精神,指以人为中心,体现人的价值与尊
13、严,而材料中“人开始进入了自身的生存环境” “人类自身开始觉醒的时期” ,正体现了这一精神。11.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但是,法律的正义与道德正义不尽相同。法律的正义是“诉讼正义” ,是指通过法律机器的正常运转而获得的后果或判决。这表明柏拉图认为A. 法律与道德两者相辅相成B. 法律正义是一种程序正义6C. 只有法律能保障杜会公道D. 法律正义服务于道德正义【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于柏拉图来说,当人的恶性膨胀时,就只好服从外在的权威,这个外在权威就是法律,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它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因此,法律是维护正义的一种手段和方式,由此可以判
14、断法律正义是为道德正义服务的,故 D 项正确;法律正义是为道德正义服务的,因此法律和道德不是相辅相成的,故 A 项排除;材料“法律是一种社会行为准则,是公道与正义的标志”说明 B 项不符合题意;C 项说法绝对,排除。12.文艺复兴思想家主张人追求财富和现世的幸福,启蒙思想家考虑“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 ”从中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A. 构建民权政府B. 批判神权统治C. 鼓吹人性解放D. 主张平等自由【答案】A【解析】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构建理性王国来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
15、身和财富,故选 A;BD 项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C 项是不同点,但与题干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为将要取消封建制度的新社会提出了种种设想,虽然对未来的政体设计上有所差异,但都主张实行宪政民主、三权分立、人权自由、公民平等、法律至上等。13.14 世纪晚期起,英国牛津大学神学教授威克利夫等人不顾教会禁令,将圣经译成英文,并大量选用人们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使英文圣经广为传播。这一行为A. 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 B. 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C. 促使宗教融入民众日常生活 D.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答案】B7【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威克利夫“将圣
16、经译成英文” ,其做法冲击天主教会的权威,有利于摆脱教会的精神控制,B 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强化了普通民众的宗教信仰,而是迎合了普通民众信仰的需要,排除 A。C 项说法错误,这种做法有利于拉近宗教与平民的联系,排除。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冲击君权神授的专制思想,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B。14.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这反映了A. 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B. 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C. 路易十六的开明缓
17、和了阶级矛盾D. 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答案】B【解析】根据“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表明国王对反封建等级制度、攻击统治阶级反应不强烈,说明一定程度上接受启蒙运动的理性哲学,不能说明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B 正确,D错误;A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启蒙运动时期,法国的阶级矛盾很尖锐,C 错误。15.“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但是十七世纪的神学却有了双重性格 ;除了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士之外,它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 ”这说明A. 科学思维影响社会进步B. 封建神学受到严重冲击C. “
18、理性王国”成为共识D. 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答案】A【解析】材料神学“还需要论证上帝的存在与自然秩序的一致性”说明上帝被认为是理性的化身,理性思维能够认知自然秩序,表明理性主义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能促进人们思想的解放,推动社会进步,A 项正确;材料“神学当然还有根深蒂固的威力” “继续充当上帝存在的卫护8士”等信息,不能说明神学受到严重冲击,B 项错误;“理性王国”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目标,与神学目标不一致,C 项错误;材料虽说明神学受到科学思维的影响,但不能证明教会支持自然科学发展,D 项错误;点睛:问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材料认为神学必须要找到证明上帝存在的自然理论依据,这体现的其实就是启蒙运动宣扬的
19、科学的内容说明受到了科学思维的影响。16. 季路问事鬼神, (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 ) 。A. 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 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 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 B,A、C、D 与材料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
20、思想。17. 墨子尚贤云:“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量功而分禄。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举公义,辟私怨。 ”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 兼爱非攻 B. 以民为本C. 以德治国 D. 公正至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兼爱非攻虽然是墨家的主张,但是材料中没有体现,故 A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以民为本,故 B 项错误;材料提到了德,但是不够全面,故 C 项错误;本题主张以德能劳功等为依据选贤举能结合“举公义,辟私怨” ,故 D 项正确。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墨家18.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两方面。 ”下列朱熹的观点
21、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德的价值内涵9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 ” ACD 不对,这三项体现的是伦理道德方面;B 符合,体现了朱熹的认识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格物致知”强调通过读书、学习、考察等方法探究理,体现了认识方法上有一定的科学性。故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的思想19. 王夫之在批评某位思想家时说:“窃佛老之旨,游心于虚无,而招致亡国之祸!”省略处为( )A. 程
22、颢 B. 王阳明C. 董仲舒 D. 黄宗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游心于虚无” ,即体现心学范畴主张。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CD 所示的三个思想家均不是心学家,排除。B 项,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符合史实和题意,本题正确答案选 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及其思想主张20.明末清初的傅山(16071684)在训子帖中说,在二十岁左右时, “于先世所传晋唐楷书法,无所不临(临摹) ,而不能略肖” ,偶然得到赵孟頫的墨迹, “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 。1644 年清朝
23、入主中原后,他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 ,开始临摹颜真卿。据材料分析傅山对赵孟頫书法艺术评价不正确的A. 赵孟頫出仕元朝导致他的书法艺术水平下降B. 傅山的评价受时代变化、抗清情结、个人审美观的影响C. 赵孟頫书体特征以行书见长D. 赵孟頫前期书法特点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答案】A【解析】10依据 1644 年清朝入主中原后,傅山拒仕清朝,对赵孟頫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赵孟頫的书法水平没有下降,故 A 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材料中清军入关前和入关后其对赵孟頫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说明评价受所处时代变化的影响,以及入关之后抗清的需求,故 B 项正确,但不符
24、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赵孟頫书体特征以行书见长,故 C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依据“爱其圆转流丽,遂临之” 、 “薄其为人,痛恶其书浅俗无骨”可以得出傅山对赵孟頫书法的评价为前期:圆转流丽;后期:浅俗无骨,故 D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21.李泽厚先生认为:“与前一阶段市民文艺的现实主义对荣华富贵、功名利禄的渴望钦羡恰好对照,这里充满着的是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以下作品符合该观点的是A.B. C. 11D. 【答案】B【解析】据材料“对这一切来自本阶级的饱经沧桑,洞悉幽隐的强有力的否定和判决”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游记属于了浪漫主义作品,没有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邹城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10 月月 考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