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
《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doc(19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鱼台一中 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分值:共 100分第 I卷 选择题(60 分)1.季路问事鬼神, (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 (孔)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的早期儒家思想A. 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B.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人事C. 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D. 不承认矛盾的存在力求回避矛盾【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言论说明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而把时间、精力、金钱都花费在敬奉鬼神上面,提倡关注社会现实人事,所以本题答案选 B
2、,A、C、D 与材料不符。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儒家的思想。2.庄子在骈拇中写道:“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谁不借助于外物来改变自身的本性。平民百姓为了私利而牺牲,士人为了名声而牺牲,大夫为了家族而牺牲,圣人则为了天下而牺牲。这四种人,虽然所从事的事业不同,名声也有各自的称谓,但他们以生命为代价损害人本性的做法却是一致的。 ”这表明他A. 深受儒家道德哲学的影响B. 倡导功利主义的伦理价值观C. 反对超越自我,追求理想人格D. 追求独立自由的人格精神【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庄子认为,现实社会人们对“名利”的追逐,使人变得虚伪、贪婪,人的本性扭曲,结果造成人独立人格的
3、丢失和精神上为“外物”所累。在他看来,儒家的道德君子人格,是人“借助于外物”来改变人自身的本性,是“人为物役”的世俗名利观,理想的2人格必须是远离现实,超凡脱俗,超越自我,追求精神上独立自由的。由此可知,D 项正确,A、B、C 三项均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3. 斯塔夫里阿诺斯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这里“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主要是指A. 天人感应 B. 罢黜百家 C. 三纲五常 D. 民贵君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学说的有关内容。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主要
4、是指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纲常)是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架构。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最早渊源于孔子。C 正确。故本题选 C。4.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A. 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B. 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C. 主张“顺其自然”D. 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信息“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体现出反对贵族和抑商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法家主张。法家思想中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故 B项正确;法家主要代表
5、人物是韩非子,墨子是墨家代表人,故 A项错误;道家主张“顺其自然” ,故 C项错误;黄老之学和儒家先后成为西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故 D项错误。5.有学者认为,儒学从只是先秦诸子之学的一支,到进入王权的视野并形成独霸的局面,主要是由于“儒学的法家化” ,为了佐证这一观点,该学者最有可能引用的史料是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C.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D.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3【答案】D【解析】“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是为了使儒学形成独尊的局面,所以是最有可能引用的史料,选D是符合题意的,
6、正确;“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典型的儒学而非“儒学的法家化” ,选项 A不符合题意,排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属于道家的顺应自然思想,选项 B不符合题意,排除;“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是明末清初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选项 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6.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王阳明认为“尔身
7、各各自天真” ,人的各方面都是天生的,是固有的。这反映了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主张,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故选 A选项。B 选项是理学家的思想;C 选项与此无关;D 选项不是材料的含义。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7.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 ”这一说法(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C. 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答案】B【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
8、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 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 “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4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 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 D项排除。【名师点晴】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于夏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定型于汉代,此后历朝历代虽有所演变,然而其思想主旨始终没有变化,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民安居乐业
9、,促进了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但民本思想也有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是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而提出的。在当今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仍具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试题分析】本题以民本思想为核心内容,体现的是以民为本的思想,折射出时代特点群众路线,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党始终是群众利益的最忠实的代表。因此在备考复习的过程中需要把现实与热点联系起来,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分析,从而能够在考试时得心应手8.李贽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改革;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这反映了他A. 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B.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C.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D. 反对以“三纲五
10、常”为核心的封建礼教【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李贽对人物和事件的看法与传统礼教的看法迥异,反映出他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封建礼教的思想,故答案为 D项。材料与“破除了对孔子思想的迷信”无关,排除 A项;BC 两项属于李贽观点的具体内容,均排除。9.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 、 “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A. 商人社会地位的提高B.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变革C. 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D. 经济发展改变社会观念【答案】D【解析】5【详解】材料“贾而好儒” “亦贾亦儒”说明士商价值取向趋同,为士商互动
11、的社会风气,故选 D;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商人社会地位低下,排除 A;材料没有反映经济发展推动文化变革,排除 B;材料没有体现统治集团的腐朽没落,排除 C。10.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以得出:类别 数学天文历法气象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A. 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B. 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C. 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D. 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答案】D【解析】古代中国科技成果很多,不能体现出儒家思想轻科技特点,故 A项错误;从图中数据无法得出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故 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与世
12、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数据比较,无法得出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故 C项错误;从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和农学与农业相关领域发明比其他发明数量多,可知体现出中国古代科技为农业服务的特点, 故 D项正确。11.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对下图书法字体的表述正确的是6A. 创始于秦代,字体略长,结构平衡对称B. 始于秦朝,成熟并通行于汉魏,富于图案美C. 真书和正书,结构规矩严整体现书法注重规范法度D. 最能体现古代汉字书法审美功能超过实用功能【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字的演变和书法艺术。依据所学可知,是篆书,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甲骨文,距
13、今已有三千年历史,是传世最早的可识文字;大篆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小篆也称“秦篆” ,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故 A错误;是隶书,盛行于汉朝,故 B项错误;是楷书,即真书和正书,讲究法度规范,故C项符合题意;是行书,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故 D项错误,应排除。所以应选 C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书法艺术12.“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A. 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B. 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C. 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D. 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戏曲艺术京剧及其特征。
1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京剧艺术把人物脸谱化,显然没有真实再现历史、正确评断历史人物,A、C 两项错误,排除。D 项表述具有片面性,脸谱化的结果可能提升也可能贬低历史人物的价值,排除。B 项表述准确,本题正确答案选 B。13.“文人高续增在诗经为证,我们曾经浪漫过中写道:“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那时的华夏先民们灵魂还未被奴化,君主们包括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可以看出A. 诗经反映了中国古代民主平等的政治制度B. 诗经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C. 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7D. 诗经反映了宏大进取的大一统时代风貌【答案】B【
15、解析】题干材料展现的是诗经 “不为尊” 、 “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 “天子也能认真地听取来自民间的呼声” ,这是先秦时代社会现实的文化反映,故选 B项。A 项错在“民主平等” ,C项错在“浪漫主义” ,D 项错在“大一统” ,皆排除。【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诗经不是按照“上头”的尊意做出来的赞美诗,它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 。结合所学知识诗经是现实主义风格,选出正确答案。14.黄宗羲认为,上古君王“以天下为主,君为客” ;后世君主则“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 ;古之君王,受到人们爱戴:“比之如父,拟之如天” ,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据此可知,黄宗
16、羲A. 反对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B. 认识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危害C. 反对脱离物质生活而空谈义理D. 认为保卫国家是天下人的责任【答案】B【解析】根据“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结合所学,黄宗羲猛烈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故选 B;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不反对封建君主制度,排除 A;C 与材料无关,排除;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D 也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而今之帝王,则人民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 ”,联系所学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分析解答即可。15.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国人欲摆脱蒙昧
17、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A. 8B. C. D. 【答案】A【解析】是 20世纪 60-90年代洋务派的主张,是 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是 20世纪初辛亥革命思想;是 19世纪晚期维新思想主张,依据时间排序 A正确。16.陈旭麓先生说:“人们多注意 1840年划时代含义,实际上 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他比 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 ”其说明 1860年代A. 华夷观念已经开始被打破 B. 中体西用思想提出并实施C.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D
18、. 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中体西用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及理解知识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860 年” 、 “社会观念”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内忧外患之下,此时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历程,B 项符合题意;A 项不符合材料“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 ,排除;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不符合材料的“明显的标界意义”信息,排除;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斗争不符合“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的信息,排除 D。故选 B。17.郑观应说:“外人之商业有政府以为后援,我国之政府对于我商人非惟不知保护,反多障碍,而政府
19、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所以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 ”这思想A. 促使洋务运动突破了器物层面B. 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政体的联系C.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的指导D. 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答案】B【解析】由“政府的失职是因为缺乏监督政府的机关” 、 “为了促进商业的发展,不可不速开国会”9等信息可以得出郑观应意识到了商业发展要政府和国会的支持和保护,故选 B;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所以与洋务运动无关,故排除 A;题干仅仅说到了商业的发展问题,所以与戊戌变法和资产阶级革命无关,故排除 CD。18.陈独秀在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时,敏锐地意识到“当下的革命阻力已不再是表面上
20、的制度与体制是否与现行的社会政治形势相一致,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 。陈独秀强调的是A. 辛亥革命完成了政治革命的任务B. 民主共和的观念尚未深入人心C. 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D. 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答案】C【解析】材料“而是体制层面的价值体系是否符合民众之心理”属于民众思想觉悟问题,说明陈独秀意识到提高国民觉悟是政治变革的前提,C 正确;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任务,A 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错误;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进程充满曲折,D 错误。19.孙中山认为,要解决农民问题,可以照地价去向地主抽重税;如果地主不纳税,便可以把他的田地拿来充公,
21、令耕者有其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A. 指导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B. 反映农民要求平分土地的愿望C. 仍属于资产阶级土地纲领D. 成为中共土地革命的指导思想【答案】C【解析】材料“要解次农民问题” “令耕者有其田” ,可见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结合所学,旧三民主义是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排除 A;材料要求实现土地国有制,排除 B;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家,排除 D。20.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年提出“超英赶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 21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
22、于10A.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B. 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 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D. 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程,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从毛泽东发动“大跃进”运动(缺乏经验,急于求成, “左”倾冒进)到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主张(实事求是,把握机遇)再到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发展、不断深入,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因此,本题答案为 D项。AB 项不符合史实,C 项所述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东省 济宁市 鱼台县 第一 中学 2018 _2019 年高 历史上 学期 期中 试卷 解析 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