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下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教案1苏教版.doc(27页珍藏版)》请在麦多课文档分享上搜索。
1、118、维生素 C 的故事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维生素 C 作用的科普小品。文章采用故事的形式,借助于曲折的情节,生动地向读者介绍了维生素 C 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本文为略读课文,学生只要能读顺读通,理解内容,弄清维生素 C 对保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可以了。课堂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注重课内外延伸,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维生素对人体的作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老师每天都给同学们一颗维生素 C,你们知道维生素 C 吗? 2、那维生素 C
2、 是怎样被发现的,又是被谁发现的呢? 3、今天我们就来读一个维生素 C 的故事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再读课文,质疑(课件出示自读提示) 抓住“海上凶神”一词做文章1、说说这个词读了你有什么感受?读课文,说说它是如何伤害船员的,读出你体会的感受。师:海上凶神这个名字给你什么感觉?生:很可怕,很恐怖。生:这是海上独有的疾病,来势很猛,很凶狠。生:它来的很神秘,像是死神的代言人。来的很迅速,无法阻挡。师:这样一种海上独有的,在船员们没有意思到,就如死神般降临的疾病,是怎样夺取船员的生命的,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师:谁来将这可怕的“海上凶神”来临
3、的情景,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2、到底什么是“海上凶神”?师:这样可怕的疾病到底什么病呢?请你们在默读课文,然后用书中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生读出课文的最后一段,简介是维生素 c 缺乏症“坏血病”就是“海上凶神”教师介绍关于维生素 c 的科学资料3、为什么会出现维生素 c 缺乏的情况,读课文用书上的语言说一说。(1)海上生活不仅而且(2)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 c 的物质。因为海上生活很艰苦,船员只是吃鱼和黑面包,没有水果和蔬菜吃。而蔬菜和水果中才含有维生素 c,所以他们就出现了被称为“海上凶神”的“坏血病”。结合这两点就能说清楚。24、在发现维生素 c 能治愈“海
4、上凶神”的过程中,哥伦布的情感出现了那些变化,请你们自己再默读课文找出来,然后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找出:哥伦布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又惊又喜说说哥伦布心情沉重,噙着眼泪(悲伤)的原由?讨论: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对吗?要求小组在课文字里行间中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观念。简介哥伦布的航海伟大事迹。再读表达哥伦布心情的句子,将哥伦布矛盾的心理读出来。教师过渡到又惊又喜将这种惊喜的对话情景读出来。5、很多发现都是很偶然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发现是很偶然的?病重的船员是怎么对哥伦布说的?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说? 病重的船员为什么在荒岛上能转危为安?“海上凶神”这种怪病的原因是什么? 病重
5、的船员在荒岛上是靠什么维持生命的? 3、疏理学生质疑,布置学习活动:动笔读书:读读找找,自己解疑。 真情播音员:文中有许多感人的话,请你找出你觉得好的地方, 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再有感情的朗读一下。4、交流。 (课件展示相关内容:哥伦布简介、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等) 三、总结延伸 课件出示有关维生素的小知识。 维生素 C 的故事教材研读与教学流程:本文讲述了 16 世纪意大利伟大的航海家哥伦布在带领船队在大西洋上乘风破浪,远航探险途中,船员们中十几人得了“海上凶神”这种疾病,但是在荒岛上他们却奇迹般地起死回生了。从而发现了维生素 c的存在,同时为人类治愈“坏血病”找到了方法。本文的重点应该是两点,
6、一缺乏维生素 c 所引发的问题。二维生素 c 的意外获得包含着哥伦布的思索。第一点扣住“航海生活不光非常艰苦,而且充满危险。”这是这一段的总起句,“非常艰苦”是本文中缺乏维生素 c 的原由。可以通过读文了解“艰苦”是指“船员们在船上只能吃到黑面包和咸鱼”同时也是指得了重病没有医生医治。理由“哥伦布一回到意大利,就把这些船员起死回生的奇迹讲给医生们听。”说明船上没有医生。“危险”就是生命受到威胁。1、风浪的威胁 2、疾病的威胁。“最可怕的是在航海期间很容易得一种怪病,病人先是感到浑身无力,走不动路,接着就会全身出血,然后慢慢地死去。船员们都把这种怪病叫做“海上凶神”。”体会这个“海上凶神”名字中
7、蕴含的意思。“望着四周一片茫茫的海水,哥伦布的心情十分沉重。”表现了哥伦布的矛盾,舍去船员于心不忍,但是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死也是难受的,再说,如果这样耽误下去,可能的探险活动就会失败。这里可以通过学生设想哥伦布的想法,来体会矛盾的心情,为下文体会哥伦布的喜悦做铺垫。“哥伦布又惊又喜”惊喜的“起死回生”,和下一段中的这个词联系起来理解。同时为维生素 c 的发现打下了基础,这个段落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就是维生素的作用介绍,同时也是对全文中科学疑惑的解答。但是真是这一段,我们可以引出其他维生素的发现史。同时结合普洛米修斯盗火中的那句话“人类文明向前进了一大步”来理解这个发现的伟大。教学流
8、程:抓住“海上凶神”一词做文章31、说说这个词读了你有什么感受?读课文,说说它是如何伤害船员的,读出你体会的感受。课堂实录:师:海上凶神这个名字给你什么感觉?生:很可怕,很恐怖。生:这是海上独有的疾病,来势很猛,很凶狠。生:它来的很神秘,像是死神的代言人。来的很迅速,无法阻挡。师:这样一种海上独有的,在船员们没有意思到,就如死神般降临的疾病,是怎样夺取船员的生命的,请你们自己读一读。师:谁来将这可怕的“海上凶神”来临的情景,读给大家听听。指生读2、到底什么是“海上凶神”?师:这样可怕的疾病到底什么病呢?请你们在默读课文,然后用书中的语言说给大家听听。生读出课文的最后一段,简介是维生素 c 缺乏
9、症“坏血病”就是“海上凶神”教师介绍关于维生素 c 的科学资料3、为什么会出现维生素 c 缺乏的情况,读课文用书上的语言说一说。(1)海上生活不仅而且(2)人们发现野果子和其他一些水果、蔬菜都含有一种名叫维生素 c 的物质。因为海上生活很艰苦,船员只是吃鱼和黑面包,没有水果和蔬菜吃。而蔬菜和水果中才含有维生素 c,所以他们就出现了被称为“海上凶神”的“坏血病”。结合这两点就能说清楚。4、在发现维生素 c 能治愈“海上凶神”的过程中,哥伦布的情感出现了那些变化,请你们自己再默读课文找出来,然后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生找出:哥伦布心情十分沉重,噙着眼泪、又惊又喜说说哥伦布心情沉重,噙着眼泪(悲
10、伤)的原由?讨论:哥伦布将生病的船员留在荒岛上,这样的做对吗?要求小组在课文字里行间中找到证据说明自己的观念。简介哥伦布的航海伟大事迹。再读表达哥伦布心情的句子,将哥伦布矛盾的心理读出来。教师过渡到又惊又喜将这种惊喜的对话情景读出来。5、很多发现都是很偶然的,请学生说说哪些发现是很偶然的?引用一句话“如果你不懂得思考,即使苹果在你头上砸上千次,也是没有任何作用”18、奇妙的国际互联网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国际互联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跟人们密切的关系,了解天火之谜的谜底。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文字的准确、生动。 情感与态度:凭借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1、、用科学。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学校网络,来了解奇妙地国际互联网,并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其奇妙。 一、古诗激趣,直奔主旨。 41、同学们,我们来对诗好吗?老师说上半句,你说下半句。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京。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是唐朝诗人王勃的名句,意思是说,四海之内,如果我们是知心朋友的话,那即使你远在天涯我也会觉得你就在我的身边。当然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唐朝还不能真正做到“天涯若比邻” 。然而历史在进步,科技在发展,21 世纪的我们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出示) “虽然对方远在天涯,
12、但是却让人感觉近在咫尺。” 二、理解句义,启发质疑。 1、齐读 2、你能找到意思相反的词语吗?天涯,比喻距离(远) ;咫尺,比喻距离(近) 。 3、这句话中还有一组关联词,你发现了吗?(虽然但是)这是组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谁能读好这句话呢?指名读。 (如果后半句再强调一下,意思就更明确了。 ) 4、全班齐读。 5、同学们,那到底是什么东西那么奇妙,能让远在天涯的人觉得近在咫尺呢? 板书:国际互联网 6、你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吗?你想到网上去漫游吗?那就让我们再次读读课题,读出你的好奇,读出你的向往。 三、自学解疑。 1、那你最想了解国际互联网哪些方面的知识呢? 2、样子、工作、作用。 (学生交流
13、)同学们可真会提问题,其实这篇课文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介绍的。谁来读。 3、电脑出示: 4、这些知识是听老师讲呢,还是自己去学习、去探究呢? 5、真是好样的。请同学们看探究导航: 电脑出示: 读:读读课文,找出与这三个问题有关的语段。 悟:读读这些语段,体会体会,自己读懂了什么。 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6、明确了吗?那我们就先自己探究吧。 7、同学们,把你找到的语段读给小组同学听一听,把你的体会与同学交流交流,一定会有新的收获,新的启示。下面我们就小组学习吧。 ) 四、交流共享。 (一)同学们,愿意把你们的学习成果与大家分享吗? 1、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国际互联网是什么样子的? 电脑出示
14、:你可以想象一下,假如有一只巨型的蜘蛛织成了一张团团包住整个地球的“大网”起来的。 5指名读文中的那段话。齐读2、你读懂了什么? 要点:国际互联网真大。你从哪些词语里体会到它的大?相机点击。还有哪些词语也能让我们感到它的大呢? 3、国际互联网那么大。你能通过自己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朗读指导) 4、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团团包住整个地球,是多么神奇啊。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朗读,一边想象这张巨大而神奇的网。 5、 (电脑出示:蜘蛛网的形象)同学们,这是一张蜘蛛网。国际互联网看不见,摸不着,想象中它就像一张巨型的蜘蛛网。这张网好大呀,它能把地球团团包住。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一定会读得更好。
15、(二)交流第二个问题。 1、这个问题有点难度,请同学们看屏幕:国际互联网是靠看得见的( ) 、 ( )和看不见的( )来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的。 2 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同学们,你们学得真棒。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吗?好,请看。 5、电脑出示:小明想与一位美国朋友联系,请你帮助他想出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打电话、拍电报、寄信,手机短信、网上聊天、网上发电子邮件、网上通电话、发送传真)你会建议小明采用哪种联系方式呢?为什么?(板书:快捷方便) 6、正因为国际互联网快捷方便,所以课文中说(国际互联网似乎把一个庞大的地球都缩小了,我们生活的世界真像一个地球村。 ) (三)交流
16、作用。 1、 国际互联网是如此快捷方便,它又有什么作用呢? 2、指名读。 3、电脑出示: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 (1) 一起来读。 (2)你读懂了什么? (3)作用很多。内容丰富(板书)它和我们息息相关。 (4)这么多的作用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的呢?(;可以) (5)这五个方面在朗读的时候语气一样吗?语气加重。 (可以可以 可以 还可以 甚至可以) (自由读) (6)齐读。 (7)难道国际互联网就这五个方面的作用吗?那作者不就写了这五个方面吗?(省略号) 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作用呢?网络的潜能是无穷无尽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研究、开发、创新,老师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你们中间也会出现举世瞩目的比尔
17、盖茨。 (8)引导学生质疑。 五、网上漫游:逛“网上商场” ,学校网站感受互联网的奇妙。 六、谈收获。 我们研究了国际互联网,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啊。 6总结:科学的发展是迅猛的,网络的潜能是无尽的,同学们,我们从小要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将来为人类的文明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课后实践。 1、用“奇妙” “甚至”造句。 2、你把你的作业发送到老师的电子信箱,老师将在网上批改你的作业。习作 5教学要求:1、读懂例文小闹钟和小溪流的自述中的片断,从中学到利用拟人化手法来介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的方法。并领悟到这样写的好处。2、领会本次习作的要求,采用“某某的自述”的醒狮,用拟人的手法来写熟悉
18、的事物,并且要能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的想象,写的具体、生动。教学过程:1 初读例文,感知写法。自由读读两则例文片断,并思考:这两篇习作分别写的什么内容?你觉得两篇习作在写作上最值得学习的是什么?2 互相交流两篇习作片断最值得学习的是让被介绍的事物开口说话,自己介绍自己,也就是用自述的方法来介绍熟悉的事物,是文章生动、有趣;3 再读例文,学习写法在齐读例文,并思考:在自述时,可以写那些内容呢?读后同座、小组交流在用自述的形式介绍自己熟悉的事物的时候,可以从事物的形状、色彩、结构、功能以及心理、愿望等方面来写。4 明确要求,完成习作。再读读例文芊的阅读提示和例文后习作提示,进一步明确本次习作的
19、要求:用自述的形式,选自己熟悉的事物,借助拟人、比喻等手法,将习作写的具体、生动、有趣。5 自己确定写作素材教科书 小书包 课桌 电视机 电冰箱等等6 生习作师巡视指导7 互相交流,修改习作完成习作以后,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修改自己的习作班级中交流练习五第 二 课 时一、明确学习目标二、教学读读背背1复习。背诵学过的成语。72指导。(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个字的字音。(2)指名一学生读,及时正音,集体齐读。(3)教师范读。 (让学生边听边体会每排两条成语之间有什么关系。 )(4)学生分组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可查字典。(5)学生说说这些成语的意思。以下词义供参考: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
20、学问渊博。满腹经纶:一肚子学问和才能,形容人饱学而有理大事的才能。学贯中西:有关中西方的学问都通晓。形容人学问渊博。博古通今:对古代的事知道很多,又通晓现代的事情。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就有了。著作等身:著述之多,等于身体一样高。形容著作极富。温文尔雅:态度温和,举止文雅端庄。文质彬彬: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3练习。(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位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4反馈。(1)指名试背,说说记忆的经验。(2)集体背诵。三、教学第六题1审题。(1)指名读练习要求。(2)让学生说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2指导。(1)让学生自读两句名言,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1、。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2)指名试读,正音。(3)邻近同学讨论两句名言的含意。(4)交流讨论结果,教师相机点拨。鲁迅的话是针对别人说他是天才讲的,意思是:我不是什么天才,我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我抒别人休息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5)集体齐读。3练习。(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由练读。(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座互背。4反馈。(1)指名试背。8(2)集体背诵。(3)课外延伸。课后请同学们搜集鲁迅的名言,互相交流。19、诚实和信任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指导学生通过文章中具体的语
22、言材料,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认知目标:整体感知课文,掌握生字词。能力目标:带着问题自读课文,扫除阅读障碍,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感目标:初步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1、同学们,小时候你们一定听大人讲过狼来了这个故事,那个牧童站在山坡上焦急地呼救为何山坡下的人不去救助呢?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2、是呀,这个牧童不诚实,就得不到大家的信任。只有诚实,才能得到信任。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有关诚实和信任的课文。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由轻声读三遍课文。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3、,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课后的生字表。第二遍,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围绕诚实与信任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三遍,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2、交流自学情况指名读课文引导说出课文大意引导思考:课文是分几部分?可分成几段?1、 (13) “我”深夜驱车发生事故,留下字条主动承担责任。2、 (410)小红车主人对“我”的诚实和信任深受感动。3、 (11)小红车主人的话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里。三、精读理解课文第一大段出示:“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车祸的?从什么地方看出“我”的诚实?1、自由轻声读第一段。思考问题。2、讨论并回答:“我”是在自然环境很恶劣、小红车主人超出停车线二、三十厘米的情况下发生车祸的
24、。出示:天很黑,又有点雾,尽管有路灯,能见度仍很差。9从“我”的想法和做法都可以看出“我”是个诚实的人。3、指名读 13 自然段。评读。4、齐读。小结:在常人看来,这场车祸,责任并不完全在“我”的身上,况且当时周围并无一人, “我”完全可以置之不理,而“我”留下了字条,也留下了“我”的诚实。三、练习写字。第二课时认知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人间真情。能力目标:能分角色朗读“打电话”这部分课文。情感目标:认识诚实和信任比金钱更重要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品读课文1、自读课文,围绕问题同桌合作学习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 410 自然段,体会人物对话,从中读到
- 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 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 3、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归上传者、原创作者;如果您是本文档原作者,请点此认领!既往收益都归您。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2000 积分 0人已下载
下载 | 加入VIP,交流精品资源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下册 培养 良好 学习 习惯 教案 苏教版 DOC
